非洲狗尾草(卡松古魯狗尾草)

非洲狗尾草

卡松古魯狗尾草一般指本詞條

非洲狗尾草(學名:Setaria anceps stapf)是禾本科,狗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入土較深,根頸較寬,分櫱多;莖較粗,莖直立,高可達2.5米:葉片狹長,兩面無毛,葉鞘光滑。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小穗橢圓形,帶紫紅色,剛毛棕黃色。小穗含小花,橢圓形或披針形,第一穎寬卵形,卵形或三角形,第二外稃軟骨質或革質,穎果橢圓狀球形或卵狀球形,稍扁,成熟種子灰褐色。

非洲狗尾草原產熱帶非洲,起源於尚比亞、南非、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馬達加斯加、美國等地,中國1974年從澳大利亞引入栽培。

非洲狗尾草耐牧、耐刈割是建植放牧、刈割兼用型人工草地的優良暖季型牧草品種;也是1500米海拔以下區域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復的優良品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非洲狗尾草多年生草本,根系發達,入土較深,根頸較寬,分櫱多;莖較粗,疏叢型,莖稈基部呈紫紅色,莖直立,高1.5-2.5米:葉片狹長,長20-40厘米,寬8-15毫米,兩面無毛,葉鞘光滑。下部扁而脊,上部圓柱狀。
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頂部小,穗長達35厘米,小穗橢圓形,長3厘米,頂端尖,排列緊密,帶紫紅色,剛毛棕黃色。小穗含1-2小花,橢圓形或披針形,全部或部分小穗下托以1一數枚由不發育小枝而成的芒狀剛毛,脫節於極短且呈杯狀的小穗柄上,並與宿存的剛毛分離;穎不等長,第一穎寬卵形,卵形或三角形,具3-5脈或無脈,第二穎與第一外稃等長或較短;具5-7脈;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與第二穎同質,通常包著紙質或膜質的內稃;第二小花兩性,第二外稃軟骨質或革質,成熟時背部隆起或否,平滑或具點狀、橫條狀皺紋,等長或稍長或短於第一外稃,包著同質的內稃;鱗被2,楔形;雄蕊3,成熟時由穀粒頂端伸出;花柱2,基部聯合或少數種類分離。穎果稍扁,種臍點狀;胚長約為穎果的1/3-2/5。幼苗第1片真葉披針形,水平展出,葉脈多數;葉片表皮矽質體啞鈴形或十字形,有時結節形,氣孔保衛細胞三角形或圓屋頂形,其脈間細胞結構有5種類型。成熟種子灰褐色。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氣溫在10℃以上萌發返青,5℃停止生長,0℃以下莖葉受凍乾枯。適宜年平均氣溫15℃以上。降水量900毫米以上的熱帶、亞熱帶生態區種植。
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分布範圍

原產熱帶非洲,起源於尚比亞、南非、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馬達加斯加、美國等地均有栽培,中國1974年從澳大利亞引入栽培。
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繁殖方法

整地:耕地前噴施1次除草劑進行雜草殺滅處理,耕翻耙細後過1月左右,待雜草種子出苗後再噴施1次除草劑,殺滅雜草幼苗.再過1周后再耕翻後方能播種。因非洲狗尾草種子細而輕,須精細整地,一般耕深15-20厘米,土壤細碎。在耕地前應將基肥一次性均勻撒施。基肥每公頃施農家肥15-22.5噸,磷肥300千克。
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播種:非洲狗尾草應在春季3月或夏天雨季播種,播種方式為條播或撒播,播種量為12-15千克/公頃。條播的行距為30厘米,播深為1-2厘米,可單播,也可與大翼豆、柱花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優質人工放牧草地。播種應同時加以輕壓,使種子貼土,易於吸水萌發。留種地也可用分株無性繁殖。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苗期注意雜草防除,待苗絕對高度達40厘米左右,需刈割或輕牧1次,以促進分櫱。非洲狗尾草種子發芽率較低,但分櫱能力非常強,只要保證需肥量就能形成較高的草層密度.只要苗期控制好雜草,草地一旦建植成功,雜草就很難侵入。
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施肥:出苗後植株在3-4葉期追施“提苗”肥,施尿素120-150千克/公頃,每刈割或放牧1-2次應追肥1次。如與豆科牧草混播,套用複合肥為主。
冬前及返青前管理:在800米海拔以上區域,為保證非洲狗尾草安全越冬,霜期前30-40天應停止利用,並追肥1次.以利牧草生長積累養分越冬。春季草地返青前應人工清理1次雜草,同時追施肥1次,以複合肥為宜,用量450千克/公頃。以滿足返青後生長的養分需要。
放牧刈割:待草層高度平均達35-40厘米時即可放牧利用。如刈割利用。則初次刈割最好在孕穗期進行,可以獲得單位面積最高幹物質產量和最高粗蛋白產量。再生草須株高達50厘米以上刈割,刈割留茬高度為6-10厘米。一般常在雨季旺長期刈割利用,旱季生長較慢,可放牧利用。

主要價值

非洲狗尾草適宜在熱帶、亞熱帶區域生長,具有草生長快,產量高,耐牧、耐刈割等優良性狀,是建植放牧、刈割兼用型人工草地的優良暖季型牧草品種;另外,非洲狗尾草根系發達,分櫱多,是1500米海拔以下區域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復的優良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