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鎮

卡斯鎮

卡斯鎮隸屬於雲南省昌寧縣。位於昌寧縣城西南方,地處昌寧、施甸、隆陽三縣(區)結合部,距縣城34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66公里。轄11個村民委員會182個村民小組,有9792戶38256人,是典型的農業鎮。世居漢、傣、布朗、彝、白等民族。地理環境,山壩差別明顯,其中:壩區5村為沖積性燥熱河谷平壩,面積154.9平方公里,山區6村為高寒山區,面積89.1平方公里。常年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2.1℃,雨量893mm。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屬典型的立體性氣候。森林面積9850公頃,森林覆蓋率4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75
  • 面積:244平方公里
  • 人口:38256人
  • 氣候條件: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2.1℃
  • 車牌代碼:雲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教衛生,人文地理,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卡斯鎮主要河流有枯柯河、邑林河、白馬河等數十條,全長約135公里,已建成小<一>型水庫3個,小<二>型水庫1個,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森林資源 全鎮森林面積達10320.6公頃,森林覆蓋率45.8%。藥材資源 全鎮現已被發現認識的野生藥材近1000種,比較名貴的有天麻、當歸等。
枯柯壩枯柯壩
礦產資源 卡斯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儲量較大的有褐煤、鉛鋅礦、硅藻土等。
土地資源 國土面積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237畝,常用耕地44237畝,其中水田12065畝,旱地32172畝。
卡斯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坡耕地面積大,占耕地面積的72﹪。如何利用坡耕地至關重要,利用方式直接影響到農業收入、區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持續。在全鎮的土地資源中,已經利用的占總面積的約91﹪,其中農業用地占的約89﹪。土地墾殖率高達約21﹪。全鎮總人口38148人,耕地面積46000畝(承包面積),人均耕地面積1.2畝。由於歷史原因,承包面積和實際耕地數有一定差異,無論是過去,總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稍大於統計數。但是根據鎮內的生態惡化狀況及其實際的農業水平,人均耕地面積呈遞減趨勢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總耕地面積中,旱地與輪歇地占87.4﹪。根據土地調查資料表明,15°--25°耕地面積占60.1﹪。坡耕地占耕地面積90﹪以上的有新谷、大塘、蘭山、廣邑、客邑、毛寨等6個村,20﹪-50﹪ 的有龍潭、龍洞、邑林3個村。坡耕地一般畝產150-250㎏,最低在50-100㎏,且休耕期在1-3年。畝產低、經濟收入少是突出問題。原因是缺乏技術和資金,梯田梯地少,坡地多,以傳統的坡地耕作方式為主,粗放經營。
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森林過度採伐,人口增長過快,毀林開荒,森林受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不斷加劇。林業用地面積233900畝,占總面積的65.0﹪。森林覆蓋面積42.2﹪。林業用地結構,從全鎮的林木結構看,經濟林和薪炭林所占比例較小,蔬林地多的情況突出。為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現有森林,當地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生態建設,加強林業法規政策宣傳,落實林業“三定”、“兩包”的劃包工作,實施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到2006年,全鎮累計人工造林32000畝,對提高全鎮森林覆蓋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全鎮森林覆蓋面積達到42.2%。
全鎮水域面積1020畝,占總面積的1.2%。其中,江河面積占80.4%,庫、塘、壩、溝等水利設施建設占8.5%,灘涂面積占9.9%。全鎮有小型水庫4座,壩塘12個,引水溝渠45件,山地水窖3000多個,水澆地面積20200畝,有效灌溉面積達3.2萬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上百件。
全鎮的牧業用地以林牧混用為主,包括宜牧林地、灌木林、疏林,共18 000畝,但是,牧草的產量低(鮮草300kg/畝)。與此同時,紫莖澤蘭(害草)的不斷對草場的侵害以及人工草場面積小,使得全鎮畜牧業發展處於超載不平線上。
全鎮的園地面積主要是茶、果用兩類。總面積4800畝,占總面積的2.3%,其中茶園面積2700畝。

基礎設施

按照“吃飯靠自己,建設靠外援”和“項目帶動”的工作方針,堅持“在建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向外爭取項目資金,打牢發展基礎。共爭取和完成了項目性固定資產投資9662.4萬元。其中:2004年,共投資922萬元完成了蘭山彈石路,柏樹土地整理,卡斯中學教學樓,蘭山茅草房改造和白馬河治理等7個工程項目。2005年,共投資2069.1萬元完成了大青樹異地搬遷,烤菸香料煙煙水配套,大水平村甘蔗專業村組人畜飲水及集鎮飲水,集鎮綠化亮化,卡斯中學住宿樓,大水平完小綜合樓,邑林官莊國小排危,沼氣池和龍洞西大溝、大明山水庫南北乾渠、水平水庫北乾渠等重點水利工程修復,防雹體系,農業信息網,政府可視工程與上網工程等19個工程項目。2006年,共投資2518.3萬元完成烤菸香料煙煙水配套,茅草房改造,大塘、濼勺整村推進,中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卡斯村試點項目,新谷、卡斯人畜飲水,烤菸收購站和香料煙站改建,新谷、毛寨完小綜合教學樓,派出所辦公樓等12個工程項目。2007年,全鎮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53萬元,占計畫的148.3%。重點是完成了烤菸煙水配套,智慧型化烤房,香料煙水澆地,山區三村農網改造,大水平農業綜合開發,香料煙鋼架調製棚,大水平村九甲小組3個整村推進,邑林村、卡斯村組織活動室建設,大水平村新溝、青樹四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西大溝和明山水庫北乾渠水毀修復,卡雞彈石公路,龍洞公路改線,新谷村中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項目,邑林村完小綜合樓等18個項目工程;啟動了投資達2795.2萬元的邑林萬畝土地治理,卡斯至新谷砂石路與蘭山至毛寨、蘭山至客邑、卡斯至龍洞4條彈石路,卡斯村中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改)項目,大塘村委會,客運站,邑林河大橋和芒尾至糖廠油路,客邑教學樓,衛生院住院樓,林業站拆除重建等15個工程項目;私營企業塑膠管廠投入運營,提質脫水煤廠進廠輸電線路架設完畢,縣級重點工程卡灣梯級電站建設全面開工。將啟動投資總額達1.23億元的龍潭村農業綜合開發,香料煙水澆地,香料煙鋼架調製棚、穿煙機,煙用小水窖,卡灣一級電站建設和龍洞和睦煤礦整合等7個工程項目;同時,將繼續申報農業、水利、交通、教育、文化、衛生、電力、林業、能源等項目,2008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可達1.2乙元以上。
地理優勢地理優勢

農村經濟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91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269萬元;鎮本級財政入56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1元;糧食總產15288噸,人均產糧400公斤;總產香料煙與烤菸菸葉44136擔,產值2375萬元,菸葉稅520萬元;甘蔗6.9萬噸,產值1380萬元;水果蔬菜9397噸,產值1686萬元;生豬存欄5.1萬頭(其中:外銷肥豬2.5萬頭),大牲畜存欄1.4萬頭,羊存欄0.9萬隻,家禽存欄8萬隻,肉類總產3802噸,產值3306萬元。卡斯鎮香料煙產業自92年實驗試種至今,已有十多年歷史,97年開始規模發展,97年種植1531畝,平均價13.45元,實現產值201萬元;98年種植3095畝,平均價10.06元,實現產值315萬元;99年種植2193畝,平均價7.4元,實現產值84萬元;2000年種植3072畝,平均價9.23元,實現產值168萬元;2001年種植2053畝,平均價10.38元,實現產值159萬元;2002年種植3581畝,平均價10.01元,實現產值403萬元;2003年種植2671畝,平均價9.45元,實現產值261.7萬元;2004年種植5691畝,平均價7.66元,實現產值388萬元;2005年種植6718畝,平均價10.56元,實現產值752萬元;2006年種植達11490畝,總產量33605.5擔,平均價11.09元,實現產值1858.52萬元,涉及5個村91個村民小組4112戶農戶,戶均收入4519.7元。香料煙產業已發展成為我鎮經濟成長又一亮點,成為冬季農業開發的主要內容之一,其生長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是增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較好的途徑。
傣族新居傣族新居

文教衛生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完小12所,國小辦學點21個,幼兒辦學點1個,教職工394名,在校中小學生5042人,其中:在校小學生3620人,鞏固率達100%;在校中學生1422人,鞏固率98%。有中心衛生院1個和11個村衛生室,共有病床30 張,醫務人員61名;全面推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34264人,參合率達96.2%,已完成減免32689人次,減免費用達60.3萬元。全鎮有移動基站2座、聯通和小靈通基站各1座,固定電話1197部。廣播電視覆蓋率98%。
醫療設施醫療設施

人文地理

卡斯,古名“哈思坳”,傣語,意為長滿蒿草的地方。它最早出出現於《徐霞客遊記》中,後演繹為“卡斯凹”。卡斯壩最早的主人是傣族。昌寧縣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炭化水稻,這是雲南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的稻米,傣族是昌寧縣境內種植水稻最早的民族。
茶馬古道上的撐腰石茶馬古道上的撐腰石
這是大濼卜傣族佛寺里懸掛著的佛教故事繪畫“丹亭”。從1909年佛寺建立起就懸掛著。它與濼勺佛寺里的繪畫同樣屬於佛經和勸世故事。其中的紋身圖提供了傣家延續至今的紋身史料。
卡斯濼勺傣族的詩歌小調十分豐富,數量達上百首。內容有唱創世紀的,唱佛經故事的,唱豐收的,唱諺語的,唱愛情的,唱勸世的。最具代表性的有《阿鑾的故事》、《金孔雀》、《創世紀》等。
濼勺的傣族人家還在沿續著紡紗、織布的生活方式。閒暇時節,村民們都要一展自己的手藝。其中既有生產生活用的,也有敬獻佛寺的佛幡等。在濼勺的傣族青年中還存在紋身的習慣,這也是與傣族千年相傳的習俗、信仰息息相關:或是取悅異性,或是美飾,或是與不紋身則死後將下地獄的傳說有關。在老年人中還有染牙、裝金牙的習俗。這與尚流傳民間的傳說、繪畫、小調、詩歌,都是千年文化在卡斯傳承的繼續。
喝蘭山之水、至清朝時還在廣夷建有觀音廟、承接著契丹人血脈的新寨布朗族村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人口特少民族。他們的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和許多禮儀場所要用對歌的形式表情達意,結婚喜慶、喪葬、過年、建房等,凡是有事,都要打歌。此時,男女老少,圍著火塘起舞,伴以蘆笙和小弦,邊唱邊跳,可以通宵達旦。
承接著蘭山泉水的龍潭公園,是龍潭村村民們自己修建的農民公園。公園古樹婆娑,翠竹泛青,碧水滿目,是村民休息、歌舞的好去處。枯柯河依著蘭山從北向南蜿蜒而去,蘭山雄居枯柯河畔,登蘭山可觀枯柯河,涉枯柯河可觀蘭山,山在水畔佇,水在山腳淌。依山旁水有靈氣,卡斯一派田園風光。
傣族織布傣族織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