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採謀略經典:反經

博採謀略經典:反經

《博採謀略經典:反經(典藏本)》亦稱《長短經》,為唐人趙蕤所著,是一本縱橫學的集大成之作,共九卷六十四篇。《博採謀略經典:反經(典藏本)》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黑白雜糅,交錯縱橫,對唐以前的歷史進行了多角度的理論探討、策略權衡、人物品評以及得失反思,深入剖析了君臣謀略的種種利害,是自唐朝以來帝王用而不宣的權謀奇書,併兼具文學、史料、鏡鑒的三重價值,在某種意義上比《資治通鑑》更具有實用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博採謀略經典:反經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496頁
  • 開本:16
  • 作者:趙蕤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博採謀略經典:反經(典藏本)》為唐人趙蕤所著,是一本縱橫學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是“論王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被後人稱為小《資治通鑑》,是自唐朝以來,帝王用而不宣的權謀奇書,亦是歷代官場學的頂級範本。所講內容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並且還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邏輯體系嚴密、涵蓋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

作者簡介

作者:(唐代)趙蕤

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屬四川)人,唐代著名的權謀學家。他“博學鈐韜,長於經世,”並且“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因此聞名於當世。唐玄宗多次徵召,他都辭而不就,過著隱居的生活。趙蕤予開元四年(公元716年)著成了《長短經》,主要述王霸之道,大旨為”寧固根蒂,革易時弊,興亡治亂”。大詩人李白對他極為推崇,曾經跟隨他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歷史學家斷言,趙蕤是中國思想史上承接先秦與宋明之間的唐代環節上的代表人物,中國古代傑出的王霸權謀學家。

圖書目錄


卷一文上
任長第二
品目第三
量才第四
知人第五
論士第七
政體第八
君德第九
卷二立中
臣行第十
德表第十一
理亂第十二
反經第十三
卷三文下
是非第十四
適變第十五
正論第十六
霸圖第十七
卷四霸紀上
七雄略第十八
卷五霸紀中
三國權第十九
卷六霸紀下
懼戒第二十
卷七權說
時宜第二十一
釣情第二十二
卷八雜說
詭信第二十三
忠疑第二十四
用無用第二十五
恩生怨第二十六
詭順第二十七
難必第二十八
運命第二十九
大私第三十
敗功第三十一
昏智第三十二
卑政第三十三
善亡第三十四
詭俗第三十五
息辯第三十六
量過第三十七
勢運第三十八
傲禮第三十九
定名第四十
卷九兵權
出軍第四十一
練士第四十二
結營第四十三
道德第四十四
禁令第四十五
教戰第四十六
天時第四十七
地形第四十八
水火第四十九
五間第五十
將體第五十一
料敵第五十二
勢略第五十三
攻心第五十四
伐交第五十五
格形第五十六
蛇勢第五十七
先勝第五十八
圍師第五十九
變通第六十
利害第六十一
奇兵第六十二
掩發第六十三
還師第六十四

序言

【經文】
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蹇伎業驅之然耳。是知當代之士、馳騖之曹①,書讀縱橫②,則思諸侯之變;藝長奇正③,則念風塵④之會。此亦向時⑤之論,必然之理矣。故先師孔子深探其本,憂其末,遂作《春秋》,大乎王道;制《孝經》,美乎德行。防萌杜漸,預有所抑,斯聖人製作之本意也。
然作法於理,其弊必亂。若至於亂,將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聞沿襲。三代⑨不同禮,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蓋以救弊也。是故國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聖哲同風,而皇王之名或異。豈非隨時設教⑦沿乎此,因物⑧成務③牽乎彼?沿乎此者,醇@薄繼於所遭;牽乎彼者,王霸存於所遇。
【注釋】
①馳騖之曹:四處遊蕩之輩。騖(w d),亂跑、賓士;曹,輩。
②縱橫:縱橫家的著作。指謀略方面的書。
③奇正:指兵法。
④風塵:比喻紛亂的社會或動盪不安的生活境況。
⑤向時:從前,一向。
⑥三代:夏、商、周。
⑦設教:確定管理方式。
⑧因物:順應客觀規律。
⑨成務:成就事業。
⑩醇:厚。
【譯文】
對於工匠們來說,製作車子的人,害怕的是有錢人太少;製作弓箭的人,害怕的是人們不互相傷害。他們這種想法豈是出於什麼愛憎之情?很明顯,這是他們的職業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這就不難理解,現在那些精英文士、奔走天下的人們,看那些縱橫謀略之書,盼望的就是諸侯紛爭四起,天下變亂;在兵法上下工夫,就開始希望社會發生動盪。這也是一向就有的說法,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先師孔子一方面深刻地探究這種現象的根本,一方面又擔憂最後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於是寫了《春秋》這本書,以光大王道;著述《孝經》以褒獎美德。從一開始,就預先有所抑制,這是聖人著書的根本用意所在。
然而根據聖人的意思制定政策來治理國家,政策本身存在的弊端必然會慢慢引起亂7-。如果到了出亂子的時候,那又將怎么補救呢?所以,統治天下和管理人民,很少聽說政策一直沿襲不變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禮法都不同,春秋五霸各有各的強國方法。他們並不是有意要跟別人反其道而行,都是想方設法在彌補政策中的弊端。正因如此,國家看上去風貌差不多,但治理的方式絕對是不一樣的;敬仰的聖人先哲風格相似,但一代代君王的名號和名聲卻都不相同。這難道不是因時因地設定教化,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去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來成就自己的事業的道理嗎?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政策的時候,社會風氣的好壞由社會條件決定;在按照以往經驗教訓治理國家時,成就王道或者成就霸業,也要由社會發展情況決定。
【經文】
故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鄒子①曰:“政教文質,所以匡救也。當時則用之,過則舍之。”由此觀之,當霸者之朝,而行王者之化,則悖矣;當強國之世,而行霸者之威,則乖固矣。若時逢狙③詐,正道陵夷④,欲憲章⑤先王,廣陳德化,是猶待越客@以拯溺,白④大人以救火。善則善矣,豈所謂通於時變歟?
夫霸者,駁⑧道也。蓋白黑雜合,不純用德焉。期於有成,不問所以;論於大體,不守小節。雖稱仁引義,不及三王;而扶顛定傾,其歸一揆@。恐儒者溺於所聞,不知王霸殊略,故敘以長短術,以經綸通變者,創立題目,總六十有三篇,合為十卷,名日《反經》⑩。大旨在乎寧固根蒂,革易時弊。
【注釋】
①鄒子:鄒忌。戰國時齊國大臣。
②乖:反常、謬誤。
④狙:狡猾。
④陵夷:衰敗,走下坡路。
⑤憲章:效法。
⑥越客:作客他鄉的越人。越人一般抽}生很好。
⑦白:告訴、叫。
⑧駁:顏色不純夾雜著別的顏色。
⑨揆:道理、準則。
⑩《反經》:也稱《長短經》,是一本謀略奇書,全書集諸子百家學說,敘歷代更迭史實,核心是“論霸王機權,正變長短之術”。
【譯文】
所以,古人治理國家主要有三種施政方式:王者的政策以教化為主;霸者的統治是以威德加于海內:強者的統治則多是用暴力強迫的方法。各有各的方法,而且不是輕易就能改變的。管仲曾經說過: “聖人也只能順應時勢而不能違背。聰明人雖善於謀劃,也不如順應當前時勢。”戰國時齊國的大臣鄒忌說: “所有的政策和制度都是用來匡救時局的。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用它,過時了的就應該捨棄它。”由此可以看出,應當推行霸道的時候卻實行王者的教化政策,其結果就會適得其反;當強國林立的時候,推行霸道的威懾手段則是反常和錯誤的。如果碰上人心詭詐的年代,正道開始衰落,還想著效法先人的傳統制度,廣泛推行道德教化,這就好像是等待越人來救落水的人,告訴那些尊貴的人來救火一樣。好是好,可是這能叫“通於時變”嗎?
所謂霸道,就是各種東西混在一起的學問,大都是黑白夾雜,並不是某種單純的道德教化。這種方法只要求有所成就,不會過多地去想採取過多手段;為了達到大的目標不去關心那些無關大局的瑣碎事情。這種方法雖然在仁義道德方面比不上夏禹、商湯、周文王,但在挽回顛倒傾覆的局面這一點上,二者都是一個道理。我擔心讀書的儒生們局限於自己的學問,不懂得王道和霸道是兩種不同的學問,所以在這裡專門闡述長短術,通過它來論述通變的道理,確立題目共六十三篇,整理成十卷,命名為《反經》。本書的主旨是討論如何鞏固統治的根基,改革弊端。
【經文】
興亡治亂,具載諸篇。為沿襲之遠圖,作經濟之至道,非欲矯世夸俗,希聲慕名。輒①露見聞,逗機②來哲③。凡厥④有位⑤,幸望⑥詳⑦焉。
【注釋】
①輒:通常。
②逗機:與對手之機根相應。逗,投合;機,機根。
③來哲:後世智慧卓越的人。
④凡厥:凡是。
⑤有位:指天子之位。
⑥幸望:特別希望,接近非分之想。
⑦詳:詳細。
【譯文】
國家的興亡治亂,都在多篇文章中有所論述,為了繼承歷史上的那些深謀遠略,以此來闡述經邦濟世的真理,並不是譁眾取寵,愛慕虛名。只是把我的見解陳述出來,等待後世賢哲的知遇。凡是所有掌權的人,都希望他們能詳盡地讀讀這本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