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

博(拼音:bó)是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西周金文。本意是大;引申指豐富、寬廣,如:淵博;又引申指廣泛、普遍,如:博覽;又引申指通曉、知道得多,如:博古通今;又指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拿財物作注比輸贏。一說本意是搏鬥,豐富、寬廣是假借義。但實際上,“博”很少用來表示打鬥。現代漢語中,“博”不能與“”通用。

異體“愽”局限義項:豐富、通曉、大及其引申義;異體“簙”局限義項:古代棋戲。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
  • 外文名:broad/ rich
  • 拼音:bó
  • 部首:十
  • 注音:ㄅㄛˊ
  • 五筆:FGEF
  • 統一碼:535A
  • 四角號碼:43042
  • 異體、𩫯
  • 字級:一級(編號2521) 
  • 筆畫數:2+10
  • 造字法會意形聲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平水韻:入聲十藥 
  • 鄭碼:EDFD
  • 倉頡:JIBI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詞語彙集,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寫,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參考,

字源解說

演變流程圖演變流程圖
“博”最早見於金文。金文(圖1、7、8)和小篆(圖3、6)均從“十”和“尃”,此構型和本意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會意字,字從“”和“”,《說文解字》對“十”的解釋是“數之具也”,意思是說“十”是數字完備的標誌,亦有齊全的意思。“尃”有兩個讀音:fū和bù,意思分別是分布和普遍。“尃”不論哪個音作意符都符合“博”的意思,對於這個從屬目前還尚未明確,但將其與“十”合起來的寓意基本相同,表示四方中央齊備,即分布廣泛。
另一種說法是形聲字。“十”在金文中與“乾(指盾)”和“盾”字的寫法比較接近,而盾是戰鬥時用的。“尃”與“博”聲紐均為唇音,韻為對轉,從“尃”得聲的“搏”、“鎛”、“膊”、“縛”等均在鐸部,因此“博”是“搏”的本字,本意是搏鬥。與“戎”一樣(“戎”中的“十”是“盾”的變體)。且“博”本身具有博弈、博得的意思。說明“十”是某種兵器的象形字變來的。“寬、廣、面積大”則為假借義。
“博”在周代晚期才出現,有的構型與現代相同,如圖1;有的與現代相反,左為“尃”,右為“十”(圖7、8)。發展到小篆階段,已把“十”移到了字的左旁。“尃”下部本為“又”,到了小篆變為“寸”。以後便將小篆作為基文,發展為漢隸(圖4、5)和楷書。

詳細解釋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形容詞
(量)多、豐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
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地大物博;淵博;廣博
〈文言〉大。
large;big
淮南子·泛論訓》:豈必褒衣博帶。
峨冠博帶;博碩
〈文言〉廣泛;普遍。
extensively;generally
《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博覽群書;博施;博物洽聞
〈文言〉廣闊,寬廣。
extensive
《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動詞
通曉,透徹地了解。
extensive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博古通今;博聞
討取、換取。
get;win
《原君》:……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
博得;博名
〈文言〉擴大。
enlarge
《上張右丞書》:今有施阿衡之才之道而博其傳者,可無眷眷以求其人乎?
〈文言〉通“”。爭鬥;搏鬥。
關尹子·二柱》:以我之精,合彼之精,兩精相博而神應之。
名詞
古代的一種棋戲。
gamble
《莊子·駢拇》:則博塞以游。
博戲;博弈
〈新義〉指部落格
blog
微博
〈文言〉寬度。
width
《周禮·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
(Bó)姓氏用字。
博勞(見於《廣韻》)
(釋義參考資料)

詞語彙集

(詞語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大通也。從十從尃。尃,布也。補各切(bó)
〖注釋〗
①大通也: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當是大也、通也。《玉篇》:‘大也、通也。’”
②從十從尃: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四方中央無不尃也。“
〖譯文〗
廣大,精通。由“十”、“尃”會意,尃是分布的意思。

說文解字注

大通也。
註:凡取於人易為力曰博,《陳風》鄭箋:交博好也。
從十、博。
註:會意。
尃,布也。
註:亦聲。補各切。五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部】 博 ·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10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竝(並)邦入聲。《說文》:大通也。從十尃。尃,布也,亦聲。徐曰:十者,成數也。《玉篇》:廣也,通也。《增韻》:普也。《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戲。《家語》:君子不博,為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為博州。
又姓。《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廣韻

補各切,入鐸幫 ‖甫聲鐸部
廣也。大也。通也。從十、尃。亦州名,春秋時齊之聊攝也,秦為東郡地,隋為博州,因博平縣以名焉。又姓,古有博勞,善相馬也。補各切。二十。
博
博
博
博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字形書寫

書寫提示

“博”書寫演示“博”書寫演示
❶“十”窄“尃”寬,頂部“十”略低,底部“尃”略低。
❷“十”,短橫在田字格橫中線上方。
❸“尃”,“甫”窄“寸”寬。
❹“甫”的第二筆豎在田字格豎中線左側;第三筆橫折的豎段略向左拐,收於橫中線。
❺“寸”的長橫從“十”側起筆,在田字格橫中線下方,左右兩端都寬於上部,末筆點在豎中線右側。

書法欣賞

(書法圖片來源

音韻參考

小韻反切聲母清濁韻母韻目韻部韻系聲調擬音韻攝
上古音
paːɡ
廣韻
補各切
全清
十九鐸
入聲
一等
合口
pɑk
中原音韻
全清
蕭豪開一
蕭豪
入聲作平聲
開口
pɑu
洪武正韻
伯各切
全清
六藥
入聲
puak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陰入
(音韻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