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地區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導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游景點。

2019年為了對該區域開展更科學合理的交通秩序整治,東城區交通委員會委託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制定《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機動車停車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鑼鼓巷地區
  • 地理位置:中國北京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導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游景點。其實,明清以來,這裡一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北洋政府總統到國民黨總裁,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裡的每一條胡同都留下歷史的痕跡。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邊的8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這些胡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胡同,明代叫局兒胡同,後來改稱橘兒胡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里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單位。在先秦稱為“里”、“閭”或“閭里”。從北魏開始,出現了“坊”的稱呼。唐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規劃設計時仍延續了里坊制,全城分為50坊,坊與坊之間是寬闊平直的街巷,猶如棋盤。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里坊早已無存,元大都里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的歷史遺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2019年為了對該區域開展更科學合理的交通秩序整治,東城區交通委員會委託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制定《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機動車停車規劃》,明確提出建設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兼具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安寧交通系統,利用停車調控交通出行結構,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品質,打造精品胡同片區,讓胡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南鑼地區將首先在符合條件的胡同內依法依規施劃停車位,實現“單行單停”“停車入位”;不斷深入挖潛地區停車資源,服務半徑內有停車設施可以提供停車泊位的,一般不設道路停車泊位;不具備停車條件的胡同,不得設定道路停車泊位。南鑼鼓巷地區將在福祥—炒豆—蓑衣—雨兒;帽兒—板廠—東棉花—北兵馬司;秦老—後圓恩寺—菊兒;前鼓樓苑—黑芝麻—沙井—景陽4個區域由南向北分步推進胡同不停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