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簕

南蛇簕

南蛇簕,中藥名。為豆科雲實屬植物喙莢雲實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根、莖、葉及種子。南蛇簕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也有栽培。根、莖、葉具有清熱解暑,消腫,止痛,止癢之功效;種仁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根、莖、葉常用於感冒發熱,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種仁常用於急性胃腸炎,痢疾,膀胱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蛇簕
  • 別稱:老鴉枕頭、貓爪簕、苦石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雲實屬
  • :喙莢雲實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
  • 採收時間:全年采根及莖、葉;秋季采果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附註,

入藥部位

根、莖、葉及種子。

性味

根、莖、葉:味苦,性涼;種仁: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效

根、莖、葉:清熱解暑,消腫,止痛,止癢;種仁:清熱利濕。

主治

根、莖、葉用於感冒發熱,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種仁用於急性胃腸炎,痢疾,膀胱炎。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南蛇簕(莖葉)9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子宮下垂:南蛇簕根60g,五指牛奶根、大力王根各45g,同雞肉煲服。(《廣西特色中草藥資源選編》)

用法用量

根、莖、葉、種仁均為9-15克;莖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凡虛寒者不宜套用。

採集加工

全年采根及莖、葉,洗淨切片,曬乾。秋季采果,取出種子曬乾。

形態特徵

喙莢雲實又名南蛇竻、蓮子簕、蚺蛇簕、石蓮藤。有刺藤本,高約4m。各部均被短柔毛。根圓柱形,淺黃色。莖和葉軸上均有散生鉤刺。二回羽狀複葉,互生,長達45cm,托葉錐狀而硬;羽片5-8對,小葉6-12對,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4cm,寬1.1-1.7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圓形,微偏斜,兩面沿中脈被短柔毛,小葉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鉤刺。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萼片5,長約13mm,密生黃色絨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色斑點,最上1枚倒卵形,長約18mm,寬約12mm,先端圓鈍,基部靠合,外面和邊緣有毛;雄蕊10,離生,2輪排列,較花瓣稍短,花絲下部密被長柔毛;子房密生細刺,花柱稍超出於雄蕊,無毛。莢果長圓形,長7.5-13cm,寬4-4.5cm,先端圓鈍而有喙,喙長5-25mm,果瓣外面密生針狀刺。種子4-8顆,長橢圓形,長約18mm,寬約10mm,一側稍窪,有環狀紋。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500m的山溝、溪旁或灌叢中。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也有栽培。

藥材性狀

種子橢圓形,兩端鈍圓,長1.2-2.2cm,直徑0.7-1.2cm。表面烏黑色,有光澤,有時可見橫環紋或橫裂紋。基部有種柄殘基,其旁為小圓形的合點。質堅硬,極難破開。種皮內表皮灰黃色,平滑而有光澤,除去種皮後,內為2片棕色肥厚的子葉,富油質,中央有空隙。氣微弱,味極苦。

藥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附註

南蛇簕種子,部分地區作苦石蓮使用。性味功能與石蓮子(甜石蓮)有別,不宜混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