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腰界

南腰界

南腰界是革命的搖籃,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宛若一位穿越歷史,走過世紀的老人,巍然屹立在酉陽東南部的南腰界,與貴州省沿河縣、松桃縣、印江縣、重慶市秀山縣接壤。這裡群山清秀,清幽寂靜。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賀龍同志創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據地,曾播撒過中國革命火熱的種子,留下過紅軍生活和戰鬥的足跡,浸透過先烈們流下的熱血,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腰界
  • 外文名:南腰界
  • 改稱:南腰界鄉和南龍鄉
  • 合併:為南腰界鄉
概況,鄉鎮歷史,紅色足跡,革命往事,革命會師,地方特產,

概況

鄉鎮歷史

南腰界鄉清代屬感坪里轄,民國初期為南界、南龍兩鄉境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合併為南龍聯保辦事處,民國三十一年(1941年)改為南龍鄉,1953年析為南界、龍溪、大壩3鄉,1980年改為南腰界公社,1982年析為南腰界公社和南龍公社,1984年改稱南腰界鄉和南龍鄉,2001年合併為南腰界鄉。
南腰界人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為了反壓迫,求生存,曾多次揭竿而起,反對官紳兵匪的鬥爭從未停止過,南腰界人民迫切要求革命,要求解放。

紅色足跡

1934年的盛夏,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鄉,賀龍、關向應曾經建立起4處蘇維埃紅色政權。
同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六軍團在南腰界勝利會師,8000紅軍扎滿了方圓20里的村村寨寨,留下了一段段紅色往事。
76年後的今天,記者頂著烈日,尋訪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院壩兩棵花紅樹,是當年賀龍親手所栽
南腰界鄉地處酉陽最南部,記者從縣城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車程,其間穿越崇山峻岭,懸崖峭壁,才抵達紅三軍司令部舊址所在地。
當地村民說,司令部舊址原叫余家桶子,是清末秀才余蘭城的住宅。“紅三軍進駐余宅後,在房屋四周用條石、火磚砌成高2.8米、長278米的圍牆。現在,院壩中還有兩棵當年賀龍栽的花紅樹。”南腰界鄉黨委書記石華介紹道。
1934年6月4日,賀龍、關向應率領紅三軍進駐南腰界,開闢以南腰界為中心的蘇區,在南腰界、唐家溪、大坪蓋、龍池4個地方相繼成立蘇維埃政權。8月1日,南腰界區蘇維埃成立大會召開,蘇維埃就設在紅三軍司令部。
年過九旬的老人吳明貴說,當年國民黨軍隊在南腰界強吃強賒,調戲婦女,欺辱百姓,搞得人心惶惶。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後,組織民眾與土豪、惡霸鬥爭,開糧倉、分田地,極大鼓舞了鄉親們的革命熱情。

革命往事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1934年6月10日,賀老總就把紅三軍司令部設立在南腰場上的余家桶子大院裡, 10月27日,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轉戰到達川黔邊區,與紅三軍共8000餘人勝利會師。從此,紅二、六軍團以此為根據地,轉戰川黔邊區,使國民黨如夢方醒,為之震驚,不得不抽調重兵圍賭川黔邊區。因而減輕了中央紅軍遭敵重兵圍追賭截的壓力,有力地策應和支援了紅軍的戰略和長征。
走進南腰界,你仿佛回到紅軍領導鄉親們打土豪分田地的崢嶸歲月,看到戰馬弛騁、彈雨橫飛的慘烈廝殺場面;走進余家桶子,你仿佛聽見賀老總氣吞山河的爽朗笑聲,看到紅二、六軍團將士歡慶勝利會師而相互擁抱、喜悅歡呼的情景,體會到鄉親們十送紅軍依依惜別的動人悲壯場景……
1986年,為紀念南腰界革命聖地,緬懷革命先烈,酉陽縣人政府撥款修復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遺址和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亭。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跟隨賀老總一起創建南腰界革命根據地的廖漢生將軍為南腰界紀念館題詞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的館名,肖克將軍也為會師紀念亭題了字。
南腰界是重慶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據地,境內仍完好保存有數十處紅軍戰鬥遺蹟、紅軍烈士墓。有紅二、六軍團會師大會會址、八一軍民會址、大壩場祠堂紅軍政治部舊址。有紅軍大學、紅軍醫院、十大政綱等五十六處文物景點。每逢清明、渝黔邊區的鄉親和青少年學生都會自發地到司令部舊址憑弔紀念紅軍親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默默地記讀那至今筆跡清晰、蒼勁有力的紅軍標語——活捉冉瑞庭,替為革命而犧牲的工農民眾復仇!

革命會師

1934年8月7日,紅軍第六軍團作為長征先遣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從江西遂川突圍西征,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於10月經湖南桂北進入貴州東部。
由於遭到十倍於己的重兵圍堵,甘溪一戰,紅六軍團損失慘重,兵力從近萬人減到3000人,迫切希望與紅三軍會合。
此時的紅三軍,也期望改變孤軍作戰的處境。但此時南腰界唯一的電台出了故障,與中央斷了聯繫,紅三軍、紅六軍團都相互不了解對方情況。
直到當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國民黨偽報紙登出一條訊息:“江西蕭克匪部第六軍團竄入黔東,企圖與賀龍匪部會合”。賀龍、關向應經過反覆分析,認為這條訊息是可靠的,於是兵分三路主動去“碰”紅六軍團。
1934年10月24日,賀龍、關向應在貴州印江縣接到了紅六軍團主力部隊。兩天后,兩軍團所屬各部隊陸續到達南腰界,8000紅軍戰士扎滿了方圓20里的村寨。
1934年10月27日上午,兩支紅軍部隊在南腰界的貓洞大田舉行會師大會,主席台只用了幾根木頭和木板臨時搭建,僅用石塊壓在周圍的田埂上,但是氣氛非常熱烈。陳傳華說:“在貓洞大田和後側的小山崗上,密密麻麻坐滿紅軍戰士,歌聲、口號聲、歡呼聲,此起彼落,響徹山間。如今走在這片田壩上,也能讓人感受一種穿越時空的熱血澎湃,撲面而來。”

地方特產

南腰界優質大米具有清香可口、油潤細滑、營養豐富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遠銷到周邊十幾個縣市,已建成常年面積10000 畝、產量5000 噸的優質水稻基地。
烤菸是南腰界鄉的主導產業,每年烤菸特產稅占全鄉財政收入的 90% 以上,已建成常年面積 4000 畝,產量 10000擔的優質烤菸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