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鎮古猗園

南翔鎮古猗園

南翔鎮古猗園,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位於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離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也是江南名園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翔鎮古猗園
  • 地理位置: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
  • 占地面積:146畝
  • 建園時間:明代嘉靖年間
地理位置,簡介,

地理位置

古猗園位於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離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也是江南名園之一。

簡介


古猗園,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原名猗園,取“綠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設計,以“十畝之園”的規模,遍植綠竹,內築亭、台、樓、閣、榭,立柱、猭子、長廊上無不刻著千姿百態竹景,生動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時更名古猗園。
如今,古猗園幾經擴建,面積達146畝。全國按不同景觀劃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各具獨到精巧的藝術構思,散發著古猗園有的古樸、素雅、清淡、洗鍊的氣質。園中保存的唐代鏡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問勝。園中因“8.13”事變,當地愛國人士重修闕亭,獨缺一角,以志國恥的“缺角亭”,象徵著我過反帝民族之魂。
古猗園,以猗猗綠竹、幽靜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築、韻味雋永的楹練詩詞及優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聞名於世。
文明悠久傳錢載,沿革興衰古猗園,這座集江南蘇杭園林特色為一園的明代古園,為上海這顆明珠鑲上了綠寶石,發出熠熠光彩。
古猗園初名“猗園”,在南翔鎮東面。它的建築藝術風格、植物品種配置、山石水體形態、道路地坪花色,都具有古樸、素雅、清淡的園藝特色,是一座聞名遐邇的江南名園。
關於建園有個傳說,說古猗園最早的主人是在京城當官的。一天,他回南翔省親,老娘說想進皇家園林玩玩。這當官的想,那是皇宮豈能隨便進出,可是他又不人心違背老娘的心愿,就說老娘年事已高不便長途跋涉,答應為老娘仿造個園林讓他住在裡面。經過幾年建設,蓋起了亭台樓閣、畫舫水榭和一座楠木庭拄的“四面廳”,廳前還種了一對盤槐。老娘高興了,可也惹下了大禍,有人向皇帝參了一本,說園主建“四面廳”,種盤槐,是妄圖南面稱王,結果他被滿門抄斬,全家埋葬在園內的竹枝山下。後來山上長出矮竹葉子全部都鑲著白邊,人們叫做“孝娘竹”,直到現在還高不過膝。
據史料記載,古猗園始建與明嘉靖年間,是通判閔士籍所辟的私家園林,又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設計布局,因多植綠竹,故取《詩經》“綠竹猗猗”之句,名為“猗園”,當時號稱“十畝之園,五畝之宅”,園內建築亭台樓閣,造型秀美精細,園藝布局富於民族特色。到了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洞庭山人葉錦購得,次年興工裝點拓充,兩年後的秋季竣工,改名為“古猗園”。
古猗園從明清兩代至民國年間,歷經幾百年風雨滄桑,屢遭戰火蹂躪。尤其是八一三事變中,該園又被日本兵侵占,他們竟然將鴛鴦廳的明代刻字屏門當作燃料,大多數花木建築古物被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復古猗園的過程中,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如1933年4月,朱壽朋、陳少芸,王士荃等六十人發起成立整理委員會,帶頭認購,並向社會各界募款修建;1946年,地方人士紛紛集資捐款,修復園內的亭台樓閣。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古猗園也遭受了破壞,石經幢和普同塔上的佛像都被鑿損,李流芳手跡石碑和“不繫舟”上的塑像被砸,甚為可惜。
古猗園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園林,其中不少景點都是有著歷史背景的。如白鶴亭和南翔以寺興鎮的傳說,補闕亭與東三省淪陷,南亭晚明奴變索契等。
解放後,古猗園幾經擴建。1959年,雲翔寺的一對唐代石經幢和一座宋代的普同塔被移入園內。1983年,園基從二十七畝擴展到一百三十餘畝。為了恢復古園舊觀,保持明代風格,在老景區內重建了“逸野堂”、“幽賞亭”、“柳帶軒”和“繪月廊”,“修復了飛語躍軒” 、 “浮筠閣”、“白鶴亭”和“缺角亭”。在新擴建的園區,開河鑿流,疊山理水,建亭搭橋,開闢了“松鶴園”和“青清園”、種植了大量的花木和竹子。新建部分既有古典園林風格,又創新立意,運用“古為今用”方法,使全園景區融合貫連,風格協調,成為同意的整體。
曾到古猗園遊覽過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朱德,劉伯承、李富春和徐特立,胡厥文等。《紅樓夢》、《南昌起義》、《秦王李世民》和《家》、《春》、《秋》等數十部影視片先後在園中拍攝外景。春遊高峰時,古猗園每天要接待中外遊客上萬人。
說到古猗園,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名點——南翔小籠。南翔小籠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 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由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創始。後日華軒的小籠師傅分別受僱於古猗園或自行開設松鶴軒經營,全鎮酒菜館爭相仿製,旅滬的南翔人也邀請南翔師傅,分別在上海城隍廟和西藏路開設南翔小籠店,經常顧客盈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