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嘉定區南翔鎮的特色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
  • 性質南翔小籠包
  • 歷史:已有100多年歷史
  • 地位: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
製作特色,相關資料,

製作特色

清代同治十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用精白麵粉緊酵為皮,選精豬腿肉為餡,不用味素,用雞湯煮肉皮成凍,拌入餡肉,餡內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加入蟹粉或蝦仁或春筍,每兩麵粉製作10隻饅頭,每隻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出籠時呈半透明狀,形如荸薺,小巧玲瓏。古猗園南翔小籠於2002年6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上榮獲金獎。在第十二屆全國廚師節又獲“中國名點”稱號。

相關資料

名聞遐邇的南翔小籠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南翔小籠饅頭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由於方言的關係,上海人俗稱的“南翔小籠饅頭”,並不是北方人所指的“饅頭”,而是以皮薄、餡大、汁多、形美著稱於世的包子;又由於其用文火和小籠來蒸製,所以上海人又稱其為“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歷經歲月的滄桑,它在中國食品點心史上是一種享譽中外的精美點心,如今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