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緯30度

南緯30度

南緯30度,位於南半球。其上有一著名島嶼“復活節島”。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據聞由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緯30度
  • 外文名:30 degrees south latitude
  • 別稱:30°S
  • 位於:南半球
地理位置,復活節島,南馬特爾遺蹟,馬丘比丘,

地理位置

南緯30度,也寫作30°S,或Latitude-30°S。

復活節島

“未知大陸”
1492年,哥倫布出海航行去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印度。他沒有找到印度,卻發現了一塊全新的大陸,在想印度都快想瘋了的哥倫布眼裡,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滿香料、財寶的富庶之國,大陸上的居民自然被稱為印度人。但是哥倫布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一塊尚未為歐洲人發現的大陸,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而是美洲大陸。在歐洲人弄明白之後,這塊新發現的大陸就被稱作“新大陸”或“新世界”,而歐洲則與之相對地被稱作“舊大陸”或“舊世界”。
哥倫布的發現於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航海探險家躍躍欲試,他們認為,除了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之外,還有一塊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 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 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像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漂去。
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面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國之後,胡安·費爾南德斯立即著手做全面的準備,打算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度駛往“未知的南方大陸”,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詳細考察。為了保持自己對這一“神秘大陸”的發現權,他一直守口如瓶,沒有對外透露過自己這一驚人的發現。可是,胡安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他就粹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這個發現,他也始終沒有成為哥倫布第二。直到幾十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西班牙航海家的發現。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大陸”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他發現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人說就是如今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緯度為南緯30度的復活節島,但那些人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16世紀的西班牙編年史中,曾記載著航海家阿列瓦萊·孟達尼·傑·漢依拉在南太平洋發現了復活節島,但這功勞不算他的,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復活節島是他發現的。
109 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皇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掉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 里格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盪起來。原來美洲大陸的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劇烈震盪。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趕快駕駛著他的“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
一天凌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員們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掉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只好同意了。
早晨,太陽出來後,展現於“孤獨者幸福”號船員們面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
“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里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邊大約12里格(1里格大約相當於4.8公里)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么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長卻怎么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 里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里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但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秘的“未知大陸”。
1722年4月5日,荷蘭的著名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在胡安與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裡尋覓所謂的‘南方大陸”。
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照望的水手突然一發現遠方的海面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艦長羅格文匯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裡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向那裡。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黑點旁邊註上“復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復活節。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面積不大,還不到120 平方公里,既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老鼠是該島僅有的野生動物。
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峰,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石頭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面聳立著幾百尊氣勢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面還刻著人物和飛鳥鳴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臉部的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坡上,羅格文他們也看到許多這樣巨大的石像。
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
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 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還躺著150 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裡還有石鑄、石斧和石鑿等石制工具。
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陸”,也不是其他探險家們(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布發現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檔案上籤了字。就這樣,復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
荷蘭的艦隊司令羅格文最先發現了復活節島,但是有關復活節島的準確海圖還沒有。英國航海冒險家詹姆斯·庫克希望找到這座島嶼並繪製該島的海圖。
庫克率船隊從紐西蘭出發,向東太平洋進發,於1774年3 月找到了復活節島。所有人都為找到了復活節島而高興,因為為了找到該島,船長和船員們在海上航行達3 月之久,在這3 個月之內人們幾乎沒有見到一塊陸地。
庫克是位工作嚴謹的探險家,他在發現復活節島當天的航海日誌中寫道:
“這是個很難加以描述的小島,島上居住著玻里尼西亞人,他們很像我以前所訪問過的其他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人。復活節島最為知名的景觀是那些巨大的古代雕像,這些用岩石雕出的石像分布在該島沿岸各處,有些已經略有傾斜,有些已經倒在地上,每尊石都面對海洋,令人不可思議。這些雕像過去是,今後在某種程度上也仍將是一個難解的謎。我們搞不清它們是怎么立起來的,也不知道島上是否一度住著一種巨人,島民們自己對這些雕像的來歷知之甚少,所以我和其他人對此也只能做些猜測。”
重重謎團
復活節島本身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其中又包含了難以計數的更小的謎,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這些:
(1 )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來自何處?考古學家發現,在該島拉庫的山脈上有幾個採石場。那裡的岩石好像切蛋糕一樣被人隨意切開了。採石場上躺著好多還沒有被加工的石料和只加工了一半的石像,當中一個石像的臉部已經雕鑿完了,後腦勺還跟山連著,只要再鑿幾下就行了。可是,雕鑿它的石匠卻沒有這樣做。看樣子,石匠好像忽然發現了什麼或者突然出了什麼事情,急急忙忙地跑走了。為何這些人會突然不做活了呢?
有人說,復活節島當時可能發生了火山爆發,要不就是發生了狂風海嘯,石匠們為了活命,就扔下手裡的工作,四處逃跑了。
復活節島上確實有三座火山,一座在島的中央,叫特雷瓦卡;一座在島的西頭,叫拉諾卡奧;一座在島的東邊,叫波利克。地質學家們仔細地考察了那些火山,發現復活節島是火山爆發形成的。不過,那些火山自從有了人類在這裡生活以後,就停止活動,早就成了死火山。這也就是說,復活節島上當時根本就沒有發生火山爆發。復活節島的居民們經常會碰到狂風海嘯這樣的災害,可用不著那樣驚慌呀。再說,災害過去以後,他們為什麼沒有回去再接著幹活呢?
(2 )復活節島上的居民們管那些巨石人像叫“毛阿依”。有一些石像的頭上還戴著圓柱形的紅帽子,當地的居民管它們叫“普卡奧”。那些巨石人像有一部分立在島的四周,都站在用石頭搭成的祭壇和墳墓的平台上。可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石像卻大都被翻倒在地上了。還有一些巨石人像分布在東邊的洛拉科火山口和火山口外的山坡上。另外,有一些巨石人像在洛拉科火山口的下邊,好像在守衛著這個地方一樣。
那么,這些巨石人像代表著什麼呢?復活節島上的居民們為什麼要雕刻這些巨石人像呢?
考古學家們去請教復活節島的居民,奇怪的是,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巨石人像的來歷,他們沒有一個人親自參加過雕刻石像的活動。
當年,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離開復活節島以後,曾經寫過一部回憶錄,他說這些巨石人像是復活節島人崇拜的偶像。英國航海家卻認為,這些巨石人像是復活節島人為了紀念去世的酋長而雕刻的,因為復活節島人管這些石像叫做“阿利基”,“阿利基”是酋長或者首領的意思。而有些人提出一種大膽的說法,說那些巨石人像是天外來客建造的。
(3 )復活節島上的這些巨石人像都特別重,光一頂石頭帽子最小的也有2.5噸,那最大的石頭帽子有十幾噸重。科學家們經過測量,從火山口斜坡上安放巨石人像的地方,它們之間的距離最近的有6 米、最遠的有100 多米。那么,當時人們是用什麼辦法把那些沉重的巨石人像放到了如今的位置上的呢?
如果把這些石頭帽子放到石像的頭頂上,或者把石像一個個運送到斜坡上、平地上,最起碼得有吊裝設備才行。假如利用最原始的滾木搬運和架樁起吊的辦法,也要有木頭呀。可是,考古學家們考察以後說,島上的土壤根本不可能生長出粗大的樹木。那島上有的只是一點點稀稀拉拉的小灌木。難道說,當時人們用的是草藤編成繩網把它們運去的?科學家們一做試驗,藤網套在那些幾十噸重的石像上用力一拉就斷了。
(4 )考古學家們在考察的時候還發現復活節島上有一些巨石人像的後頸上竟然刻著文字。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的回憶錄里曾經記載著:他們登上復活節島上以後,在巨石人像附近發現過好多刻滿奇異文字圖案的木板。
公元1863年的時候,法國一個叫埃仁·埃德洛的傳教士來到復活節島,說這些文字是“魔鬼的可怕咒語”,就把島上所有帶奇異文字的木板燒毀了。不過有的人覺得太可惜,偷偷地藏起了一些。所以,如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這種帶有奇異文字的木板總共只有26塊。
復活節島上的這種奇異文字圖案,除了刻在木板上的外,另外還有。在島上一個叫奧朗哥小村前邊一大堆圓石頭上,就刻著許多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所以,有人也管復活節島叫做“鳥人之島”。
那么,復活節島上的這種奇異的文字是什麼意思呢?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又代表著什麼呢?這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5 )復活節島上的人們管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吉比托奧吉·赫努阿”,意思是“地球的肚臍”,聽起來覺得這種叫法顯得非常奇怪。可是,當人們從高空往下觀看復活節島的時候,就會發現,復活節島人對小島的稱呼一點兒也不奇怪了。原來,復活節島正好是太平洋的中部,這裡正好是世界的中心,不就是“世界肚臍”嗎?
難道說復活節島上的人們曾經從高空俯視過自己居住的地方,這好像不怎么可能。那么,是誰把這些告訴了他們呢?這又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6 )復活節島上的巨石人像是個謎,島上刻有奇異文字的木板和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是個謎,其實就連居住在復活節島上的人也是一個謎。
科學家們經過考察研究後說,復活節島早在公元4 世紀的時候,也就是說在公元398 年就有人居住了。當初,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在他的回憶錄里說,那些衝著石像做祈禱的人們當中,“他們有的皮膚為褐色,就顏色深淺而言,他們與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膚色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則完全是白皮膚,也有皮膚帶紅色的人”。看起來,復活節島上的居民不僅僅是一個民族,而是好多個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這么一個小島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民族呢?他們又是怎么來到這個小島的呢?
古時候,人們沒有先進的航海工具,也沒有什麼導航的航海圖,要想漂過浩瀚的大海大洋來到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簡直是不可能的。也許有人會說,當初哥倫布和麥哲倫他們不就是在沒有海圖的情況下,穿過茫茫大誨,發現了新大陸嗎?可是我們別忘了,他們雖說沒有什麼海圖,卻有著龐大的船隊呀,也有著一大批經驗豐富的水手呀。這么說,難道復活節島上的居民是飛到這裡來的嗎?
有人說復活節島上最早的居民是從太平洋島嶼來的,是玻利尼西亞人。不過,挪威著名的探險家托爾·海爾達卻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復活節島上有著奇異的文字,可是玻利尼西亞人從來就沒有過書寫文字的表達形式。這就是說,復活節島最早的人一定是來自有過文字歷史的民族。後來,海爾達爾在秘魯考察了一些日子,接著又在復活節島上進行考察,他發現復活節島上的巨石人像跟秘魯的蒂亞瓦納科的石雕人像有很多一樣的地方,它們的臉上都有著明顯的白人特徵。
復活節島是迷人的!
復活節島的眾多神秘之謎更為迷人!
神秘誘人,不可思議,這就是復活節島給人的深刻印象。
讓我們用一位考古學者的話結束上面的內容吧:“復活節島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和天宇,寂靜和安謐籠罩著一切。生活在這兒的人們總是在諦聽著什麼,雖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傾聽什麼,並且總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門庭之外有什麼超乎我們感覺之外的神聖之物存在著。”
“人鳥”儀式
在對復活節島考古的過程中,考古學家以雄辯的證據證明了復活節島的土著並非復活節島的原住民,他們來自於復活節島以西的玻里尼西亞島。復活節島的神秘雕像的歷史比土著人的歷史早幾千年。土著人之所以說復活節島是“地球的肚臍”,是他們的神告訴他們的,而非他們的創造,那么,他們的神又是什麼呢?
使復活節島的研究者感到意外的是,復活節島居民所崇拜的偶像竟完全不同於玻里尼西亞諸島,卻相似於美拉尼西亞群島。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對“人鳥”的崇拜。
復活節島的聖城奧朗戈,位於島西南端的拉諾·洛拉科火山口旁,它是復活節島的祭把中心。離它不遠的海面上有三座小島:莫多一依基島、莫多一努依島和莫多一卡奧卡奧島。島上山石聳立,危岩疊峰。復活節島人就在奧朗戈和這些小島上舉行挑選“人鳥”的儀式。
“人鳥”儀式是由島上各部族各自選派一名英武的勇士,渡海游到莫多一努依島,端坐在島上的洞穴中,恭候海燕的到來。復活節島人虔誠地相信,海燕是偉大的神麥克麥克派來的使者。
第一個得到海燕蛋的戰士,飛步跑到屹立在海邊的山岩上,對等候在海邊的本部族代表高喊道:“快剃頭!蛋是你的!”然後,他就躍身跳入波濤起伏的海中,洗淨鳥蛋,再用帶子把它系在頭上,划動雙臂,游回復活節島。
當他上岸後,他就拿著鳥蛋,飛快地跑到奧朗戈。按照島上的傳統,第一個把鳥蛋送到奧朗戈的人,不管他是哪個部族的,他都是全島的領袖,對全島享有一年的統治權。他將被剃光頭髮和眉毛,被命名為坦加塔·瑪努,即“人鳥”。而這一年就用他的名字來稱呼,島民們把他當做神的化身來尊敬。這種挑選“人烏”的儀式,年復一年,代代相傳,一直到1862年秘魯海盜襲擊復活節島時,最後一個“人鳥”死去了,這種儀式才終止。
在這種儀式的最初階段,到小島上取鳥蛋的勇士們是島上各部族的首領,後來才改由各部族的戰士去。在島上記載的坦加塔·瑪努的名冊中,像編年史一樣把這些取到鳥蛋的首領名字記下來。在人們發現的一本名冊上,就記載著86位首領的名字, 但它並不完整。 1915年,人們在奧朗戈的山岩上發現了111 幅手拿海燕蛋的“人鳥”畫像,其中的五、六幅被運到聖地亞哥和其它城市的博物館中展出。但岩畫也不能代表挑選人鳥的總次數,因為這種儀式很早以前就有了,奧朗戈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居住了。
這種儀式代表什麼呢?島上各種傳說以及到過復活節島的航海家、學者和傳教士都證明了,“人鳥”崇拜在復活節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為島民們挑選出領袖,而且也是為了紀念神靈。
《眾神之車》一書的作者厄里希·封·丹尼肯認為,復活節島上的“人鳥”崇拜表現的不是地球人,而是外星人,是天外來客。他說:“復活節島遠離任何大地和文明,但島上的居民卻比任何別的國家都更熟悉月亮和星星。”“踏上這一小塊土地的第一批歐洲傳教士,使得人們對這個島的神秘歷史更加無法了解了。傳教士燒毀了有象形文字的木板,禁止當地古老的祭祖儀式,廢除種種世代相傳的習俗。可是,儘管這些道貌岸然的紳士做得這樣徹底,他們還是不能阻止當地居民稱呼他們的島為‘鳥人之地’。直到如今,他們仍然這樣稱呼。一個口頭的傳說告訴我們,古代一些會飛的人曾在這裡著陸,並點燃了火焰。大睜著雙眼的飛行生物岩畫更加證實了這個說法。”
考古學家弗朗西斯·瑪澤爾也認為,“復活節島確有某些我們無法說明或者我們暫時還無法解釋的地質秘密。這促使人們十分嚴肅地對待外星來客的可能性。外星人可能拜訪過復活節島,所以復活節島全島都受到了某種光線的照射,這在復活節島居民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印象一直保留著。”
復活節島的宗教是比較獨特的。復活節島人雖是玻里尼西亞人,但他們卻不供奉玻里尼西亞諸島所敬重的神邸,玻里尼西亞人心目中的諸多主神都沒有在復活節島上占有應有的位置,而被玻里尼西亞諸島所不了解的諸神卻被復活節島人虔誠地供奉。在復活節島上,麥克麥克神居於諸神之首,“人鳥”儀式就是為了紀念他而舉行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奧朗戈山岩上的麥克麥克神畫像是一個來到玻里尼西亞的偉人的容貌,他有著一對大眼睛,海豹式的身軀上長有一張人臉。坦加塔·瑪努也被島民們敬為偉大的神,人們把它看做為“鳥主”和“鳥的統治者”的化身,它主宰著大地和海洋,是太陽和月亮、生命和人的創造者,而玻里尼西亞諸島卻從未有過“人鳥”崇拜。
在奧朗戈的山岩上,還有許多圖畫,例如巨大的蘆葦船、船上的雙葉漿和張著正方形船帆的傳統的玻里尼西亞船隻、黑色的海燕等,還有玻里尼西亞諸島所沒有的、以“正在哭泣的眼睛”為主題的畫,畫上的人有一對長耳朵,頭上射出萬道靈光,眼淚正奪眶而出。這是復活節島咒語中所說的雨神希洛的畫像:
啊!雨水,希洛成串的淚珠兒,
你降落到地面上時,
正搏擊不息。
啊!雨水,希洛成串的淚珠兒。
復活節島古代居民的主要水源是雨水,他們認為,從天空落下的雨就是雨神希洛那成串的眼淚。
岩畫上的黑海燕畫得十分誇張,它正大張著嘴,聲波從嘴中呈扇形地散開,表明海燕正在發出尖利刺耳的叫聲。還有一幅畫上畫著一種半人半獸的怪物,它有彎曲的背,長長的手和腳。復活節島到處都可以看到用黑色、白色和紅色顏料畫著海豹、海龜和海鳥、魚類的岩畫,以及有一對大眼睛的麥克麥克神畫像和只有幻想中才存在的奇特生物畫像。
復活節島的“鳥人”崇拜,為我們解開“地球的肚臍”之謎打開了一道視窗。丹尼肯說:“復活節島是宇宙來客的落腳處之一。”
但為何“宇宙來客”會選擇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呢?
如果按丹尼肯所言,其實,在地球上留下諸多神秘遺蹟的地方,都有“宇宙來客”、“外星人”的印痕!而我們並不相信這樣的假設。
據考證,復活節島遠古時並非一個孤零零的小島,它是沉沒於太平洋中的古大陸——太平洲的一部分。“宇宙來客”來到復活節島時,那時還是一塊巨大的陸地。“宇宙來客”有著先進的飛行器,他們可以在高空中看見和確定復活節島的位置,因此,他們將這一居於“地球的肚臍眼”上的陸地作為了他們降臨的優越地點。這是丹尼肯的又一解釋。
另一說法是,地球上曾出現過幾次高度的文明。沉沒的太平洲就是這幾個高度文明中的之一。當時太平洲的人們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他們擁有飛行器,他們在地球上找到了“世界的中心”,那便是如今的復活節島所處的位置。他們在復活節島這兒修了如同機器人般的高大雕像,以便他們在天空飛行時可以找到降落的標誌。

南馬特爾遺蹟

在南太平洋波納佩島的東南側,復活節島的西側有一個名字叫做“泰蒙”的小海島,人們也管它叫做“墓島”。那么,它為什麼又叫做“墓島”呢?
南馬特爾遺蹟南馬特爾遺蹟
泰蒙島有一處往大海里伸出去的珊瑚淺灘,淺灘上面聳立著89座高大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全都是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縱橫交錯搭起來的,大約有4 米那么高。人們如果站在遠處望去,它們就好像是一座座怪石嶙峋的山峰。人們要是走近了再一看,它們又好像是一座座神廟。有人說這些建築物是遠古時代人們的墳墓,它們之間環水相隔,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礁島。所以,人們就管泰蒙島也叫做了“墓島”。
泰蒙島是一個非常小的小海島,島上沒有玄武岩石頭,人們建造那些建築物用的玄武岩石頭都是從波納佩島運送過來的。當地人把這些建築物叫做“南馬特爾”,我們就管這些建築物叫做“南馬特爾遺蹟”吧。在波納佩島人的語言當中,“南馬特爾”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眾多集中的家”,另一個是“環繞群島的宇宙”。
泰蒙島上的南馬特爾遺蹟有一半都是漫沒在海水裡邊。所以,人們只有在海水漲潮的時候,劃著名小船進去。海水退潮的時候,這些建築物的周圍就會露出一大片特別泥濘的沼澤地,小船根本進不去,人要是走上去特別容易發生危險。
泰蒙島上的南馬特爾遺蹟和復活節島的石像都處在太平洋當中,可前者卻沒有復活節島那么有名。不過,南馬特爾遺蹟充滿了離奇的傳說,使它蒙上了一層特別的色彩,使得它的神秘並不亞於復活節島的神秘。還有,南馬特爾遺蹟到底是怎么建造起來的,更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要想解開南馬特爾遺蹟的這個謎團的難度也並不亞於解開復活節島之謎的難度。
南馬特爾遺蹟的那些古代墳墓,從來就沒有一點兒文字記載。據當地的人們說,關於那些古代墳墓的來歷,都是靠當地酋長一代一代地口頭傳授下來的。酋長們之間到底傳授的是什麼內容,只有酋長自己和可繼承酋長寶座的人才知道。另外,酋長們在口頭傳授那些古代墳墓來歷的時候,還有一條特別嚴格的規矩,就是絕對不能向外人、哪怕是自己的親屬泄露出去,不然的話,就會遭到詛咒,死神就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當地的人們說,別以為這是在嚇唬人,因為這種可怕的事情確確實實地發生過呀!
1907年,德國軍隊占領了波納佩島。後來,有一個名叫伯格的德國人擔任了波納佩島第二任總督。據說,這個伯格總督對南馬特爾遺蹟特別感興趣,尤其對埋葬著一個叫伊索克萊酋長的那座墳墓充滿了好奇,總想把墳墓挖開看一看。
有一天,伯格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從當時酋長的嘴裡了解到了一些關於那座墳墓的情況。於是,他立刻下令挖掘伊索克萊的墳墓。沒想到,詛咒應驗了,死神降臨到了伯格的頭上。在他下令挖掘伊索克萊酋長墳墓還不到一天的時間裡,他就突然暴死了。
19世紀的時候,有一個名叫伯納的德國考古學家聽說了南馬特爾遺蹟的事情以後,也前來發掘文物。結果,死神很快就降臨到了這個伯納的頭上,他也同樣莫名其妙地暴死了。
神秘的南馬特爾遺蹟,可怕的詛咒,可怕的死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波納佩島。有一個名叫杉浦健一的日本學者,他表面上是個所謂的“學者”,可內心裡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侵略者。杉浦健一心想:南馬特爾遺蹟裡面一定有大量的文物,這要是把它們弄到手,不僅可以寫出令人驚嘆的學術論文,還可以得到數不清的財寶呀!可是,不了解那些古代墳墓的秘密,就沒辦法把它們挖掘開呀?那么,怎樣才能得到那些古代墳墓的秘密呢?杉浦健一立刻命令幾個士兵去抓酋長。
酋長被日本侵略軍抓來了。杉浦健一命令幾個士兵把刺刀對準了這個酋長,然後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快點兒把那些古代墳墓的秘密說出來吧。你要是不說實話,這些士兵的刺刀可不是好惹的呀!”說完,他衝著酋長發出了一陣“嘿嘿嘿”的冷笑。酋長面對侵略軍的刺刀,想了想,只好把古代墳墓的秘密說了出來。
沒想到,幾天以後,晴朗的天空突然亮起一道道閃電,隨著又響起了一陣陣霹靂。這個酋長正在房屋裡呆著,突然一道閃電闖進屋裡,一下子就把他擊死了。
那個杉浦健一正在屋子裡,打算把記錄的古代墳墓的秘密整理一下,將來好出版成書。他剛把記錄整理好了,也突然暴死了。
後來,杉浦健一的一個學生拿著他的那些古代墳墓的記錄,找到了一個名字叫泉靖的教授,請他繼續整理出版。奇怪的是,那個泉靖教授不久也突然暴死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敢去幹這件事情了。
就這樣,除了泰蒙島的酋長,不管任何人只要想得到南馬特爾遺蹟的秘密,最後都得到了突然暴死的下場。那些泄露了南馬特爾遺蹟的酋長,不管他是怎樣泄露的,同樣也得到了突然暴死的下場。
南馬特爾遺蹟是神秘的,那些詛咒顯得更加神秘!
南馬特爾遺蹟究竟是怎么建造起來的呢?
近些年來,一些學者陸陸續續到了波納佩島,對泰蒙島南馬特爾遺蹟進行了考察。 他們都認為,南馬特爾遺蹟這項工程簡直是太宏偉了,整個工程用了大約100萬根玄武岩石柱。這些石柱是從波納佩島北岸的採石場開鑿下來的,經過加工以後再用木筏子運送到泰蒙島上。冒險考古學家丹尼肯曾對“南馬特爾遺蹟”作過考古報告,他在他的著作中寫道:
我乘坐波音727 來到了“南馬特爾”,在兩個土著人的陪同下,我們經過了許多袖珍島嶼,然後南馬特爾島就出現於我們面前——一個和眾多島嶼相似的島嶼。這個小島與其他小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擁有奇特的東西。萬神廟,小玄武岩城,史前居民的難以置信的靜謐去處,就在這個並不比一個足球場大的熱帶小島之上。突然之間人們就站在了這些史前史的佐證前面,而人們並沒有做好這種“相遇”的準備。
如果人們極目四周,就會發現遺址地區雖是處在雜亂無章之中,但設施的平面圍仍然清晰可辨。就如同在做棍棒遊戲一樣,無數大小棍棒極重疊碼放,分層排列,井然有序。而這決不可能是隨便在這兒做的遊戲,因為這些棍棒都是些有數噸之重的玄武岩圓柱和玄武岩石塊。迄今為止的所有研究都認為,這些玄武岩棍柱是冷卻了的火山熔岩。但是,當我不得不一米一米來確定,火山熔岩完全依據標準,在大致相同的長度下凝結成六角或八角柱時,我疑竇頓生。
鑒於在波納佩島北岸堆滿了柱狀玄武岩的事實,我準備不理會這些符合一定尺寸進行凝固的火山熔岩柱的愚蠢解釋並做出這樣的假定:這種做了精密加工的建築材料,是在該島的北岸被切割開和進行加工的。波納佩島和南馬特爾島相距很遠,運送它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平均3-9米長,往往超過10噸重的玄武岩塊,可以說肯定要從波納佩島的北岸穿過迷宮似的叢林水道,經過幾十個同樣適合修建那些建築物的島嶼被運往南馬特爾島。之所以排除在陸地上運送它們的可能,基因為自太古以來的傾盆大雨,白天會反覆淹沒茂密的叢林,此外波納佩島是個多山的島嶼。如果人們甚至還接受這樣的看法,即叢林中的道路是隨意可以開闢的,並已擁有能翻山越嶺、鑽掘開挖沼澤泥潭的手段,那么如此重物最終就能到達該島的東南角,然後人們再把它們裝到船上。
當地人們對我解釋說,水上運輸大概是通過木筏子進行的。這是一種看法,不過這種看法與一位學者的另一種看法又相矛盾。他的看法是:原始土著人把這些玄武岩塊掛在他們的獨木舟下面,用這種方式減輕重量,然後再逐塊運往南馬特爾島。
我自找麻煩,去數了數主體建築一邊的玄武岩塊。在60米長的一個地段上,共有1082個大柱子。該建築呈正方形,這四面外牆表明有4782個部分。我讓一個數學家幫我根據寬和高計算了一下,連同用於充填建築物的必要的玄武岩柱子的房間體積:主體建築“吞掉”了約3.2萬塊柱石。但是主體建築只是這個大建築的一部分。
在這個島上有多條水道,多座墳墓,多處隧道和一面860 米長的大牆,大牆最高點為14.2 米。呈直角大牆的主要地段建在豐臺上,也是用最好的玄武岩細方石修建, 並呈階梯形。我自己大量的主要殿堂有80多個附屬建築物。如果人們把3.2萬這個數作為根據, 來估計一下僅這80個建築物所使用的玄武岩柱的數量大概是4 0 萬塊的話,與其說是太多,不如說是太少。如果人們刨根究底地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那些解釋是極其荒謬的。其荒謬處如:
在時間上,當南馬特爾的建築物出現之時,所有研究者都證實,在波納佩島上與如傘狀況比較而言只有少量居民。在島的北岸的取石工作是困難繁重、費事艱辛和曠日持久的。穿越叢林運送加工好的石塊需要一大群身強力壯的男子漢。把這些大石塊捆綁到獨木舟下面,裝卸工的數量也是可觀的。一定數量的島上居民,最終也還得收穫椰子、捕魚和操心一日三餐。如果每日把4 噸或更多噸位的沉重的玄武岩大柱運抵南馬特爾的南岸,那么即使以現有的“技術”能力,它大概也是一項巨大的值得欽佩的成就。鑒於那時無論如何還沒有工會,請讓我們構想一下:365 天日日都幹活,天天賣苦力,那么每年要把1460塊玄武岩大石塊運到南馬特爾島,需要296 年,也僅僅是把材料運至建築現場。
不,有人性的生物任何時候都不會愚蠢到這種地步:他們要毫無道理地去經受這樣的折磨。如果在波納佩島北岸已經有玄武岩採石場,那么為什麼人們不就在主島上修建起這一建築物呢?人們為什麼要在一個遠離採石場的小島上修建它呢?
難道就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南馬特爾並非是座“漂亮”的城市,以前肯定也不是。那裡沒有浮雕,沒有雕塑,沒有塑像或者壓根兒就沒有原材料。那是一個使人戰慄、叫人難以接受的建築風格。把玄武岩塊僵硬、原始、讓人感到害怕地層疊堆積起來。這種建築很令人驚奇,因為南太平洋的海島居民始終以誇張方式用花紋圖案裝飾他們的宮殿或要塞。宮殿和要塞據說是國王朝賀或天神決定和解的場所。而南馬特爾的斯巴達克式的大牆工程排除了這自種可能。難道它是一個防禦工事?那些平台(它使登上建築物變得容易)證明用於這個目的是荒謬的:到底什麼時候把這樣一種機會提供給敵人使用呢?
為了給“南馬特爾遺蹟”之謎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們再回到復活節島上,以復活節島的情況去推測南馬特爾的情況。
幾乎全球各地自古就有大洪水的傳說,島嶼土著都普遍世代相傳著大洪水的故事。以復活節島為例,島上土著世代口述相傳,指出當地以前本來是塊名叫希瓦的大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沉沒的太平洲)後來被大洪水淹沒,大部分地區都淹沒在太平洋海底,只有復活節島、波納佩島、夏威夷島等諸島——這些當年的高山險峰尚突出於海平面。而夏威夷的正確發音和希瓦極為相似。太平洋島國斐濟的首都就叫蘇瓦。
與復活節島遙隔萬里的紐西蘭士著也把他們祖先的土地稱作希瓦,據他們的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紐西蘭東方的希瓦土地,後來因為陸地淹沒,才逃到紐西蘭。
從全球地質化石等許多資料來看,在地球的旱季里,海水大踏步地退縮,太平洋諸島都成了希瓦大陸的高山,富饒美麗的希瓦大陸孕育出了高度的文明——被稱之為太平洲的文明。這樣要建成南馬特爾巨石城、海底巨石城、復活節島巨石人像群和諸島巨石建築的人力、物力、技術力量都是具備的。
後來洪水淹沒了希瓦大陸,倖存者不得不逃往大洋洲和太平洋的孤島——昔日的山峰上。
從南馬特爾古城可以看出,它建有一道巨大的防洪牆,它與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牆(後來被巨大的海洪摧毀了許多)是大洪水季節開始時,希瓦大陸的統治者們作為防洪用的。他們建造巨大的石像群,作為復活節島淹沒時在海洋上的標誌,還可立足其上作為暫時求援之用,這種海洪時退時淹的現象在復活節島上持續了若干年。
由於後來洪水飛漲,許多地方都成孤島,人力分散、劇減,許多物質被淹沒,太平洲人不得不停下他們的巨大建設工程,所以復活節島還靜躺著300 多個規模更大的未完工的巨石像和波納佩島採石場留下很多剛開採準備使用的石塊。
在山頂建城要比在山下費力得多,所以希瓦大陸最豪華的宮殿城市是在山下,即被淹沒在太平洋海底,如南馬特爾的水下城,波納佩島上的土著世代相傳,距南馬特爾古城不遠的海底有一處淹沒的古城。1939年,潛水人員在附近海底發現保存得相當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處。他們還從當地海底撈出十分珍貴的黃金與珠寶飾物,可見史前希瓦(太平洲)大陸人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的名字在世界上叫響之後,人們一提到它就說:“呵,那是一座失落的城堡,一座神秘的、難解之謎的失落的城堡。”
馬丘比丘馬丘比丘
正因為“馬丘比丘”神秘,因而成為了旅遊聖地。一位旅遊者因遊覽馬莊比丘而寫下了一篇頗為動人的遊記:
曙光透過秘魯安第斯山脈料峭的濃霧,慢慢地照亮了有幾千年歷史的花崗石露台。一縷朝陽落在一根“印地華塔納”(印加人對“祭回柱”的稱謂)上,周圍穿著白色長袍的祈禱者身上便感到了一些暖意。三隻睡眼惺松的羊駝披著一身髒兮兮的皮毛,懶散地或立或坐在高高聳立在神廟和馬丘比丘民房上的古門樓邊。
去南美遊覽,不可錯過著名的印加遺址,這猶如游中國不得不看長城,游印度不得不看泰姬陵,游埃及不得不看金字塔一樣。對於那些對文化和宗教歷史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那兒是必須去朝拜的一個聖地。去馬丘比丘遊覽的最好時間是凌晨,因為一過早晨,大批經過3 小時火車和1 小時汽車旅行,來自庫茲科的遊客就會蜂擁而至。 中午時分,遺址旁邊推——一家酒店的停車場上停滿了汽車,操著6種不同語言的導遊喋喋不休地向遊客詳細地講解著每座建築的歷史,這兒的神秘氣氛就被破壞了。黎明時分到達要好得多,那時,濃霧籠罩著整個山區,萬籟俱寂,景區充滿了神秘氣氛。
沿著印加小道徒步旅行去遺址的遊客在接近馬丘比丘的時候會獲得特別的樂趣。走在濃蔭遮蔽的小道上,經過古老的石門,慢慢向保存在我們記憶中的景色走去。背襯著兩座鬱鬱蔥蔥的山峰,一片高地上凸現出了一派城市建築的景象,一塊塊經過精心切割的大理石壘成了一座座風格粗朴的建築。徒步旅行者一般會在高高地俯視著風景區的羊駝旁邊停下來,卸下身上的重負,拿出水瓶和照相機,然後慢慢地朝神廟走去。
大部分遊客乘汽車從狹窄的希拉姆·賓漢公路來到此處,這條路以1911年發現這座神秘城市的美國探險者希拉姆·賓漢命名,有14個陡峭的彎道。道路兩旁高聳的磚紅色牆上爬滿了青苔,牆腳處野花爛漫地開放著,偶爾還有幾座岩石圍成的露台點綴在山路兩旁。汽車至少要走1 個小時,才能從河邊爬行到廢墟,被羊毛衫和手套裹得嚴嚴實實的乘客才能邁上第一個台階,走進有門衛守護的大門。
從入口處往裡看,馬丘比丘的宏偉景色迭次展開,就像一組系列照片一樣。在馬丘比丘和匯納比丘兩座山峰之下,一簇簇石質建築和綠草如茵的院子依次排列。城市的農業區里密布著層層石頭壘成的花園平台,其間有境蜒陡峭的小道穿過,通向傳統的門樓。購物區裡的道路則沒有那么陡峭,分布著許多神廟和茅草覆頂的屋子。
無論你通過何種方式到達,馬丘比丘總能喚起你心中的敬畏之情。15世紀印加文化處於鼎盛的時候,這兒是印加帝國的統治範圍。當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新大陸的時候,橫掃了整個印加帝國,但從未到達過這個與世隔絕的城市。印加人的後裔蓋丘亞印第安人雖然知道這個地方,但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裡也沒有問鼎這座被白雲和森林覆蓋的城市,直到20世紀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