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學譯書院

南洋公學譯書院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高校出版兼翻譯機構,從1898年建立到1904年因經費緊張被迫裁撤,共翻譯出版東西方各種書籍69種,內容囊括兵書、政書及教材等。

背景,創辦原因,

背景

南洋公學譯書院為配合晚清軍事、政治變革及公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方針指導下,近六年間從西方、日本翻譯並出版了大量兵書、政法類書籍及教材。儘管譯書院負責人、身為洋務官僚的盛宣懷在政治上存有局限,儘管"中體西用"作為指導思想在學理上是否合理,目前學界還頗有爭議,但譯書院事實上為建立晚清新式陸軍、推行新政運動、培養新型人才以及推進近代翻譯事業做出的貢獻,實不容忽視。

創辦原因

盛宣懷創辦譯書院的原因,是出於他興辦洋務的實際需要。19世紀末,盛宣懷已創辦起輪、電、礦、紡織、鐵路、銀行等多家民辦企業,如何經營這些新式企業,傳統文化中沒有先例可循,取法西方成了當時的需要,由此也產生了對新式人才的大量需求。
盛宣懷盛宣懷
在盛宣懷看來,理想的新型人才需“能讀西國之籍”“能周知四國之為”。而熟練掌握外語則是實現上述目標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但盛宣懷也很清楚,學好外語並非一朝一夕的工夫,要達到精通或熟練的程度頗費時日,難以滿足其時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若訴諸翻譯,收效就更快、更顯著,正所謂“任其難者,不過數十人;而受其益才,將千萬人而未已”。所以早在1896年籌備成立南洋公學時,盛宣懷便購置了大量東西學書籍,打算讓公學學生陸續翻譯出版。創建譯書院,則是這一思路的具體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