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涌珠

南池涌珠

位於宜春城南火車站南側之珠泉,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長14米,寬4.75米的長方形水池。四周壘以青石,中間架有石拱橋,橋長4.75米,寬2.2米。脈脈清泉從坑底湧出,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有泉池方廣丈余。泉水平地湧出,如粒粒珍珠,故名珠泉。明萬曆間於泉上築台,台下建樓,連檐接棟,與宜春台相望。清順治間,知府胡希聖於池上建亭,亭名“觀我亭”(亦名“見我亭”)。民國時,泉邊有一尼姑庵。1984年5月,該泉池被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池涌珠
  • 故名:涌坑泉
  • 別名:涌珠泉
  • 又名:珠泉
兩則故事,其一,其二,南泉規模,遊覽勝地,文人讚頌,

兩則故事

其一

元朝末年,朱元璋發兵征討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上。朱元璋猛將如雲,本以為可以一舉剿滅陳友諒。不想,那陳友諒也是兵多將廣,且糧草充足。兩軍交鋒,反倒把朱元璋的隊伍打得丟盔棄甲。朱元璋一干人馬,逶迤往西敗退。那年正值江西大早,赤地千里,田乾地裂,又是盛夏,將士又飢又渴,不肯前行。朱元璋唯恐陳軍追上,卻又尋不到半點水源。情急之間,頓生一計,大呼:“前面就是袁州府,我記得那裡有道泉水嶺,泉如珠涌,水甘似醇,我等何不前去。”眾將士聽得有水,頓時來了精神,一氣趕到泉水嶺,四下一看,只見除了一道山崗,並無什麼泉水。將士頓覺受騙,團團圍住朱元璋。朱元璋無可奈何,急得只是跺腳。這跺腳之間,就跺出幾個坑,果然就有幾股泉水從坑中如珍珠般湧出,少頃成池。朱元璋大喜,朝天作揖,長呼:“天助我也。”等將士暢飲完畢,朱元璋令人拿來筆墨,題了兩個字:珠泉。

其二

另一個故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的是明萬曆年間,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行至泉水嶺下,只覺得暑熱難擋,四處尋水不得。正焦躁間,秀才發現山腳邊一小洞,有些水珠滲出,只是那水珠太少,只能用舌頭去舔。這時刻,有一老漢趕豬經過,見秀才如此模樣,心中老大不忍。又想,如今久旱無雨,恐是龍王生怒,何不殺了這豬,以息龍王之怒,也解這書生之渴呢?於是將豬牽到洞邊,又叫秀才幫忙,將豬殺了,那豬血便流進了小洞。說來奇怪,只片刻功夫,就見那洞中一縷青煙裊裊而上。待煙散去,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如醇甘霖,令人長飲不捨。
秀才喝足,百感交集,即從包袱中取出筆墨。揮手在洞邊的石頭上寫了兩個大字:豬泉。
豬泉也好,珠泉也罷,說的都是宜春南郊一景,喚做“南池涌珠”。

南泉規模

“南池涌珠”位於宜春南面火車站一側的泉水嶺下,數丈見方,四周有石砌欄桿。憑欄垂望,但見水質清純,細沙若金,水泡從沙中徐徐冒出,宛如串串珍珠。明人吳之直在看了這一奇景後用“珍珠簾”調寫了一首詞《宜春珠泉》詞中寫道:“一掬靈泉深注,綠淨絕纖塵,照見人眉宇。滾滾素沙爭涌,更歷歷珠璣迸吐無數,想潛通地脈,天風暗鼓。”碧綠澄清的泉水一塵不染,能夠映照出人的明眸纖眉,可以想見水是何等的純淨了。而珠璣迸吐,素沙爭相沸涌,又足以證明水流之大。無怪乎浙贛鐵路貫通後,連火車的用水都是南泉之水,可見南泉規模之大了。

遊覽勝地

公元1596年,即明萬曆二十四年,袁州推官徐之孟在泉流南坡修建“珠泉亭”。亭下有樓,東西連檐接棟,遂成景觀,又過了24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袁州知府黃鳴喬又在樓前新建勢欲凌雲的閣屋數楹。以後又修建了珍珠寺,增添了暮鼓晨鐘。公元1660年,也就是清順治十七年,袁州知府胡希聖又在該處增建“見我亭”,意即對著清冽幽深的南泉即可見到自己的身影,也蘊含著人的一生要如珠泉一般一塵不染。珠泉一帶蔚然形成大觀,成為人們爭相遊覽的勝地。

文人讚頌

明.楊聲遠《偶憩珠泉亭》
歷代文人,凡到袁州者,莫不登樓臨池,覽物抒情,留下許多佳詞妙句。“風盪億如躍,雲流楮更奇,冷然心地淨,仍許證摩尼。”明.吳之直《宜春珠泉》 “青衫白褡城南路。坡陀側,一鞠靈泉深注,綠淨絕纖塵,照見人眉宇。滾滾素沙爭涌,更歷歷珠璣迸吐無數,想潛通地脈,天風暗鼓。疑向繡嶺宮前,把驅山神鐸,湯湯移去。爭似此中涼,況復清如許。人是延陵吳季子,便飽酌何漸於女歸去。載滿船瓊淋,誇他南浦。”
清.陳廷枚《南池珠泉》
“日射波光澄碧海,月寒夜氣繞青崗。使君飲馬塵心淡,父老烹茶玉液甘”
清.江皋《尋珠泉》
“時傾數斛珠,波紡共聯綴,盤旋沙底輕,素絲如可紲”
現代.顏其麟《宜春賦》
若夫城南門外甃為池,由來勝地;澄碧泓中泉涌珠,自古奇觀。徐之孟之肇築,連檐接棟;黃鳴橋之重修,朱檻畫欄。更有珍珠寺,晨鐘而暮鼓;又有見我亭,坎地而離天。灌田萬頃兮,嘆沛澤之潤如海;透我全身兮,慨人生之清若泉。於是育桃栽杏,種竹移松;水聲山月,含碧垂虹。延綠來青兮,凝雲而積翠;野鳥山花兮,棲樹而偎叢。惜去記來兮,吟賡一朝詩伯;飛夢題留兮,筆忙幾代文翁。鑒形照膽兮,希顏而樂孔;對臉當眉兮,寫翠而傳紅。吁嗟呼!睹南泉而反躬,豈止遊樂之趣而無窮也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