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令·秋懷次韻

《南樓令·秋懷次韻》是近代詞人夏孫桐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淒涼的秋景,隨即抒寫渴望早日回鄉、結束旅居生活的情懷,寫出了廣大人民流離失所的慘象,抒發了對難民的深切同情;下片借用典故,嘆息沒有英雄出來收拾局面國勢,希望早日停息戰火的強烈願望。此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詞境深邃,格調高雅,用典妥貼,切合主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樓令·秋懷次韻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夏孫桐
  • 作品出處:《悔庵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樓令1·秋懷次韻2
殘葉下寒階。秋風震旅懷3。話蓴鱸、空自低回4。莽莽神州兵氣亘5,聽不得,澤鴻哀6
夕照澹金台7。銷沈幾霸才。對霜天、尊酒悲來8。叢菊漫淹詞客淚9,偏多傍,戰場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南樓令:又名《唐多令》,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
2.秋懷:因秋而感懷。次韻:和他人詩詞並依原作所用韻的次序,叫次韻。
3.旅懷:羈旅的愁懷。
4.蓴鱸(chún lú):蓴菜和鱸魚。此用《晉書》張翰故事,寫思鄉之情。張翰在外作官,見秋風起,乃思家鄉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貴適意,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低回:徘徊。
5.莽莽:闊大無邊貌。兵氣亘:戰爭連續不斷。亘,連線。
6.澤鴻哀:水澤中哀叫的鴻雁。此喻流離失所、離鄉背井萬般悲辛的難民。
7.金台: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燕昭王為招聘天下賢士,築台置千金於上,謂之黃金台。
8.霜天:秋天。尊酒:杯酒。尊,通“樽”,酒器。
9.漫淹:浸淹。

白話譯文

殘枝敗葉紛紛吹落於寒階,蕭瑟的秋風震驚了客人情懷。家鄉菰蓴鱸魚不能品嘗,空自在他鄉躑躅徘徊。莽莽神州硝煙滾滾戰事不斷,再不忍聽沼澤中鴻雁的啼哀。
黯淡的夕陽照射著昔日的黃金台。而今消磨了多少霸主之才。對著漫天霜雪,舉杯酹地悲恨湧來。叢菊中流著詞客的淚水,菊花啊偏要傍著戰場來開。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未知。詞人歷經了清末內憂外患的頻仍動亂,憂國憂民的意識強烈,寫下了這首抒懷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傷時感懷詞。詞的上片流露出逆旅思歸之意,而戰禍不停、社會動亂,又難以歸隱,故“空自低回”傷懷。
“殘葉下寒階,秋風震旅懷”。入手即點明“秋”景。殘葉、寒階,令人頓生淒涼之感,秋風蕭瑟,動人心懷,逆旅遊子怎不思鄉欲歸。這起句,既緊扣題中的“秋懷”,又展開了廣泛的聯想,“震旅懷”中的“震”字,將詞人心緒不寧、思歸急切的形態,活脫脫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使讀者似乎看到了詞人那焦躁不安、坐臥不寧、欲歸不得、欲罷不能的急匆匆、慌忙忙、往來踱步卻無計可施的情態。殘葉飄飄,寒階生涼,多像是江河日下的晚清王朝破敗的景象。用殘景襯託詞人的情緒,“秋懷”的悲涼哀傷奠定了全詞的基調。
“話蓴鱸、空自低回。”詞人是江蘇江陰人,此時正在浙江任上,曾先後任湖州寧波、杭州知府,時當國家多難之秋,詞人的憂國之心使他不能歸隱,才有“空自低回”之慨,這種矛盾的心情也正是詞人見殘葉落而心“震”的原因。
“莽莽神州兵氣亘,聽不得,澤鴻哀。”詞人心緒不寧,思鄉而不得歸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詞人對祖國、對人民強烈的責任感。詞人看到“莽莽神州”大地上,到處是連年不斷的烽火,帝國主義的入侵,清廷對人民的鎮壓,江南江北兵勢日盛,戰事延綿不斷,人民痛苦不堪,哀鴻遍野,社會動盪不安,在這種情況下,詞人不可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棄官歸隱。然空有同情心,並無回天力,確使詞人感慨萬端。
下片寫世事艱難,英雄無覓,神州大地的災難令人悲痛,表現了詞人憂國之情。
“夕照淡金台,消沉幾霸才”。詞意緊承上闋,揭示神州兵焚城市、馬踏郊野、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根源,就在於當政者不識賢愚,重用賣國賊,使得有志之士報國無門,霸主英才消沉埋沒。“黃金台”借用燕昭王置千金以延土的典故,而今,卻已是夕陽斜照暗淡無光的一塊土台了,如果沒有明主燕昭王,就不會有招賢納士的壯舉,而令天下英才空懷壯志、終老林泉,長留遺恨。
“對霜天、尊酒悲來。”詞人作為一個官階不高的知府,看到國事的衰敗,奸人弄權,太后誤國,有志者被貶謫,愛國者被殺戮,心痛情傷卻無能為力,在風霜洗面的政治生涯中,只能借酒澆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端起酒杯,更增添無限悲憤。
“叢菊漫淹詞客淚,偏多傍,戰場開。”每念國事,詞人便不由得悲從中來、淚如泉湧,把秋菊都“漫淹”了,悲痛之深可以想見。秋風吹來,遍地黃花,野菊叢生本已顯示出了悲涼的氣氛,而這眾多的菊花卻又偏偏開在戰場的硝煙之中,伴隨著戰爭的撕殺,凶暴的滌盪以及戰後的孤寂、荒涼,更顯示出末日的悽慘,國破家亡的悲傷。“叢菊”句,是套用了杜甫《秋興八首》中“叢菊兩開他日淚”的意思,對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繪,更烘托出了陰沉蕭瑟、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抒發了詞人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全詞抒懷述意情感強烈,引詩用典精當恰切,體現了詞人較深的造詣,表達了詞人對祖國的赤誠之心。

名家點評

山東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所研究員喬力:當此易代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故此篇因秋感興,就季節感情生出深切的悲憫之意,感慨沉重,讀來誠摯動人。 (《近代詩文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夏孫桐(1857—1941年),字閏枝,一字悔生,晚號閏庵,江蘇江陰人。輕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官浙江湖州府知府。有《悔庵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