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中外軍研究

南朝中外軍研究是汪奎撰於華東師範大學就讀博士時,在導師莊輝明指導下寫的一篇關於中國古代史的博士論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汪奎著
導師
莊輝明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古代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東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軍制 政治制度 南朝時代
館藏號
E293.91
館藏目錄
2010\E293.91\1

內容簡介

肇端於曹魏的中外軍,至南朝時期,由於皇權的振興和其他歷史條件的變遷,其涵義有了新的變化。這時的中軍是指駐守京師的宿衛諸軍,其主要組成部分為六軍,由領軍將軍和護軍將軍統帥;外軍則包括各都督區所統軍隊、州郡兵、縣兵、地方鄉兵以及將帥的私兵、部曲、地方役吏等。南朝時期,無論是宋齊梁陳諸政權的頻繁易代,還是各政權內部的皇位更替;不管是中央政權從門閥政治向皇權的復歸,或是南朝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人事調動、制度更易,南朝的中外軍都在這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眾多變幻莫測的政治現象和政治事件的焦點所在。
對南朝中外軍的研究,有助於深化對南朝政治的理解,進一步揭示南朝政局的特點。 本文以南朝的中軍和外軍為切入口,通過對南朝中軍和外軍的建制、兵源、兵力等方面的研究,力圖拓展南朝兵制史研究的內涵,豐富該時期軍事史的內容。通過對南朝各主要時期中軍的來源、武裝力量構成、主要勢力集團等方面的論述,揭示南朝中軍的地域性特徵;通過對南朝中軍流動的概況、軌跡、特點及其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南朝政治發展的特點;通過對南朝外軍的地域分布特點、外軍的重心所在及其變化規律以及外軍內部的相互制衡等問題的剖析,探索南朝外軍的發展變化及其與南朝政局變動的關係;通過對南朝中外軍格局變化與南朝政局的關係的分析,探析南朝皇權更替頻繁的原因,解析南北對峙格局下南方政權的特點、政治興衰及其終局,解讀南朝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其滅亡的經驗、教訓;通過研究南朝中外軍之間的互動關係、中外軍的結合程度及其方式、中外軍之間的力量對比及其變化等,探析南朝的政權模式及其國防結構。
論文分為緒論、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緒論部分對論文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目標、寫作思路等作了說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了回顧和分析。正文內容大致包含了中軍研究、外軍研究以及中外軍互動與南朝政局研究三個層面,分六章展開論述:
第一章“南朝中外軍的建制及其兵源”:對南朝中外軍的編制序列、軍事統御機構、屯駐地點、兵源徵集方式及其兵力等問題做了概括性的論述,特別是對南朝中軍的屯駐地點首次做了系統論述,而這一點並不為學界所重視。南朝中外軍的編制序列大致相同,為軍、幢、隊、什、伍等單位;南朝中軍的軍事統御機構主要有以領軍將軍、護軍將軍等中軍統帥為首領的禁衛軍系統和以五兵尚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為首的中央軍事領導機構;南朝外軍最主要的軍事統御機構是都督府,另外尚有祭酒從事史、郡尉等。南朝中軍一般屯駐於建康城內及其附近地區,包括宮城、越城、石頭城、東府城、西州城、新亭、白下城、藥園壘等城堡軍壘,此外尚有部分中軍因形勢發展的需要而臨時駐紮於地方;南朝外軍主要屯駐在州治和軍府所在地以及南朝沿邊鎮戍衛所等地。南朝中外軍的兵源徵集方式有世兵、招募、徵發以及部曲轉化等。南朝中外軍的兵力總數相當龐大,外軍數量要遠遠超過中軍;中外軍的數量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和平時期、內戰時期、南北對峙形勢緊張或戰爭時期等各不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