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夜

《南方的夜》是現代詩人馮至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是詩人在北大任助教時寫的一首抒情詩,由詩人和其友人在北方的湖濱談心這一情節起筆,以此凝聚情緒,串聯意象,借景借物含蓄地曲折地表現作者的情思。全詩多處用了間接表現手法,含義較隱,但其情調明朗,感情真摯,表達細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方的夜
  • 創作年代:1929年
  • 作品出處:《馮至詩選》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馮至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方的夜
我們靜靜地坐在湖濱,
聽燕子給我們講講南方的靜夜。
南方的靜夜已經被它們帶來,
夜的蘆葦蒸發著濃郁的熱情──
我已經感到了南方的夜間的陶醉,
請你也嗅一嗅吧這蘆葦叢中的濃味。\\
你說大熊星總像是寒帶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覺得淒冷。
這時的燕子輕輕地掠過水麵,
零亂了滿湖的星影──
請你看一看吧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這樣的景象。\\
你說,你疑心那邊的白果松,
總仿佛樹上的積雪還沒有消融。
這時燕子飛上了一棵棕櫚,
唱出來一種熱烈的歌聲──
請你聽一聽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這樣的景象。\\
總覺得我們不像是熱帶的人,
我們的胸中總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說,南方有一種珍奇的花朵,
經過二十年的寂寞才開一次──
這時我胸中忽覺得有一朵花兒隱藏,
它要在這靜夜裡火一樣地開放!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9年,當時馮至在北京大學任助教,心中蘊積著些許“狹窄的情感、個人的哀愁”(《馮至詩選·序》),而作此詩。
這哀愁不僅來自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而且有著獨特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根源。詩人出身清寒,父親經常失業的憂愁,家庭經濟拮据,特別是幼年失母的痛苦,在他心靈上留下了濃重的陰影,仁慈的繼母過早地離世,又給他帶來新的憂傷。

文學賞析

湖濱。靜靜的春夜。蘆葦蒸發著濃郁的情熱。這就是詩人在詩的開篇為我們畫出的南方的夜景圖。作者心中蘊積著的情感和哀愁,它們流進了《南方的夜》里,流進了這一片靜夜的湖水之中,拍擊著讀者的心的堤岸。
詩的第一節寫“我”和“你”——友人在北方的湖濱談心。燕子的細語,使“我們”感到了南方靜夜裡濃郁的情熱,開頭向讀者拉開了寧靜的畫面。“請你也嗅一嗅吧這蘆葦叢中的濃味”讓我們似乎也聞到了夏日的空氣,語言於整飭中保持自然,旋律舒緩柔和,有內在的音節美與外在的視覺美。
第二節進一層寫北方的夜帶來的淒冷,由此想起南方夜空繁星的景象,恰成對照。
第三節寫北方還有積雪,而南方已是小鳥歡歌的季節。
第四節寫“我們”也不像是熱帶的人,心中總是很平寂,只有在像南方的夜裡,“我”的愛情之花才“火一樣的開放”。最後一句“這時我胸中忽覺得有一朵花兒隱藏,它要在這靜夜裡火一樣地開放”直抒胸臆,詩人的感情在此高潮進發。
詩人大膽袒露自己的感情,熱情地對愛人抒發心中的情熱,渴望與愛人共同陶醉於愛情的濃郁的情味里。整首詩歌完全改變了詩人一貫的白卑、害羞的心態,也不再只沉醉於初識愛情的狂喜和忐忑的徵詢,而是狂熱而堅定地要抓住這一份美好的感覺。正因於此,《南方的夜》在馮至《北游及其它》詩集中第三輯《暮春的花園》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審美特徵。
此詩多用間接表現法,借景借物含蓄地曲折地表現情思。整首詩感情真摯,表達委婉細膩。詩的前三節抒寫對南方的夜的神往;最後一節才寫我的心花欲放。作者到全詩的最後仍然隱而不露。是對“南方夜”的鄉思,或是對姑娘的戀情,還是對友的友愛,作者沒有給出準確的暗示。但讀者明白無誤地感覺到,這是一種深情,一種甜蜜的溫愛。大概主要是對異性的愛,但也不排斥另外的可能性。這種朦朧色彩,無損於人們從中得到感情的愉悅,美的享受,相反,它展現了更豐富的詩美神姿,也就更增添了藝術的魅力。

名家點評

現代詩人何其芳《詩歌欣賞》:“《南方的夜》是從北方的湖濱的夏夜去想像南方的夜。在南方的景色和北方的景色交織在一起的絢爛的描繪中,表現出來了作者對於熱烈的事物的嚮往。他不滿足的是‘我們不象是熱帶的人’,‘胸中總是秋冬般的平寂’。他忽然覺得在胸中要象火一樣地開放的,就是熱情之花,就是強烈的愛情。這種對於熱烈的事物的嚮往,這種對於熱情的動人的歌頌,雖然是為愛情所觸發,它的意義卻並不限於愛情。”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現代詩歌》:“最值得我們吟味的是它的詩美。全詩塗抹著一種深沉委婉的詩情,具有一種明淨、清麗的風格,詩形四節,非常整飭,節奏舒緩,音韻柔美。”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段從學《論〈十四行集〉對個人真實性的探索》:“對詩人來說,真實而有意義的世界,不是自己置身其中的切身生活世界,而是另一個新的世界……《南方的夜》中,則是散發著濃郁而奇異的異國情調的南方。”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林傑《愛情新詩鑑賞辭典》:“這首詩的意象不象《蛇》那樣是通過情感的對象化獲得的,也不象《我是一條小河》那樣是通過自我的對象化獲得的。它的喻體與所喻的關係要通過上下文的關係去判斷,所以這些意象的含義要曲折一些。但是詩人所採用的語調,句式中的激情也為這些意象染上了一些較明朗的色彩。雖然全詩的含義較隱,但情調然是明朗的。”

作者簡介

馮至(1905—1993年),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後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錄他大學畢業後的哈爾濱教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後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西南聯大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後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影響很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說的代表作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仲尼之將喪》,散文則有1943年編的《山水》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