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剛柔法

南拳剛柔法

剛柔拳法在溫州地區大體系列分三類,第一種叫剛柔拳法,流傳在平陽和瑞安一帶,現由平陽楊立平先生寫書出版。從江南夏家叢(現蒼南縣內)、由徐玉招太祖傳到平陽萬全浹尾楊紹水師祖,剛柔拳法的套路有:禮拳、六路拳娘、刁踩、三步、四步、大四步、五步、走馬雙飛、七步、小十八步,大十八步、小麗、.大麗等;器械有:棍、棒、九節鞭等。第二種叫功仇拳法,流傳較廣,南在蒼南北到溫州等地,至於名稱出處尚無文字考證,但其門下傳人所持有拳譜就是南拳剛柔法,有清代、民國拳譜為證。第三類,也叫剛柔拳法,流傳蒼南金鄉鎮,來自江西徐老師,其第一代傳人王奎曾先生九十多高齡還健在! 江西徐老師傳金鄉十人:杜清叫,夏紅井,張德順,張德清,蘇家漢,李幫紅,王奎增,張?貴,陳?梅,林友木。共十五路拳,三路棍1.五支2.三戰3.三排掛4.小練5.五步6.七連環7.一字8.二字9.楊家塅10.美女梳妝11.八步絞12.七戰13.花七14.大練15.接骨三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拳剛柔法
《南拳剛柔法的武功出處》
公元一九九二年歲次壬申仲秋月 蒼南縣誌編輯部董葆昂拜撰李氏宗譜《南琴公傳》
第一章:考證過程
蒼南李氏宗譜
一、由於李南琴公生卒俱失考,據南琴公之子李守漢生卒年代:1850.06.23-1927.08,提算李南琴出生約在清道光初年(1820年)是成立的。其下傳人至今五代,代表性人物:之子李守漢、李步文、李初橋、李其榜(2011年85歲)。
二、再根據金錢會起義的時間清鹹豐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由於清政府調集重兵鎮壓,根據地相繼失守。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起義失敗。二年七月(1863年8月),趙起在玉環被捕,壯烈犧牲。此時南琴公大約在四十歲左右。三、就宜山南拳剛柔法名師應培環考證了蒼南應氏宗親族譜,第23世十七世應卷開,上達君之子,字培環(1857.03.05),生於鹹豐丁已年三月初五日 時,配李家垟李忠獻長女,生於鹹豐丁已年正月十六日已時生,生三子三女。其中之子應真漢,生於公元1890年光緒庚寅年二月初九日辰時,字志雄,冊名國標,民國十一任東路討伐軍技術團團附民國十一年任東路第一軍第四團第二營長民國二十一年任浙江保全處國術教官兼平陽保衛團督察員。考證應氏南拳剛柔法師承李家垟李南琴公是成立的。
三、李南琴師承南港武術名師阿創老師習武,由此推算阿創老師出生年代大約在1800年左右,阿創老師再師承何人尚待考證。
四、考證平瑞剛柔法的先祖後人黃家蓬村剛柔法的傳承脈絡
考證蒼南馬橋潭頭胡氏宗譜:
考證馬橋潭頭胡氏宗譜記載:
先祖胡月才由於生卒俱失考,但其為連春公五子家琴之孫,我們對比連春公四子家海之孫胡月武的生卒為同治甲戌年(1874),這樣我們推算先祖胡月才大概1870左右出生。據上代傳語第四代傳人楊繼樹先生口述先祖胡月才同門師兄有玻後幫雨老師、河北廟登宣老師,師承吳橋村的一位老師,再上代就福建蒲田九嚴山院,具體資料有待考證。
黃家蓬剛柔法第二代胡進木:
光緒庚辰年(1880.05.15-1951.08.12)
黃家蓬剛柔法第三代胡挺超:
光緒丙午年(1906.09.21-1995.02.01)
考證1992年壬申《徐氏宗譜》:
徐姓遷徙與演變 徐姓系入遷蒼南歷史悠久的姓氏之一。據《浙南徐氏》載,由於年遠代湮,清初又值“奉旨遷界”,致世系鴻支散佚而難以稽考。但基本上理清最早一支是南宋年間入遷觀美桃源,即徐儼夫狀元支系,余者大多是明末清初入遷蒼南各地定居。今將收錄部分遷徙簡介於下:
吾徐氏始祖方儉公由閩赤岸遷浙溫平沙崗桃湖傳至二十世愷元公生三子,長廣貴公居徐家莊,次廣發公居夏口徐(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巴曹鎮夏口徐村),三廣進公原居駟馬。龍港徐家莊徐姓 始遷祖徐知,系徐廣貴之子,徐愷元之孫。其元祖徐方儉於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由閩之赤岸徙甌之沙崗(今平陽縣城西一帶)。徐知於明嘉靖二年(1523)由平陽城西入遷來此定居,繁衍成族。其孫徐奉誥於隆慶五年(1571)徙居蘆浦石路,為石路徐姓始遷祖。後裔分居平陽、永嘉、武義、福鼎等地。錢庫夏口徐徐姓 始遷祖徐廣發,系徐愷元次子。於明嘉靖二年(1544)(按:1544年,系嘉靖二十三年;嘉靖二年,即1523年)由平陽縣駟馬徙居夏口徐,越數載來此定居。繁衍成族,後裔分居舥艚陡門頭、炎亭、瑞安等地。敖江東河徐家宗譜:
黃家蓬剛柔法第二代徐家三十五世徐玉釗(1882.09.13-1943)配敖江余炳順公女,居敖江東河,
黃家蓬剛柔法第二代胡進木,光緒庚辰年(1880.05.15-1951.08.12)
從其出生年月來看,師承1820年清道光年1820年黃家蓬先人胡元財是不成立的,可能記載有誤應該先祖胡月才大概1870年左右差不多是可以成立的。
五、考證《蒼南金鄉剛柔拳法的傳承脈絡》金鄉剛柔拳法源於清乾隆末年間(1799)江西省某縣人氏余姓夫婦,流落到溫州平陽縣(今蒼南縣)金鄉鎮西門地方廟(住址),夫妻二人功夫了得,並在生活上得到富人(那時稱財主)茂焦(相)幫助(姓李當地拳師,居住西門沈泰豐、建於明朝)拜他為師. 此拳流傳金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在傳授過程中,幾經歷代拳師的實踐和理解、變革和充實、不斷創新,逐漸完善、豐富了該拳術的套路和內涵,從而發展成為溫州民間南拳的其中一支流派。第一代:江西省某縣人氏余姓夫婦 本門祖師。第二代:李茂焦傳給薛釧相,薛成為第三代傳人。第三代:薛釧相先祖後人在宜山記載,有一路傳世剛柔套路為證。並且上代傳語薛釧相老師也是接受福建逃難和尚的師承,學習南拳悟肢法,有其後人宜山傅家可以考證。六、1986年溫州武術拳械錄第一章74頁有關五龜拳的祥述:李英才烈士是我市著名拳師,出身武術世家,其遠祖李世透福建泉州人,為清乾隆年間五雞拳名拳師,後舉家遷居平陽縣李家垟地方(今蒼南縣龍港鎮李家垟村),因此五雞拳傳人溫州已二百餘年歷史,鹹豐年間,李氏部分家族遷居瑞安縣肇平垟地方.五雞拳也隨之傳入瑞安縣.英才拳技得自家傳,早在20年代,即以拳壇為名,進行革命活動,為浙南革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李氏宗親族譜記載第七世:國宗公遷徙瑞邑肇平垟序蓋聞桑田滄海人情之遷徙無常,衰弱繁華,世事之勝敗莫定,故此田野成為村落,鬧市變位荒蹺,所以地以人靈,人以地蔭,其固然也。吾之肇平垟地方在滿清初年尚未有也,至第四世中葉,由平邑各區,先後徒遷。吾族李氏在乾隆間,有始遷祖國宗公,來徒於此。初到之時只有謝黃方吳蔡諸族,聯盟相處。考證蒼南縣宜山鎮東社村李氏宗親族譜,東社村李氏宗親族譜記載瑤階公為東社隴西李氏肇遷始祖,閩始祖伯瑤後裔二十三世,扶搖派始祖懷義公七世孫,裔顯倶之子,其先祖河南固始人,自明嘉靖中葉間,自漳州龍溪縣(今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東渡村),來溫平邑二十七都東坑(蒼南縣藻溪鎮東坑村)第一世:瑤階公,1520- 育三子,次溪(江西),東溪(東坑),熙溪(江溪)第二世:東溪,1555-1640,育二子,醴泉(鯨頭),明泉(東坑),寶泉(東坑)第三世:明泉,1600-1660,育二子,鼎鼐,鼎鉉。第四世:鼎鉉,1640-1711,育三子,日茂,日榮,日崢第五世:日榮,1673-1754,育三子,帝臣(1694-1772),帝舉(1710-)帝居(1673-1754)第六世:帝舉(1710-), 育二子,永農(1737-1794),國宗(1745-1802)第七世:國宗(1745-1802)育五子1.世斛,配吳家岙吳氏2.世建,1773-1827,元配洪嶺下陳氏。3.世賴,1776-18334.世透,1781-1845,享壽65歲,配江南夏口徐阿河公女,生於乾隆戊午年五月十四日。5.世次,1790-1845,配四都塘下郭已三公女生於嘉慶乙丑年四月初五日第八世:世透,育四子,維徑,維呅,維書,維連。第九世:維呅,1817- ,育五子久良(1844-1902),久保(1852-1898),久佩,久語,久錫。第十世:久保(1852-1898),生子英才1890-1941。第十一世:英才,育二子,賢棕1920-1984,賢清1926- ,第十二世:賢棕1920-1984,別名李平,育二子,忠冠(別名品冠)、忠偉,賢清1926- ,育二子,忠武、忠扇。李氏宗親族譜記載第七世:從國宗公五子的配偶情況來看,長子世斛,配吳家岙吳氏,次子世建,元配洪嶺下陳氏,三子世賴,未記,四子世透,配江南夏口徐阿河公女五子世次,配四都塘下郭已三公女吳家岙(宜山的吳家岙),洪嶺下(蒼南縣金鄉洪嶺下村),江南夏口徐(蒼南縣夏口徐村)均在現蒼南縣鏡內敖江南面一帶,李氏第一世自明嘉靖中葉間,自漳州龍溪縣(今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東渡村),來溫平邑二十七都東坑(蒼南縣藻溪鎮東坑村),第八世遠祖李世透從小生活在蒼南,在乾隆間,後隨父國宗公遷到肇平垟,其武功應該是在蒼南學成的。而非直接從福建傳來.詳細請查閱《五支拳法遠祖李世透的武功出處》從上所述遠祖李世透(1781-1845)在江南南港就存在南拳五支法。第二章、考證結論:根據蒼南的地貌結構情況和當時交通條件,1781年就存在李家垟遠祖李世透(1781-1845)的武功,其師承可能更早,基本可以推算到1760年左右。1、李氏宗譜《南琴公傳》記述的南港武術名師阿創老師(1800年左右)可能會師承何人?從1929年重編的《南拳剛柔法》拳譜就有引用了南拳悟肢法的技法:悟肢腿作為實戰搬拳運動的手法演練。2、金鄉剛柔拳法的套路分布就有南拳悟肢法的套路悟肢:悟肢、三箭、三配掛、小連、五步、七連環、鐵箭、十字、一字、二字、接骨三箭、花七、美女梳妝、綜合大連。金鄉剛柔拳法源於清乾隆末年間(1799)江西省某縣人氏余姓夫婦,其中上代傳語“江西省某縣”可能是語言口音上的誤差所致,蒼南以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鰲江的最大支流蒼南縣境內主河道主流原長67.5公里的橫陽支江為界,以西為江西垟,以南為南港,以北為北港,同時也考證了江西省境內的武術也沒有存在如此功夫。3、1870年左右黃家蓬先人胡元才再去師承福建蒲田九嚴寺院也有待於考證,因為黃家蓬村地處現在龍港鎮,而古代福建三面環山,北部通過橫峰古道與浙江南部接壤,為古代從唯一浙江通往福建的官方道路。黃家蓬先人可能會捨近求遠再而另闢蹊徑也學習所謂同樣的剛柔拳法嗎?再考證福建省武術拳械錄也沒有南拳剛柔法的論證,考證福建省莆田市與溫州的距離,莆田市也沒有九嚴山的地名。

綜上所述,基本可以推論南拳剛柔法先祖1800年的阿創老師和金鄉剛柔拳法先祖清乾隆末年(1799)間的余姓夫婦可能接受了清乾隆年(1735—1796)間的五支拳法的教授和影響從而進一步發展而成各自的剛柔拳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