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夏道大橋

南平夏道大橋

南平夏道大橋,位於福建省南平市,起於夏道鎮小鳩村橋頭,跨閩江到達高速鐵路南平北站站前廣場,中間連線土目洲。該橋由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於2010年11月開工,預計2013年底建成通車。

大橋全長約1.7公里,主線橋長約837米,雙向四車道,標準寬27.5米,主線設計車速每小時40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97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平夏道大橋
  • 位於福建省南平市
  • 開工:2010年11月
  • 通車:2013年底
工程簡介,施工方案設計,

工程簡介

夏道大橋作為打通南平中心城區通往高鐵車站的主要交通通道,對連線安濟片區和夏道片區,改善區域交通狀況,完善城區網路,促進地區經濟和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南平市夏道大橋及接線一期工程

施工方案設計

一、工程概況
1.1、項目簡介
夏道大橋及接線工程位於福建省南平市規劃“江南新區”的夏道片區東南部夏道鎮內,距離南平市區約12公里,大橋起於夏道鎮小鳩村橋頭清水坑,與規劃小鳩組團路網中的朱熹路銜接,終點到達規劃高速鐵路南平站站房,並與規劃站前片區路網中濱江路相通,大橋中間於河道中央的土目洲島落地後分成兩部分:起點到土目洲島部分橋樑(以下稱南汊橋)及土目洲島到高鐵站部分橋樑(以下稱北汊橋) 。南接線在江邊設向主城方向的右轉匝道,夏道鎮方向在朱熹路江邊設右轉上橋匝道,其它方向通過主線與朱熹路平交實現交通轉向。北接線主線上跨濱江路,設與濱江路的互通立交,到高鐵站房設定專用四通道。
夏道大橋及接線一期工程全長約1.7km,含一座跨江大橋(南汊橋、北汊橋)及兩端接線。本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路Ⅱ級。主線主橋長839.5m,南汊橋513.5m,北汊橋326m,雙向四車道,標準寬27.5m;南接線長438m;土目洲島路基段長度99m;北接線長323m。接線為雙向四車道,標準寬17.0m;主線設計車速40km/h,接線30km/h。
北汊橋跨越土目洲島北側閩江後,上跨峰福鐵路與北接線相連。其跨徑布置為:8×40m(小箱梁)。起點樁號為K1+050.937,終點樁號為K1+376.937,橋樑北面為高鐵站,南面與土目洲島相接。橋樑標準寬度為27.5m,主橋分兩幅,每幅寬13.75m。
北汊橋主梁統一採用40m 標準跨徑的小箱梁構造,小箱梁高2.0m,中板寬2.4m,邊板寬2.85m,採用預製吊裝施工。橋墩為花瓶型橋墩,結構形式為墩身接蓋梁形式,蓋梁與墩身採用弧線形相接。承台採用矩形承台, 平面尺寸為7.0m×7.0m,厚2.5m,樁基為4 根Φ1.8m鑽孔灌注樁。10#墩為重力式橋台,採用8根Φ1.8m鑽孔灌注樁。橋台台帽或蓋樑上均設定箱梁擋塊、側牆,台後設定8m長搭板。
南汊橋跨越土目洲島南側江面後,與南側接線相連。其跨徑布置為:3×40m(小箱梁)+(69+130+69)m(連續剛構)+3×40m(小箱梁)。橋樑起點樁號為K0+438.449,終點樁號為K0+951.949,橋樑北面與土目洲島相接,南面連線規劃朱熹路。橋樑標準寬度為27.5m,主橋分兩幅,每幅寬13.75m。南面橋樑端部90m 範圍內為變寬段。橋樑130m 主跨設定通航孔,滿足雙向Ⅳ通航要求。
南汊橋主橋箱梁採用三向預應力變高度箱梁。其箱梁跨中梁高3.3m,中支點處梁高8.0m,邊支點處梁高3.3m,箱梁底板採用二次拋物線接順。截面形式採用單箱單室斷面,為減少結構自重,橫坡採用頂板設坡。箱梁總寬13.5m,懸臂長度3.25m,翼緣預留10cm 與人行道小縱梁一起澆注,用於設定滴水;頂板厚28cm,雙薄壁墩間加厚為50cm;底板厚度由跨中的30cm 採用二次拋物線逐漸增大至根部的100cm,雙薄壁墩間底板厚100cm;腹板厚度通過直線段一次過渡由55cm~75cm,雙薄壁墩間腹板厚75cm。腹板採用直腹板。梁端橋台處注意預留伸縮縫槽口,槽口內以M-50 鋼纖維混凝土填充搗實。
箱梁節段劃分:南汊主橋左右幅各有2 個T構結構,T構結構從墩頂向兩側分塊
依次為0 號、1 號塊,總長11.0m;G2~G4 號塊,每節長3.0m;G5~G9 號塊,每節
長3.5m;G10~G17 號塊,每節長4.0m;合攏段長2.0m,邊跨僅留了3.0m 的現澆段,採用掛籃懸吊施工。懸臂澆築梁段最大控制重量約為120t。
主橋主墩採用雙薄壁墩,壁厚1.5m,寬與上部箱梁底板等寬7.0m,雙薄壁淨距4.0m。承台採用高樁承台,平面尺寸為9.6x9.6m,,厚4.0m,承台底設2m厚封底混凝土,承台頂標高61.509m。
引橋主梁統一採用40m 標準跨徑的小箱梁構造,其橋墩及基礎形式同北汊橋一致。
主墩樁基採用4 根Φ2.5m 鑽孔灌注樁,樁基間距5.5m,要求樁底標高以現場地質和設計標高雙重控制,成孔後沉渣厚度小於5cm。
過渡墩基礎採用4 根Φ2.0m 鑽孔樁,樁基間距4.5m。北汊橋及引橋橋墩採用4根Φ1.8m 鑽孔樁,樁基間距4.0m。9號橋台為輕型橋台,採用4 根Φ1.8m 樁。橋台台帽或蓋樑上均設定箱梁擋塊、側牆,台後設定8m長搭板。
北側接線橋上跨濱江路後,與高鐵車站地面相接,其橋樑跨徑布置為(18+19+18m)(鋼筋混凝土)+(27+31m)(預應力混凝土)+4×20m(鋼筋混凝土)。接線橋樑標準段寬17.0m。
下部結構第一聯、第二聯均採用三個並排橋墩,中間墩採用雙柱式,單柱截面尺寸為2.0m(順橋向)×1.7m(橫橋向)外,邊墩採用花瓶式橋墩,墩身截面尺寸均為2.0m×2.5m,橋墩在頂部2.85m 範圍內橫橋向加寬到3.5m;中間墩承貸尺寸為8.9m×5.7m×2.5m,邊墩承台尺寸為5.7m×5.7m×2.5m;中墩基礎採用6 根Φ1.5m 鑽孔灌注樁,邊墩基礎採用4 根Φ1.2m 鑽孔灌注樁。下部結構第三聯均採用柱式橋墩,單柱截面尺寸均為1.7m×1.6m,橋墩在頂部2.85m 範圍內橫橋向加寬到2.2m;橋墩基礎採用10.9m×4.6m×2.0m 的擴大基礎。橋台採用薄壁台,台身寬17.0m,厚1.98m,基礎採用礎採用18.2m×3.7m×1.0m 的擴大基礎。
南接線橋樑與南汊主橋相接,上跨朱熹路後在小鳩村水庫處設定一段高架後與施工中的小鳩橋相接,其橋樑跨徑布置為30m(預應力混凝土)+(37+55+37)m 變高度預應力連續箱梁+2×(4×20)m 鋼筋混凝土箱梁+(3×20)m 鋼筋混凝土箱梁+(3×15.7)m 鋼筋混凝土箱梁。橋樑標準段寬17.5m。
下部結構第一聯採用三個並排橋墩,中間墩採用雙柱式,單柱截面尺寸為2.0m(順橋向)×1.7m(橫橋向)外,邊墩採用花瓶式橋墩,墩身截面尺寸均為2.0m×2.5m,橋墩在頂部2.85m 範圍內橫橋向加寬到3.5m;中間墩承台採用兩個分離式矩形承台,中間加系梁,承台尺寸為2.5m×5.7m×2.5m,系梁尺寸2.0m×2.4m×3.5m,邊墩承台尺寸為5.7m×5.7m×2.5m;中墩基礎採用4 根Φ1.5m鑽孔灌注樁,邊墩基礎採用4 根Φ1.2m 鑽孔灌注樁。下部結構第二聯均採用柱式橋墩,單柱截面尺寸均為2.0m×2.0m,橋墩在頂部3.0m 範圍內橫橋向加寬到2.5m;承台尺寸為12.3m×5.7m×2.5m 的矩形承台,橋墩基礎採用8 根Φ1.5m 鑽孔灌注樁。下部結構第三、四、五、六聯均採用柱式橋墩,單柱截面尺寸均為1.7m×1.6m,橋墩在頂部2.85m 範圍內橫橋向加寬到2.2m,承台採用兩個分離式矩形承台,中間加系梁,單個承台尺寸為2.5m×5.7m×2.2m,系梁尺寸2.0m×2.0m×3.5m,橋墩基礎採用4 根Φ1.5m 鑽孔灌注樁。
本工程沿閩江兩岸布置,中央連線土目洲島,路基工程量較少,主要分布在主線終點、土目洲島連線段及南、北接線。
1.2、施工區域水文情況
該段河面較寬,河道順直,水流較緩中間較兩側略急,約0.1~0.3m/s,水位受大氣降水、上游沙溪口水庫及下游水口水庫影響,正常水位+61.5m,五年一遇洪水+65.0m;雨季時常暴雨成災,據資料顯示,1998 南平延福門(閩江)最高水位達+79.51m,2010 年6 月18 日特大洪水逼近該高程。
二、施工平面布置
本工程將項目部設在夏道鎮小鳩村,並設定施工隊駐地;在小鳩村清水坑位置(即南側接線位置)填築一塊臨時場地,面積約4000m2,臨時場地設定加工區、材料堆放區;在土目洲設定40m箱梁預製場地,面積約18900m2,預製場設定75m3/h拌和樓一座,50m跨180T龍門吊一台,50m跨10T小龍門吊一台,40m箱梁台座12個,及現場辦公區及施工隊駐地。
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為便於土目洲預製場地材料及水上施工材料轉運需要,在南汊橋下游兩對岸各設定一個臨時碼頭,臨時碼頭採用塊石拋填而成,並修築相應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修築按照寬6m施工,便道採用泥結碎石硬化,其厚度不小於30厘米。
根據當地水利部門信息及附近再建橋樑施工情況,施工區域河道每年均有洪水發生,1998年和2010年洪水水位(+79.5m)較常水位上升了十幾米。因此水上施工鋼便橋採取簡易設計,即只作為人行通道和泵管鋪設平台。便橋寬2.0m,跨徑12m,橋面標高+66.5m。便橋基礎為φ400mm×δ8mm鋼管樁,單排設定2根,每24m設定一井字墩,鋼管樁相互聯接槽鋼採用剪刀撐和平撐結合,樁頂為Ⅰ36工字鋼橫樑;便橋上部由單層雙排貝雷縱梁拼裝而成;便橋面層為滿鋪枕木。
主線橋設3條人行便橋。1#便橋自小鳩村岸邊向南汊橋4#墩;2#便橋自土目洲島向南汊橋5#墩;3#便橋自土目洲島向高鐵車站岸邊。南汊橋4#~5#之間為通航航道
水上橋墩施工安裝QZT5013塔吊6部,分別固定於主線橋4#、5#、7#、12#、15#、17#橋墩,配備50T、70T船載履帶吊各一部。塔吊、船吊互相協助,完成水上墩的施工任務。
三、重點、難點項目施工方案
3.1、灌注樁平台施工
水上平台平面設計:左、右幅為一個平台設定,平台面層標高+66.5m(高出水庫蓄水水位1.5m),φ2.5m、φ2.0m灌注樁沿橋縱向12m,橫向26m; φ1.8m灌注樁沿橋縱向11m,橫向24.5m。
鑽孔平台基礎為18根φ600mm×δ8mm鋼管樁,縱向6排,單排3根。鋼管樁採用打樁船或船載履帶吊配合DZ60振動錘施打至基岩頂面,全站儀控制樁位,停錘以貫入度控制為主,樁尖標高為校對進行控制。為保證平台整體性,低水位時,水面以上鋼管樁採用[20槽鋼斜(水平)撐聯接成整體,頂端採用Ⅰ36工字鋼電焊固結。
鑽孔平台上部由貝雷片組拼而成,貝雷片上鋪間距為30cm[20槽鋼,槽鋼上為δ8mm鋼板面板。
3.2、水上承台施工
水上承台採用有底鋼吊箱施工工藝
根據鋼吊箱使用功能,將其分為底板、側板、內支撐、吊掛系統四大部分。其中,側板、底板是鋼吊箱圍堰的主要阻水結構併兼作承台模板。吊箱設計按三種工況考慮:工況一,澆築封底混凝土2.0m;工況二,抽乾水後;工況三,澆築第1層(1.0m)承台混凝土。
(1)鋼吊箱底板
吊箱底板由底模2Ⅰ25a工字鋼主承重梁以及底模板組成。主承重梁共5道,底模板分四塊製作,採用δ8mm鋼板面板與2[16a槽鋼加勁肋焊接組拼,外圈設定位槽及定位螺栓,以便固定承台側模板。
底模分成四塊,塊與塊之間用螺栓連線。吊箱底模在現場加工廠加工製作試拼合格後,根據現場實測的鋼護筒平面位置,並充分考慮鋼護筒的垂直度情況,開挖底板孔洞,孔洞的直徑要大於護筒直徑20cm。
鋼吊箱底板拼裝前在鋼護筒上焊接牛腿,在牛腿上安放Ⅰ18a工字鋼作為底板拼裝平台。
(2)鋼吊箱側板
吊箱側模直接作為承台的側模板,側模採用單壁結構,由[18a做縱肋、∠75×50×5做橫肋和8mm鋼板做面板焊接而成。為保證外觀質量,側模由大塊定型鋼模板組拼而成,分上、下兩層製作。模板設法蘭,用螺栓連線,模板間夾膠帶,要求做到接縫嚴密不漏水。側模與底模用定位塊和緊固螺栓固定,考慮拆除利用回收。
(3)鋼吊箱內支撐
吊箱內支撐採用鋼管或型鋼,與側模立柱間距配合,按格線布置。鋼管或型鋼與側模採用螺栓鉸接緊固。
(4)鋼吊箱懸吊系統
吊掛系統由縱、橫樑、吊桿及鋼護筒組成,吊掛系統的作用是承擔吊箱自重及封底混凝土的重量。
橫樑2道,均設在鋼護筒頂,護筒頂焊鋼蓋板,每道橫樑由單層三排貝雷梁組成。貝雷梁的作用是支承縱梁,並將縱梁傳遞的荷載(通過護筒)傳遞至基樁。
縱梁設定在貝雷樑上,共5道,由2I56工字鋼組成。縱梁的作用是支承吊桿,並將吊桿荷載傳遞給橫樑。
吊桿是由 φ32 mm精扎螺紋鋼及與之配套的連線器、螺帽組成,共20根吊桿,吊桿下端固定到底板主承重樑上,上端固定到懸吊系統的縱樑上。吊桿的作用是將吊箱自重及封底混凝土的重量傳給縱梁。
(5)鋼吊箱下沉
吊箱下沉設施主要由吊桿和升降系統組成,吊桿為φ32 mm精扎螺紋鋼及與之配套的連線器、螺帽,升降系統為油壓千斤頂。吊箱下沉前在吊桿上標上刻度,每5cm為一格。吊箱下沉由專人統一指揮,每根吊桿步調一致,操作人員每次下沉5cm後,技術人員檢查吊箱,若發現下沉不均勻或傾斜,應立即調整水平。若發現吊箱偏位,立即通過護筒和吊箱側板上安裝手拉葫蘆及時糾正。吊箱下沉就位複測無誤後,安裝護筒圈形板,順護筒下放,由潛水人員檢查鋼護筒與吊箱底板空隙的封堵情況。
(6)鋼吊箱封底
封底混凝土的作用:一是利用封底混凝土與護筒之間的摩阻力作為平衡重的主體;二是防水滲漏;三是抵抗水浮力在吊箱底部形成的彎曲應力;四是作為承台的承重底模。
封底混凝土灌注是吊箱圍堰施工成敗的一大關鍵。主要難點是水下混凝土灌注面積大,而且水位深,在施工中採取了以下幾點措施:
①水封前潛水員逐一對4根護筒四周進行認真檢查,以確保封底時圍堰底板不漏混凝土。
②提高封底混凝土坍落度及強度級別,將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按C30配製,另外摻加粉煤灰和高效緩凝型減水劑,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③採取多點快速灌注,全斷面共布置8根導管。灌注過程中要用垂球測量控制好混凝土頂面高度,儘量使混凝土頂面平整。
④砼輸送通過鋼便橋泵送和水上攪拌船吊運相結合,以加快砼的灌注速度,使封底砼的質量有可靠的保證。
⑤為了防止封底時吊箱內水位高於箱外水位,可預先在吊箱上節側板(箱外水位處)開孔,封底時排出箱內封底混凝土置換出的水量。吊箱內抽水時,用鋼板封焊堵孔。
待封底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以後,抽水。拆除懸吊系統,割除鋼護筒,作樁頭處理,整理樁基鋼筋,用砂漿找平封底砼頂面。
(7)承台施工
承台砼採取兩次澆築,第一次澆築1.0m,第二次澆築3.0m。澆築第二次時需布設冷卻管,以降低水化熱,減小溫差。
3.3、墩身施工
本項目主線橋水上墩均為高墩施工,墩身高度為17~38.3m,墩身通過塔吊或船吊協助,採用“翻模”工藝施工。單片模板高度3.0m,採用δ6mm鋼面板與[16槽鋼加勁肋焊接而成,模板間採用螺栓聯接。每塊模板上、下均設定法蘭,布置好螺栓孔。
3.4、連續剛構施工
3.4.1、0/1#塊支架施工
0/1#塊支架體系組成為:鋼管立柱、立柱連線加固件、支架橫樑(挑梁)、支架橫樑撐桿、貝雷梁。支架採用φ800mm(厚10mm)鋼管作為立柱,按3排3列布置,總計9根/墩,以Ⅰ55作為橫向(順橋向)牛腿挑梁,[40製成箱形“[]”,作為牛腿斜撐。橫向挑梁與墩身預埋件焊接緊固,傳遞拉力及壓力。挑樑上布置橫橋向貝雷梁。施工注意事項:
①承台預埋板、墩身預埋件在承台和墩身施工時分別埋設。
②為保證焊接質量,立柱與挑梁及斜撐在加工場焊接完成,整體起吊安裝。
③立柱連線加固採用兩根[40槽鋼與預埋在墩身的鋼板連線牢固。
④挑梁與鋼管立柱及墩身預埋件的交接處腹板上貼焊加強板,以增加抗剪下能力。
⑤為檢驗支架彈性變形及承載能力及消除非彈性變形,宜進行壓重試驗,以策安全。壓重擬採用砂袋,重量擬用相對應部位梁段砼重量進行。
3.4.2、懸臂現澆掛籃施工
掛籃設計
掛籃由菱形架、底模架、前上橫樑、內外模板、行走及錨固系統等組成。
①主構架
主構架是掛籃的主要承重部分,為菱形桁架。
②底模架及底模板
底模架前後橫樑均採用[40a槽鋼組焊而成,縱梁為[12.6槽鋼組焊桁架,縱樑上鋪橫向[10槽鋼分配梁,面板採用δ=5mm鋼板。
為使箱梁端部張拉、立模時操作方便,底模前端設定平台,周圍用欄桿保護,張拉時,可用角鋼焊一梯子以便張拉。
③前上橫樑
前上橫樑由2Ⅰ40a工字鋼組焊而成,上布6個吊點,其中2個吊點吊底模架,2個吊點吊外側模,2個吊點吊內模。
吊桿
a、前吊桿
前吊桿2根,由150×32mm和150×20mm的16Mn鋼板用銷子聯結而成,調孔間距100mm。
前吊桿下端與底模架前橫樑連線(銷接),上端支承在主構架前上橫樑上,每根吊桿用兩台LQ30手動螺旋千斤頂及扁擔梁懸吊。
b、後吊桿
後吊桿採用150×32mm的16Mn鋼板製成,設定間距為100mm的調節孔,用兩台LQ30手動螺旋千斤頂及扁擔和墊梁支承在已澆築好梁段底板上,在預留孔處,底板應加固。
④內外模板
a、外模
箱梁外側模採用5mm鋼板和[10槽鋼鋼框組焊而成。外側模支承在外模兩個走行樑上,走行梁前端通過吊桿懸吊在前上橫樑上,後端通過吊架懸吊在已澆築好的箱梁外側頂板上(在澆築頂板時應設預留孔)。後吊桿與走行梁設有後吊裝置,掛籃行走時,外走行梁與外側模一起沿後吊裝置前行。走行梁用2[36a槽鋼組焊而成。
b、內模
內模採用鋼頂模與木側模相結合的形式。
⑤掛籃走行及錨固系統
a、掛籃走行裝置
走行裝置由軌道、鋼(木)枕、前後支座、手動葫蘆等組成。軌道由δ20mm及10mm鋼板組焊Ⅱ型斷面,軌道與預埋的豎向精軋螺紋鋼相連線。
前後支座各兩個,前支座支承在軌道頂面,下墊φ60mm圓鋼,可沿軌道滑行。後支座以反扣輪的形式沿軌道下緣滾動,不需要加設平衡重,手動葫蘆牽引前支座,使整個掛籃向前移動。
b、錨固
掛籃在澆築砼時,後端利用16根Φ32精軋螺紋鋼錨固在已成梁段上,軌道錨固在已成梁段預埋的精軋螺紋鋼上,在錨固時,利用千斤頂將後支座反扣輪脫離軌道,然後錨固。
(3)掛籃的拼裝
①準備工作
加工製作
a、加工單位應嚴格按設計圖的技術要求及公差配合進行掛籃桿件的加工製作。
b、外側模豎框架,製作時應有工作平台及夾具,儘量消除焊接變形,確保連結模板後的面板的平裝度。
c、對於重要部位的焊接應由有經驗的焊工施焊,保證焊接質量。焊縫及加工件質量要求與驗收辦法應參照《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執行。
d、出場桿件應有專人進行檢查驗收,不合格者禁止出場。
②拼裝程式
a、找平鋪枕
在澆築0/1#段砼時,要按設計要求,埋好精軋螺紋鋼,待0/1#梁段張拉完畢後,用1:2水泥砂漿找平鋪枕部位。
b、鋪設鋼(木)枕,前支座處鋪3根鋼墊枕,木枕間距≯50cm。
c、安裝軌道
從0#段中心向兩側安裝5m長軌各兩根,軌道穿入預埋的精軋螺紋鋼,找平軌道頂面,量測軌道中心距無誤後,用螺母把軌道鎖定。
d、安裝前後支座
先從軌道前端穿入後支座,後支座就位後安放前支座。
e、吊裝菱形架
菱形架在製作場地已組拼好,吊裝時把整個菱形架放至前後支座上,為防止傾倒,可用腳手架臨時支撐。
f、安裝菱形架之間的連結系,連結係為∠100×100×8角鋼焊接成的桁架與兩側主構架相連。
g、安裝後錨
用長螺桿(Φ32精軋螺紋鋼)和扁擔梁將菱形架後端錨固在已成梁段上。
h、吊裝前上橫樑
前上橫樑吊裝前,在主構架前端先安放作業平台,以便站人作業,作業平台應設防護欄桿。前上橫樑與底橫樑及吊桿組裝好後整體起吊安裝。
i、安裝後吊桿
在0/1#梁段底板預留孔內安裝後吊桿,安放鋼板,千斤頂和上墊梁,後吊桿從底板穿出,以便與底模橫樑連線。
j、吊裝底模縱梁及底模板
k、安裝內模及走行梁
l、安裝外模板及走行梁
m、荷載預壓
n、調整立模標高
根據掛籃預壓測出的掛籃彈性變形值,再加上設計立模標高值,確定各梁段立模標高。
(4)掛籃行走
待2#梁段施工完畢,掛籃即可行走,施工3#梁段。行走程式如下:
①按上述要求找平梁頂面並鋪設鋼(木)枕及軌道。
②落底模架及外模。放鬆倒鏈,使底模架懸掛在外模走行樑上。
③拆除後吊桿與底模架的連結。
④解除掛籃後端錨固螺桿。
⑤軌道頂面安裝2個5t倒鏈(一套掛籃),並標計好前支座的位置(支座中心距梁端50cm)。
⑥倒鏈牽引前支座使掛籃、底模架、外側模一起向前移動。移動時掛籃後部底設10t保險倒鏈。
⑦安裝後吊桿,將底模架吊起。
⑧在2#梁段上安裝外側模走行梁後吊桿。
⑨調整立模標高
在確定3#梁段的立模標高時,應根據掛籃彈性變形值、3#梁段設計立模標高及2#梁段的調整情況綜合考慮。
11)重複上述施工步驟進行4#梁段施工,直至17#梁段。
3.4.3、邊跨直線段支架施工
直線段長3.0m,外露支架現澆部分1.7m,採用門式支架法施工,採用落地式鋼管,支承於承台頂上。鋼管頂上為槽鋼組合箱形截面橫樑,橫樑與墩身預埋將焊接。現澆支架縱梁採用貝雷梁。橫向聯接採用剪刀撐和水平撐。剪刀撐和水平撐採用[10製作而成。
①、鋼管立柱施工:
在墩身施工完成後,拆墩身模板,安裝落地式鋼管立柱,立柱採用φ800mm(厚10mm)鋼管,立柱與墩身預埋件焊接緊固。
②、支架橫樑施工:
現澆支架橫樑採用槽鋼組合箱形截面鋼橫樑,橫樑與墩身預埋件焊接。
③、支架縱梁施工
支架縱梁採用單層三排貝雷架,貝雷架橫向聯接採用剪刀撐和水平撐。剪刀撐和水平撐採用[10製作而成。
④、支架預壓:
根據設計要求,支架架設後預壓一孔以確定支架彈性變形和范性變形,加在支架上的預壓荷載為箱梁自重1.2倍,預壓材料採用袋裝砂,並過磅計量,模擬箱梁設計斷面布載。
3.4.4、合攏段施工
依據設計要求,主橋合攏段先合攏邊跨,再合攏中跨。
合攏段採用吊架施工,吊架主梁為型鋼製作,吊桿為精軋螺紋鋼筋。
①採用在懸臂端的水箱中加水的方法設定平衡重。
②吊架安裝,底模、側模施工,綁紮底板、腹板鋼筋。
③安裝腹、底板預應力波紋管。
④安裝內模,綁紮頂板鋼筋,安裝頂板預應力波紋管。
⑤選擇合適的氣溫安裝合攏口的型鋼,張拉臨時鋼束至設計噸位。
⑥選擇當天最低溫時澆築合攏段砼。
⑦在澆注混凝土過程中,同時卸掉合攏段兩端的平衡重,卸載重量與砼澆築量同步。
⑧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張拉預應力鋼絞束。
⑨拆除模板、吊架,進行橋面施工。
3.5、40m預製箱梁施工
南汊橋引橋及北汊橋40m預製箱梁預製場設定在土目洲上,總面積18900m2。
預製場地用碎石進行場地硬化,以確保預製場地內材料及設備不受污染。場內設定現場辦公區、工人宿舍,材料加工區、堆放區。
預製場布設40m箱梁底座12個,其中中梁7個,邊梁5個,箱梁底座採用角鋼包邊,在吊繩位置設定成活動盒子結構,便於箱梁的移位起吊穿繩。
預製場配備1部50m垮的180T龍門吊,一部50m垮的10T小龍門吊。配備一座額定功率75m3/h的拌和樓,負責提供預製箱梁及通航孔以北橋樑各部位的砼施工。
箱梁模板採用鋼模,中梁一套,邊梁半套。
箱梁採用預製場180T門機起吊出坑,起吊時梁底加設橡膠皮墊。
箱梁採用軌道運梁車進行運輸至架橋機位置,運輸軌道鋪設碎石基礎。
箱梁安裝採用200T架橋機進行。架橋機在10#台拼裝完成,先安裝北汊橋,然後安裝南汊橋引橋。
運梁過孔前必須確保前一孔預製梁之間的橫隔梁和翼板濕接縫砼澆築並達到砼設計的強度後,方可在其上運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