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喜馬拉雅地窪區

南喜馬拉雅地窪區(South Himalayan diwa region)屬中亞期地窪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喜馬拉雅地窪區
  • 外文名稱:South Himalayan diwa region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緣與鄰國接壤帶
  • 屬區:中亞期地窪區
位於中國西南緣與鄰國接壤帶上,包括高喜馬拉雅山脈、低喜馬拉雅山脈及西瓦利克斷陷帶。其北以札達—仲巴之南—康馬—達旺一線與雅魯藏布江—喜馬拉雅地槽區分界;東達滇西騰衝地區,西端伸入鄰國。原為印度前寒武紀古地台北緣,地槽(包括前地槽)階段由珠穆朗瑪群片岩、片麻岩等組成的構造層為代表。此群厚逾二萬米,上部屬南華系,可與尼泊爾年齡為7.8億年的中區變質岩相對比。地台階段開始於寒武紀,其時系在剝蝕夷平期,無沉積記錄。地台構造層由奧陶系至白堊系組成,主要為灰岩、時夾石英砂岩、頁岩、砂岩或砂質灰岩、偶有礫岩,上部有白雲岩,均未變質;偶見假整合。大規模海退發生於白堊紀,古近紀後地台階段結束,新近紀隨印度古地台活化進入地窪階段以來,構造活動及岩漿活動強烈,構造—地貌反差很大,形成帶狀地穹隆起和地窪陷落,加之印度與歐亞兩大殼體相向聚匯及碰撞,使之遭受擠壓特強、破碎極甚,形成多層逆掩—推覆構造,致使一些小殼塊隆起高度特大。珠穆朗瑪峰原為印度古地台北緣的小碎塊,在此過程壘升,成為世界第一高峰,長期以來把它視為地槽褶皺帶,根據其地殼演化史已被定為地窪皺褶帶山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