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南京新街口商圈南延和夫子廟商圈西延的交匯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街區特有商業氛圍和老城南的歷史文化底蘊。傳統的歷史風貌,引進商家的時尚,是提升街區的品位檔次兩大重要元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 位置:南京新街口商圈南延
  • 市區:南京
  • 特點:傳統的歷史風貌,引進商家的時尚
2008年9月28號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工程正式開街。
夫子廟、水游城,再加上即將開街的“熙南里”歷史街區構成“三點一片”,南京老城南將再現商業繁榮景象。據介紹,整個南捕廳項目實施範圍東起中山南路,西至紅土橋,南臨昇州路,北到泥馬巷,總占地面積約16.8萬平方米.作為街區的主體,環繞甘熙故居的11棟單體建築已經完工,既有代表古典元素的黛瓦、粉壁和馬頭牆,又不缺乏現代元素的義大利仿木紋的鋁合金門窗。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這是甘熙故居的建築風格。作為“鄰居”,“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延續了這一風格。據南京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甘熙故居”是目前國內保留最大最完善的民居,以此為核心,由東南大學吳明偉教授牽頭的南捕廳街區歷史風貌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按照市政府對這個項目的定位,即將其打造為最有南京特色、高品質的歷史街區,成為南京老城保護與改造的新城市名片。”
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熙南里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商業價值。”業內人士分析,新街口商業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高於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徐家匯等中國著名商業街、節假日最高客流超過120萬人次。夫子廟商圈既是旅遊勝地又占盡商業繁華,是政府全力打造的南京第三大商圈,每天人流量達25萬人次以上,節假日更高達60萬人次。
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正欲借兩大商業中心人氣鼎沸之勢,並與主城其他商業圈錯位競爭,通過差異化分流商業消費人群。
而且,這裡交通四通八達,便於吸引消費客流。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城市中心幹道——中山南路、昇州路交匯處,據新街口僅僅一里之隔,與夫子廟只有百步之遙。據統計,這裡日均車流量141000車次,人流量118000人次,數十條公交線路川流不息,連線全城,為熙南裡帶來旺盛人氣。
南京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
甘熙是清代南京著名學者藏書家,其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位於南京中華路南捕廳15、17、19號,及大板巷42號,所存建築均為磚木結構,左右兩組各為五進,俗稱“九十九間半”,實則在百間以上。
中國最大的帝王宮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中國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九百九十九間半;而南京的甘熙故居就是中國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平民住宅,與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明清三大奇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新建設的街區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首古詩。記者昨在現場看到,在建築特色上,熙南里街區主體環繞著甘熙故居,清一色的黛瓦、粉壁、馬頭牆,磚雕、木雕和石雕裝飾,高宅、深井、大廳凸顯居家特點,古色古香。
南京城建歷史文化街區開發有限公司陶文祥總經理介紹說,建設方建設街區時保持院落路網肌理以及空間尺寸也保持古代原樣,按照現狀尺度設計道路寬度,保持原有的“多進穿堂式建築群組合”,與甘熙故居建築風格相協調一致。在改造過程中對街區內的古井、古樹、斷牆、殘垣等儘可能加以保護。
甘氏家族素以戲曲世家譽滿江南,已故京昆名家甘貢三先生、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等均出於此,為弘揚我國傳統戲曲藝術做出了傑出貢獻.
在熙南里街區的西北角、鄰近大板巷的一側,新建了一座高大寬敞、棕紅色的仿古戲台。根據計畫,2015上半年,街區管理部門將長期邀請戲曲名人來此演出。屆時,崑曲、京劇、越劇、南京白劇、相聲曲藝將在這裡好戲連台,票友、戲迷們可以在古戲台旁愜意地喝茶看戲,沉醉在悠揚的曲調之中。
而在不遠處的街區核心區域——甘熙宅第中,參觀者能再次體驗到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傳統習俗和各種民間工藝,如:雲錦、剪紙、彩燈、風箏,以及各種磚雕、石雕、竹編、民間刺繡、染織、瓷器等。每逢節假日,還會有各種工匠師現場進行各種工藝品製作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