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性均衡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戰略與江蘇探索

協調性均衡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戰略與江蘇探索

《協調性均衡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戰略與江蘇探索》是2016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長春、楊鳳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協調性均衡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戰略與江蘇探索
  • 作者:成長春、楊鳳華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86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區域發展存在著“低水平均衡→非均衡→協調性均衡”的動態演進過程。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是區域發展高級階段形成的一種高水平、高效率、融合共生的區域發展模式,旨在增強區域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區域要素的配置效率。
改革開放以來,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的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中國綜合實力*強、戰略支撐作用大的區域之一,在中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戰略地位。在新常態下,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長江經濟帶應在暢通黃金水道、完善交通網路、推動產業創新、提升城鎮化質量、增創開放優勢、建設生態廊道、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區域合作、推進載體建設等的過程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加快形成“協調性均衡”發展格局,推動區域內不同地區之間形成融合發展態勢、不同經濟主體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形成互利共生關係,實現長江經濟帶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而地處中國沿江、沿海生產力布局結合部的江蘇,應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加快形成與中上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新格局,在推動橫貫東西、輻射南北、通江達海、經濟高效、生態良好的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戰略的提出
一、中國區域發展戰略與政策的演變
(一)1949~1978年區域計畫性均衡發展戰略與政策實施階段
(二)1979~1991年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與政策實施階段
(三)1992~1998年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初步形成階段
(四)1999~2005年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面實施階段
(五)2006~2013年“四大板塊”與主體功能區戰略組合階段
(六)2014年以來“四大板塊”與“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階段
二、以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戰略引領新常態
(一)新常態下區域發展的非均衡問題
(二)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新戰略
第二章 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戰略構想
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家戰略意圖
(一)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提出背景
(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大意義
二、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差異實證分析
(一)區域單元劃分與數據來源
(二)區域經濟差異的測度方法
(三)長江經濟帶空間差異分析
(四)長江經濟帶經濟差異的構成分解
(五)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差異的總體結論
三、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格局的演進
(一)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格局演進三大階段
(二)新常態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格局的新走向
四、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願景與路徑
(一)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戰略願景
(二)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戰略路徑
第三章 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中江蘇方略
一、江蘇省在長江經濟帶經濟演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國土面積小,經濟總量大
(二)水運資源得天獨厚,交通運輸能力提升
(三)科教資源豐富,開放優勢明顯
(四)區域合作交流廣泛,產業梯度轉移加速
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江蘇省發展面臨新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強化創新驅動
(三)放大水運優勢
(四)拓展開放空間
(五)促進區域協調
(六)建設生態文明
三、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江蘇省發展定位與路徑
(一)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江蘇省發展的戰略定位
(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江蘇省發展的總體路徑
第四章 暢通黃金水道
第五章 完善交通網路
第六章 推動產業創新
第七章 提升城鎮化質量
第八章 增創開放優勢
第九章 建設生態廊道
第十章 創新社會治理
第十一章 加強區域協作
第十二章 推進載體建設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