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晏春

卓晏春

卓晏春(1838-1890),惠來縣惠城梅北村人。清鹹豐年間廩生,20歲時補弟子員,文學超群。他學習刻苦,且喜詠詩,並用詩作反映民間疾苦。他一生寫詩一千多首,現存《紅蕉吟館鈔》37首,他於光緒26年(1890)病逝。

基本介紹

  • 姓名:卓晏春
  • 出生地:惠來縣惠城梅北村
  • 出生日期:1838年
  • 逝世日期:1890年
  • 代表作品:《水災嘆》《紅蕉吟館鈔》
作者簡介,討水故事,

作者簡介

卓晏春(1838-1890),惠來縣惠城梅北村人。清鹹豐年間廩生,20歲時補弟子員,文學超群。他學習刻苦,且喜詠詩,並用詩作反映民間疾苦。同治3年(1864)惠來暴雨成災,死傷無數,他寫下(水災嘆》記其事,說當“滿地波濤不見人,千家沉沒夜何之”,“村落當沖盡覆沒,沮沼作嶂山為窟”、鴉片戰爭以後,國運日衰,民不聊生,他寫下“風起蠻煙滿眼來”“夷歌響逐角聲衰”的詩句,表達對生靈塗炭的憂思。他一生寫詩一千多首,現存《紅蕉吟館鈔》37首,他於光緒26年(1890)病逝。

討水故事

卓晏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間一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里柳營村一個窮人家。三歲喪母,七歲喪父,從此成了一個苦命的孤兒。好心腸的姑母將他帶到北高南渚林,扶養成人。
晏春生來聰明伶俐,智力超常。雖然沒上過一天私塾,卻能吟詩作對;沒學過一點算學,即使是千千萬萬之數,他竟能掐掐指頭,推算如神。人稱“卓小仙”。
姑母見他說話辦事靈巧利索,早想送他入塾,無奈家中一貧如洗。晏春體諒姑母的難處,也不強求。平時,見著能工巧匠、三教九流,他就問就學就琢磨,而且一學就會,一點即通。20歲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方術,一通百通。漸漸開始四出雲遊。
南渚林地處沿海地帶,“十年九旱”,缺水嚴重,鄉民們平日勞動也是十分辛苦。一遇農忙,晏春總是回家幫忙。下塘戽水,最苦最重,他就搶著乾。嘉靖年間,莆田鬧旱災,南渚林旱情更重,全村10來口水潭都曝幹了,家家戶戶蹲在田頭乾瞪眼。
這一天,卓晏春頂著烈日回家幫忙,不想在田頭正好撞著姑母,望著她汗流浹背的苦樣子,晏春心中很是不忍,他一手抓過鋤頭,下到潭底,深挖下去找水。過了好一陣子,他抬頭對姑母說:“阿姑,我肚子餓,你回去幫我做些米時 粿吃,討水的事我全包了,如何?”常言道:“阿姑疼‘孫’(甥)”,姑母滿口應承著回家了。
待阿姑把米時粿送到田頭,她完全驚呆了。自家的秧田裡全灌滿了水!她簡直不敢相信,提著米時米果,又驚又喜趕到晏春跟前,問:“你用什麼法子,這么快就灌滿了?!”
晏晚春指了指身後的九龍山說:“山下有的是水,我取來就是了。餓了餓了,先吃再說。”阿姑滿懷疑竇:“天旱得快冒煙了,山下會有水?”她趕過去想看個究竟。
不看則已,一看嚇一跳。在山下的一處岩石邊,原有一個低洼處,平時根本不見滴水,這回不知怎么的,清泉咕咕地往外直冒,已經匯成了清清的一泓。眼見為真,阿姑喜出望外,回身追問卓晏春。卓晏春遲疑了片刻,說:“我在外跟了不少師傅學的,相地脈,找水,小事小事。”望著眼前坡地上曬蔫了的秧苗,卓晏春提醒阿姑:“趕快通知鄉里人來挑水抗旱!”
鄉民們聞訊,剎時,從田野上、村道里匆匆趕來,大家將信將疑。阿姑帶著鄉親來到山腳水窪邊,指著清清泉水說:“今天我家晏春回來幫忙,看我們這樣辛苦,好容易找到了這口山泉。“鄉民們先是驚奇,接著歡呼雀躍,紛紛回頭擁上來……哪知,卓晏春吃完米時粿,已經悄悄上路,走到村口了。原來,卓晏春有一個脾性,做了好事,從不求謝也不求贊。
說來也怪,這口清水泉從此以後,終年水流汨汨,遇著大旱,也從不乾涸。鄉親們都以為稀奇,特地為他建造了一座卓午祠來紀念他,朝拜者至今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