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流離半生愛

半生流離半生愛

雒塵編著的《半生流離半生愛》用最深情、最動人的講述,為您婉約呈現一代詞宗李清照的詩詞與愛情之美。與您於歷史遺章里,輕訴那一幕幕的遠景舊事。淺嘗那一些位元組間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負的心事情意。講述易安在那些錯落動亂的華年歲月里,擁有與失去的全部經過。越過所有冰涼的時光,那個住在久遠時光盡頭的女子,她安靜地端坐於古雅的木窗下,為遙遠時空的探訪者留落下一路婉約含蓄的封藏,一路內蘊深遠的歡喜與悲涼。

基本介紹

  • 書名:半生流離半生愛
  •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32
  • 作者:雒塵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710580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雒塵編著的《半生流離半生愛》用了一個秋季的時間來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然後用了一個春夏季的時間來寫作,後期修改與整理又用去了數月時間。轉眼一年過去,時間又輪迴到了開始著筆時候的深秋,它終於展現出清楚的模樣。
那些字字句句相遇的時間,大多數是黃昏或者夜間,有時亦會在早醒或失眠的凌晨。偶爾寫累了,便只是捧一杯熱的檸蜜茶,推開桌面一大堆或古舊或新潔的關於她的研究資料,只安靜地讀她的詞。

作者簡介

自由撰稿人,瑜伽老師,2014中印瑜伽文化使者。

出生於春天,溫婉又清烈。迷戀所有古舊物事,敬畏宇宙間所有未知與神秘的存在。

已出版《相見若只當時月——唐代第一傳奇女詩人薛濤的詩與情》等,文章散見於各大雜誌及網站。

新浪微博:雒塵LC

圖書目錄

【引子】半生流離半生愛
【卷一】少年事
一、佳人北方初長成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1.早熟的憂傷
2.“易安體”初露端倪
三、賞心樂事誰家院
1.遊玩記
2.少女心事
3.秘密的歡喜
【卷二】愛情傷
四、良辰美景奈何天
1.待嫁心情
2.初婚的美好
3.風雲乍起
五、花自飄零水自流
1.兩地書
2.相思怨
3.望斷秋水終重見
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閒居青州
2.最好的時光
七、別有幽愁暗恨生
1.君心在別處
2.心生罅隙
3.冰釋前嫌
【卷三】離人淚
八、故鄉北望淚沾襟
1.離亂
2.輾轉逃亡
九、此後生死兩茫茫
1.生死相隔
2.傷悼
3.睹物思情
4.流離失所
【卷四】事事休
十、寂寞江南掩風流
1.劫後餘生
2.自憐身世
3.與自己對弈
十一、物是人非事事休
1.於他鄉終老
2.淡看人間悲喜
3.浮世清歡,夢一場
十二、甚西風吹夢無蹤
【索引】
1.《詞論》
2.《(金石錄)後序》
3.《打馬圖(經)序》
4.《(打馬圖(經))命辭》
5.《打馬(圖)賦》
6.《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7.《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8.《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二首並序)
【附錄】李清流年譜
【後記】無心唱歌,卻又撥斷琴弦

文摘

宋神宗元豐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
也許是一個春末,乍暖還寒的時節。一聲嬰啼驚破北宋長空,叩醒了明水小鎮長久的靜寂。
一個小小的嬰兒,帶著對人世的未知懵懂呱呱來到人世。對於身處的一切,充滿著惶然的新奇。
彼時身為鄆州教授的李格非,並不能得知這個小小女娃此後人生歷經的曲折流離。他未能得知她此後會有令世人矚目的奇文佳句流芳千古,亦未能得知她會成長為與李後主齊名的一代詞宗,他更無法想像在近千年以後,這個孩兒的姓名會在域外被賦予於另一星球之上,史無前例。
他只是如同所有初為人父的男子一般,憐惜這個上天賜予他的稚幼生命。
這個小小嬰兒,她亦未能得知自己此後傳奇動盪的一生。她只是用自身所有能夠知覺的能力來感受這初至的世間,陌生而茫然。
熱鬧歡慶的李府書房內,喜得千金的李格非正揮毫為新生女兒擇名。提筆落墨間,一代曠世才女的傳奇一生便由此徐徐展開。
她,便是後來讓整個南北宋都為之驚艷的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
李清照,一個清新溫婉的名字,一個驚動世人的名字。一個讓人讀著便生起莫名清愁的名字。
是年,夏大舉攻宋。
冬十二月,司馬光完成巨著《資治通鑑》。
似乎這一切,都在隱隱昭示著這個小小嬰兒傳奇而動盪的一生。
易安出生後不久,生母便與世長辭。母親李王氏生平不詳,只知善文章。
在易安周歲時,父親遠赴京師補任太學錄。她就這樣被孤單地留在明水鎮,在伯父伯母的照看下,一天天長大。
門前的長草歲歲枯榮,梁間的燕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春花秋月的流轉間,小小的孩兒慢慢地長成。
時至七八歲,父親因專心著述,文名漸顯,遂被升任為太學正,得賜屋舍。直至此時,她才得以來京與父親一同生活。
當是居住京師的期間,她認識了父親的摯交——前輩晁補之(其時晁補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而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因而開始了跟隨之學詩的生涯。而晁,更是時常向人稱讚她的詩句及才華。
而後不久,父親續娶了名門之後王氏,亦即是《宋史·李格非傳》里所日那位:“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
與雙親一同生活的少女易安,眼前的世界才真正地生動豐富起來。因了雙親的才學薰陶,小易安得到了最好的言傳身教。她並不如同其它閨閣小姐般熱衷女紅針織之事,反而最喜流連於父親大大的藏書閣中。
父親供職太學院,自然藏書豐富。小小的她便得以在這裡大量地閱覽前人著作,接受知識的浸染。她天性靈慧,接受與理解能力超乎常人。年紀尚輕便幾乎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同齡男子都無人可及。
隨著時日漸進,她的才情開始顯山露水。研文習詩談曲論詞,她每有新穎獨到觀點;品史實人物又豪邁大氣,且多有令人稱奇之論述。她亦開始嘗試創作,於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可深入淺出形意自如,詩詞習作,都頗得父親好評。
據聞在她少年時,與李格非同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的張文潛,曾就著名的《大唐中興頌》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
此詩後來曲折傳入深閣繡戶,被小易安聽得。她靈感一動,便提筆與之對和。
於是,便有了被稱為“奇氣橫溢”的兩首長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問世。在詩句中,她弔古諷今,並主張汲取唐王朝天寶之亂的歷史教訓,以誡勸後世。其搏通的史識以及出眾的典故運用,在這兩首詩中嶄露頭角。
此二詩一出,便讓外間文人為之躁動不已,紛紛感嘆“李家有女堪傳業”。P3-5

後記

終於結稿,擱筆之際,心下仍有猶疑。
總覺得還是有預設,還是可以再補充,卻又不知道空缺在哪裡。這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又是來自於哪裡。
於是,不斷地回頭尋覓,不斷地再三檢索。可是無論如何修改增添,那種悵然依舊,患得患失依舊。
後來方明白,這種“憂患得失”,只來自於她。
來自於她,無法用簡單字句概括的身世以及作品賞析。更來自於她“明明無心唱歌,卻又生生撥斷琴弦”的清淡深刻。
她仿佛,總在漫不經心間,便營造了讓人淪陷的無限纏綿。
這般糾結,便如同後人對她所評論的那般“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而到了乾百年後,同樣敏感的執筆女子心裡,便又纏繞了一層。
於是,終不能盡心。
關於這本書,它還有許多不足。
比如,現在公認的易安作品系年難的問題。在寫作過程中,亦讓小女感覺到無比的糾結。遂蒐集了無數的資料,幾乎覽閱了帶著強烈貶意的流言蜚語。
其實在宋代,再嫁之事並不如同這些記述中那樣如此不堪。真正通情達理的宋人,亦並不以女子再嫁為非。如范仲淹的母親便是再嫁之身,其母子依舊受到人們的尊重愛戴。
然而在這些後人記述中,不但沒有對易安後期遭遇的不幸給予公正的記述及評論,許多人還對易安“再嫁非類”出言不遜,冷嘲熱諷。更有甚者,以聲討的姿態來記述之。
他們多是身負盛名抑或才華橫溢的才子,但他們對於易安的認知卻未及對待她的作品那般清醒深入。他們從未理會及探討過這玲瓏女子柔軟乾淨的內心,卻只一味以陳舊腐朽且堅硬冰冷的
“衛道士條約”來對其嚴加苛責。而他們的言論,也影響了後來見得他們記敘的人對易安的看法,以致惹起更多爭議。
也許易安也從未想過,自己身後除了萬千盛名,還有如此多的是非紛爭。
幸而,她不用再去身受。她所有的封藏,都只留給心有靈犀之人。只有懂得,探訪才能發生。
因此,這不僅僅是一本書。
它是一場探訪,是一場靈魂與靈魂的交流。來自於無限,來自於永恆。來自於心與心的敞放與接納。
它來自於一個乾百年前的女子,與一個千百年後的女子之間,一場靜謐的心靈對話。
那是一瞬間的火花乍現,碰撞,而後消逝。開始於虛無,結束於虛無。
但是它來過,默然而歡喜。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易安研究集、漱玉詞集,以及各個版本的校注本,希望能夠以此求得最詳盡的作品以及身世背景資料。
其次,就是因年代久遠,易安詞中的某些位元組,亦因各收錄集而有所不同。在本書中,多採用現今最通俗流傳的版本。並儘量對其中爭議較大的字句作出附註,以使賞析更為全面。
還有一點便是,因了各研究者的研究觀點不同,使得原本就爭議頗大的作品系年及背景更顯撲朔迷離。於是小女在參閱過程中,對易安的生平事跡進行了無數次的校對思考,以尋得最接近真實的系年背景。
為了對作品能夠進行更深入的解讀,更反覆地翻閱了《宋史》、《李格非傳》、《趙挺之傳》等史料。希望能夠從中了解到儘量多的,有關於李清照生時那一段年月的歷史,以及從她身邊人的一些作品及事跡中尋找哪怕點滴絲跡,以便能夠將她的生平詳列得更為精準,更為接近史實。
同時,在閱覽了如此多的史料年表以及賞析傳記之後,小女深感前人們在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紕漏與偏見。
比如,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只將眼光停留在了漱玉詞的表面,或者史實提供的背景表面,卻少有人深入到她的生平,真正地去感知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愛恨亦有計較的李清照
自紹興二十六年之後,相繼問世了收錄易安居士生平事跡及作晶的諸多集著。這些集著中,多收錄了易安負面的一面,並且評論也極其失之偏頗。尤其對於“易安再嫁”之事,許多人都站在衛道士的立場對此進行了批判與貶損。
也許是“文人相輕”,又或許是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作崇。總而言之,在她逝後,與她的盛揚詞名相伴的,往往是這些
於此書的最後,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抱著客觀而平和的心態,來善待這些記述中美麗珍貴的詩詞與位元組。
在這裡,還要誠摯地感謝,所有撰著易安研究文獻的各位前輩們。正因了你們的諸多用心,才讓小女能夠得到如此多的寶貴資料。如此,這本書才得以面世。
並謹請原諒,書中某些任性的觀點及用字。如書中有小女及出版社未能發覺的錯漏處(如錯別字及標點符號,或有爭議的史實及引用出處),請多包涵。
小女於此靜候大家的批評指正。
是為記。
壬辰秋末,雒塵於廣州。

序言

提筆良久,無字起落。思忖再三,又擱置。如此往復,終究不知從何處開始這段訴說。關於即將要執筆的這一大段文字,心內始終有一種隱約的不安。害怕自己的淺識短見,誤讀了那個清風明月下心思隱秘才情橫溢的娉婷佳人兒。
平素愛感傷,尤喜清愁幽怨之詞曲。若得了些熨帖心事的字句,便愛喜憐惜得不知以何種方式珍視,方可不負對其珍重心意。如今,面對眼前這些於千年前流落下來的長長短短的詞句,便是如此糾結著,歡喜著,疼痛著。
那些字句,來自於千年前一個眉間凝愁的清靜女子。她曾經用生命來體驗了一場塵劫,贏得了千年流傳。然而她心內的荒涼與悲傷,卻始終無人可解。
也許有些人的存在,便是要來驗證這人世里的種種劫數與苦難,而易安便是這樣的女子。她身世明晰而命運多舛,國破易主、夫死家亡、再嫁又離、四處漂泊、寂寞終老。她的一生,經受了太多流離別傷之苦,亦歷經了太多世間人事的無常。
她的一生,都在變數中起伏。她親身歷經了一場場無常的離亂,見證了這世間的最美好與最殘忍。她擁有過最甜美的愛情,亦受到過最悲涼的冷落。她享受了最繁華奢侈的尊貴生活,亦親嘗了最孤苦潦倒的悽慘境況。
她的詞作因此融透了對於生命、對於人情的感知與理解,婉約憂傷動人至深。而她的詩文則呈現出另一種心繫蒼生的悲涼,感時詠史皆大氣闊朗鏗鏘錚然。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讓那個時代的人都為之動容嘆奇。
如果歲月安好,也許剛柔並濟的李易安不會出現在這紛亂世間,這世上只有一個心思慧敏、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她揣著小小的心思與天生的才情,在詩詞歌賦里閒雅安然地過此一生。
只可惜這個女子出生於一個動盪的年代裡,她在動盪之中被世事一點點蝕刻,直至成為世間需要的一道奪目存在。她的生命,注定無法被命運安定放置。
命運的筆鋒在易安的生命里,畫出了一條明顯的分割線,以此劃開了她的上下半生,一半明媚一半淒傷。那條紋絡橫亘於清瘦的手掌之中,依隨著生命線而行。那,便是她的愛情。
她是詞作才女李清照,他是金石學者趙明誠。才子佳人,如花美眷。
如若年華無傷,他們本可以執手攜老,清靜美好地度過一生。卻奈何,這人世難料,命運叵測。至愛,最後成了心頭至傷。明誠,給予了她太多,愛或恨,喜或怨。
她的感情因他而生。那些情意,幾乎貫穿了她一生的創作。她一心一意地跟隨著他四赴奔走,縱使與他在一起時,她也總是處於“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不安定境狀。
然而流離與漂泊都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曾經深愛依戀的那個人心裡開始無法捉摸的易變與不定。當他開始站立於與她方向相異的彼岸遠端,當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貼心開始變得遙遠,她慌張無措,卻一次次試圖說服自己去原諒。原諒這世間的不完整,原諒人心的淡薄與善變。
而此生他對她作出的最殘忍的事,卻是他丟卻了給予她的這一切愛怨,撒手人寰。留她一人獨自流離人世,歷盡人情冷暖世間善惡。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此後世間風月,再無人在側執手相看。所有的風景,都不過成了生命的一場陪襯。
在明誠死後,易安將對他的無限愛念與傷悼頻頻訴諸筆端,更於晚年時忍受著心傷以及淒清境況,獨自完成了他未竟的《金石錄》,完成了許多驚世絕作。
只是這一切,那個人再看不到。而所有彼此之間發生過的未完成的,亦無須再論辜負或期盼。
秋深了,落葉凋花,萬物開始荒涼。
這本書用了一個秋季的時間來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然後用了一個春夏季的時間來寫作,後期修改與整理又用去了數月時間。轉眼一年過去,時間又輪迴到了開始著筆時候的深秋,它終於展現出清楚的模樣。
那些字字句句相遇的時間,大多數是黃昏或者夜間,有時亦會在早醒或失眠的凌晨。偶爾寫累了,便只是捧一杯熱的檸蜜茶,推開桌面一大堆或古舊或新潔的關於她的研究資料,只安靜地讀她的詞。
讀詞的時間,心裡空曠寂靜異常,如同在時間的漏縫中靜賞一簇徐徐綻放的花朵。看著它們於你面前緩緩開出,不張揚不急促。卻因了這樣的尋常淡定,而更覺內容完全展放時候的風華絕代。
那樣絕美的時刻,劃破了所有時空的界限,仿佛寫詞的女子就這樣出現在你的面前,與你輕輕講述一路走來的悲歡。越過所有冰涼的時光,那個住在久遠時光盡頭的女子,安靜地端坐於古雅的木窗下,為遙遠時空的探訪者留落下一路婉約含蓄的封藏,一路內蘊深遠的歡喜與悲涼。
在這樣的季節,開始與結束了這段探訪。似乎最合宜,又似乎最不合宜。如此絮絮叨叨,只為能夠探得那個已逝千年的女子內心裡,隱約的一角舊事。
道不盡離情,訴不盡傷心。撫一行書句,落不盡淚滴。
良辰欺人花落去,轉身天荒。昏燈處,回首不見君。
正應了她流傳於世的最後絕作《聲聲慢》里之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在這個南方的秋暮之夜,追念曾經清風明月下,那一個落寞入骨的瘦削身影。
她曾經的美好與天真,曾經的期許與失望。
她有一個艷驚世人的名字——李清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