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圓蓋陰石蕨(半圓蓋陰石蕨)

半圓蓋陰石蕨(半圓蓋陰石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半圓蓋陰石蕨是一種骨碎補科、陰石蕨屬類生物,根狀莖橫走,木質,兩側稍壓扁,密被蓬鬆的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卵圓形,紅棕色,盾狀著生。

葉遠生;葉片闊三角狀卵形,羽片互生,斜向上,小羽片互生,裂片橢圓形,葉革質,乾後棕色,孢子囊群生於裂片上緣。生林中樹幹上。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35厘米。根狀莖橫走,粗約1厘米,木質,兩側稍壓扁,密被蓬鬆的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約1.2厘米,寬約1.5毫米,基部卵圓形,紅棕色,盾狀著生。葉遠生;柄長12-14厘米,粗約2.5毫米,棕色,無鱗片;葉片闊三角狀卵形,長18-25厘米,寬12-18厘米,漸尖頭,基部近圓形,三回深羽裂或三回羽狀;羽片10-15對,互生,斜向上,彼此接近,基部一對較大,長10-12厘米,寬約4厘米,長三角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近對稱,上側緊靠葉軸,具短柄 (長3-5毫米) ,二回深羽裂或二回羽狀;小羽片10-12對,互生,上先出,有極短柄或近無柄,略斜向上,彼此接近或略疏離,基部一對或上側一片略較大,橢圓披針形,長2-3.5厘米,寬0.7-1.2厘米,急尖頭,基部為不對稱的楔形,上側與羽軸平行,羽狀或深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橢圓形,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3-4毫米,寬約2毫米,全緣或上緣有一角狀淺裂;從第二對羽片起向上逐漸縮短,披針形,二回淺羽裂,裂片全緣。葉脈不明顯,小脈單一或分叉。葉革質,乾後棕色,光滑。孢子囊群生於裂片上緣,通常每裂片1-2枚;囊群蓋半圓形,寬過於高,全緣,棕色,以闊基部著生,兩側分離。

生長環境

生林中樹幹上,海拔1 400-1 530米。

分布範圍

產廣西(凌樂)、貴州(三合、安龍)、雲南蒙自、廣南、佛海、南嬌、勐海)。

主要價值

藥名,半圓蓋陰石蕨
功效,祛風解痙、利水化濕、續筋接骨
功效分類,祛風藥;利水藥
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半圓蓋陰石蕨的根莖。
主治,用於鎖口風、水腫、腰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祛風解痙,利水化濕、接骨續筋的功能。用於破傷風、扁桃體炎、腎炎;外用治風濕痛、跌打損傷、骨折。
性味歸經:苦澀,涼。入肺、肝、脾、腎四經。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彝藥】咪申絲:全株治尿路感染,黃疸,便秘,腸梗阻《滇省志》。【基諾藥】哲它搭瞥把墨:根狀莖外用治骨折《滇省志》。【景頗藥】肋過得覽坐:根狀莖治風濕,腰痛《滇省志》。【拉祜藥】奢打哈:根狀莖治跌打,刀傷,風濕,骨折《滇省志》。【納西藥】機始:根狀莖治跌打損傷,腰痛;全株治中暑,頭暈。【布朗藥】打哇互苦:鮮根莖搗敷瘡癤《滇省志》。
根狀莖:苦、澀,涼。祛風解痙,除濕利水,續筋接骨。用於破傷風,腎炎水腫,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骨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