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運動

千里馬運動

千里馬運動(朝鮮語:천리마운동)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民眾性勞動競賽活動。1956年12月,朝鮮勞動黨中央全會發出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的號召,千里馬運動隨之在工業部門中興起。1958年9月,朝鮮勞動黨中央全會後,工業戰線出現“千里馬作業班運動”,1960年8月全國千里馬先驅者大會召開後,“千里馬作業班運動”由工業部門擴展到農業、交通、文教等部門,成為整個社會的勞動競賽運動,使千里馬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金日成發起“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紅旗運動”後,千里馬運動被賦予新的含義,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里馬運動
  • 外文名:천리마운동
  • 發動者:金日成
  • 發生時間1957年1961年
概述,影響,結果,意義,

概述

千里馬運動是根據朝鮮人民的意願創造出來的民眾運動。它反映了朝鮮人民要以跨上千里馬的氣勢,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熱切願望。
1956年12月,金日成主席號召全體勞動人民高度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他親臨當時的南浦市降仙煉鋼廠及全國各地的工廠和農村,向工人和農民說明了國家所面臨的困難情況和黨的意圖,發出了“以跨上千里馬的氣勢賓士”的號召,動員他們投入這場轟轟烈烈的鬥爭。
千里馬運動千里馬運動
1958年6月,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處正式發出了“跨上千里馬,向社會主義賓士前進”的號召,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廠礦學校都開展轟轟烈烈的“千里馬運動”。
千里馬作業班運動有統一的標準,達到了相關標準,便可授予“千里馬作業班”這一稱號。
千里馬作業班運動,很快擴展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所有部門,並且超出作業班範圍,許多車間、工廠、合作農場、學校等都達到標準,榮獲“千里馬”和“雙重千里馬”的稱號。
千里馬作業班運動的基本任務,是做好人的工作,做好設備和材料的工作,做好書的工作,即搞好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是朝鮮勞動黨規定的社會主義時期繼續革命的基本內容。千里馬運動在朝鮮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深入發展,1975年千里馬運動發展成為爭取三大革命紅旗運動,有力地推動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榮獲“三大革命紅旗”的單位不斷湧現。

影響

後來千里馬運動成為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推動力,成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在這個運動過程中打破了保守和消極情緒及技術神秘觀點,把黨的關於大膽地想大膽地實踐的號召付諸實踐。 在此期間,降仙煉鋼廠成為千里馬的故鄉,在廠名前冠以千里馬,發展成為具有年產100萬噸的能力的千里馬鋼鐵聯合企業,如今生產各種型號的鋼材和無縫鋼管、鋼索等。 進入20世紀70年代,千里馬進軍更深入發展成為思想、技術、文化的三大革命,在這些年月里江西區金星拖拉機綜合工廠僅奮戰一年就擴建成使生產能力增長了十倍的大型自動化廠。另外,南浦冶煉綜合企業、南浦造船聯合企業、南浦玻璃聯合公司等大規模工廠也發生重大的變化。

結果

朝鮮的經濟發展第二個時期,即1961——1986年的朝鮮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時期。朝鮮首先制定了第一個七年計畫。基本任務是:“靠已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全面開展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此期間,國際形勢非常相當複雜,於是朝鮮進行了調整,加強了國防力量,實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並舉”的方針,為此,把7年計畫延期3年,一直推到了1970年。到1970年,朝鮮全面完成了7年計畫的任務。金日成宣布:“朝鮮已光榮地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已從遠遠落後於現代技術文明的殖民地農業國轉變為擁有現代化工業和發達農業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1970年末,朝鮮勞動黨提出了新的6年計畫。然而,因為6年計畫的指標過高,出現了不平衡現象,甚至一部分經濟部門出現了緊張狀態,一部分加工工業部門未能保證生產,基本建設也受到不少阻礙。因此,朝鮮把1977年定為“緩衝年”,收效良好。就在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僅是可憐巴巴的245元(而且還是人民幣),朝鮮卻已達到約600美元,遠遠高出中國。在此期間,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多次提高職工工資,降低商品價格,並多次減免稅收,最終免除了除關稅以外的所有稅收。朝鮮還實行免費住房、免費教育、免費醫療,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保障,1975年開始,全國普遍實行了十一年制義務教育。
但是朝鮮追求高速經濟的情況愈演愈烈時,卻樂極生悲。第二個“七年計畫”開始實行後,朝鮮建設了許多規模龐大的重、輕工業基地,完善了工業的內部結構,建了許多現代化的工廠企業,還在城市和鄉村建設了許多紀念碑式的建築物和住宅。1987年4月,朝鮮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三個7年計畫。“三七計畫”的基本任務是:“繼續加速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為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打下牢固的物質基礎。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促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決定性地提高生產力,圓滿解決人民的衣、食、住問題,使人民能夠吃米飯、喝肉湯、穿綢緞、住樓房。工農業總產值分別增長90%和40%,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分別增長80%和70%,國民經濟水平進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但“三七計畫”到1993年結束時,幾乎成了玩笑,人們不但沒有穿上綢緞,連粗糙的混紡布也不能滿足需要,日用消費品嚴重匱乏。糧食連年歉收,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說吃米飯、喝肉湯了,糧店的糧食經常斷銷,民眾半飢半飽。
根據《朝鮮與韓國的人均GDP對比表》對比數據,時間橫跨44年(單位:美元)均按實際可比價格計算。 1960年:朝鮮253---韓國82 韓國不足朝鮮的1/3;1970年:朝鮮400---韓國410 韓國追過朝鮮;1980年:朝鮮700---韓國1592 韓國是朝鮮的2倍多;1990年:朝鮮980---韓國6482 韓國是朝鮮的6.5倍;2007年:朝鮮957----韓國19624 韓國是朝鮮的20倍。

意義

後來千里馬運動成為朝鮮的象徵,在朝鮮歷史上,稱這個時代為“千里馬時代”,世人稱朝鮮為“千里馬朝鮮”。1961年4月15日在平壤市萬壽台崗上建立了象徵千里馬運動的“千里馬銅像”。今天,高聳入雲的這座銅像反映了朝鮮人民要以跨上千里馬的氣勢進行新的大進軍的堅強意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