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院道觀

十方院道觀

十方院道觀位於河北省鹿泉市幸福橋南。鹿泉市原名獲鹿縣。據縣誌載:「金闕宮,即十方院,在西門外……康熙七年( 1668 年),知縣唐彝、道人唐國琇、張志貴建。」但是,近年來文物專家發現該廟元辰殿後牆的裝飾檐瓦形制是元朝的,據此,該廟可能最早建於元朝。十方院古樹參天,綠草如茵,花果滿院。藥王殿前腰粗三圍的唐柏拔地而起。而那棵有著300多年樹齡的臘梅,則展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方院道觀
  • 地理位置:河北省鹿泉市幸福橋南
  • 建於:康熙七年
  • 性質:道觀
簡介,建築特點,歷史記載,後記,

簡介

鹿泉市在1994年以前稱作獲鹿縣。縣城西矗立著重檐九脊歇山頂的威遠門。門外向東流淌著一條太平河,河上橫跨著一座幸福橋,橋頭順南直通向黃琉璃瓦頂牌坊式的三券門,門旁飄拂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兩面旗幡,門楣上書三個大字——十方院。這就是河北省著名的道教宮觀。
大門大門

建築特點

進院門後,迎面是靈官殿,往裡面是五脊歇山頂、四周迴廊式的玉皇殿,台階、前檐、拱橋頂式的三祖殿。從三祖殿兩旁甬道穿過,就到了最裡面的三清殿。這些主要建築均分布在中軸線上,屬我國古建築中的典型模式。東路建有藥王殿、慈航殿,西路有財神殿、城隍殿、元辰殿。整座院落形制嚴謹,高低錯落有致,規模宏闊。
1996年春,鹿泉市政府遵循黨的宗教政策,認真調查研究後,做出了“同意十方院重新作為道教場所,將房產移交道協”的決定。隨後,民政宗教等方面大力支持道協的恢復建設,時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北京白雲觀監院、河北道教協會會長的黃信陽親自指導建設。經過多方努力,一年後,歷經蒼桑的十方院重又煥發青春。
十方院道觀
十方院道觀
十方院道觀

歷史記載

據獲鹿縣誌載:金闕宮,即十方院,在西門外,清幽僻靜,近城勝地也。康熙七年,知縣唐彝,道人唐國琇、張志貴建。”距今334年。但是,近年來文物專家發現元辰殿(斗姥殿)後牆的裝飾檐瓦形制,是元朝的。按此推算,其始建年可追溯至1368年前,比縣誌記載早300年。
自古以來,石碑大多是寺廟的創建碑、重修碑和墓地的墓碑、墓誌石等,記錄自然災害的碑文很少。鹿泉市到目前為止僅發現了兩塊這樣的石碑,都是記載自然災害的。藥王殿前牆上鑲嵌的地震碑,記錄的是清光緒年間十方院震後重修的碑文。這塊石碑現被文物部門收藏保管。
十方院古樹參天,綠草如茵,花果滿院。藥王殿前腰粗三圍的唐柏拔地而起。而那棵有著300多年樹齡的臘梅,則展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每逢寒冬時節,爛漫的黃花掛滿了枝幹,濃郁的香氣生髮開來,滿院清香,讓踏雪而來的遊人沉浸在了春天的氣息中,堪稱一枝獨秀雪梅景。觀景生情的文化名人簫玉,慕名題詩:“十方仙客地,聞道臘梅開。踏雪尋幽境,歲歲冰魂來”。這株春夏葉綠、冬開黃花、花落籽少的臘梅,在1999年6月一反常態,露出了驚世的美艷,綠葉叢中,綻開了一枝枝淺黃色的梅花,掩映著一丁丁含苞待放的蓓蕾,還隱匿著一粒粒色與葉同、人們極難發現的籽苞,形成了葉茂、花榮、籽盛同時掛樹的罕見奇觀,慶賀著澳門回歸、繁榮昌盛的中華世紀景象。
十方院道觀
十方院道觀

後記

道教則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文化凝聚力的源泉活水,無自身宗教,非但文化體難以整合,而且也經受不住必然發生的外來侵蝕。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以一種自然得盡乎本能的態度,維護自身的語言和宗教,這種態度可能表現在知識精英的自覺意識中,也可能表現在尋常百姓自然而然的生活中。事實證明,這種維護自身語言和宗教的態度,對於民族文化維新以及社會發展,非但不是障礙,反而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推動一個民族將自身的文化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在承先啟後的中國道教道路上開拓前進。如此想來,也體現本民族文化和開放前景的雙重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