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理論體系

區域經濟理論體系

《區域經濟理論體系》是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秀山、張可雲。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經濟理論體系
  • 作者:陳秀山,張可雲
  • ISBN:9787100038508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3-12-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導論:區域經濟學與區域經濟理論,企業區位選擇理論:區位因素與區位決策,新古典區位理論:運輸費用的作用,區位模式和區位結構理論,區域產業結構理論,區域經濟成長發展的決定因素及輸出基礎理論,古典區域經濟成長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極化理論,新增長與區域創新理論,區域分工與要素流動理論,產業梯度轉移與區域經濟格局演變理論,區域經濟干預理論,

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理論與方法的套用性經濟學科,其基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活動的空間組織規律, 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繫與相互制約關係,並制定區域經濟政策,進行區域經濟管理,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協調區域經濟關係.也可以說, 其立足於區域經濟的增長與發展,著眼於區域經濟活動在結構、空間和組織上的最最佳化,著重於對區域經濟問題的總體、綜合和動態的研究,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在複雜的區域經濟系統中完成這些任務, 不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多方面專業人員協同作戰,而且在理論研究中也需要有多門學科理論的配合. 因此區域經濟理論體系的構建必須吸收微觀經濟與巨觀經濟理論、人地關係理論、古典區位理論、地域生產綜合體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等傳統理論的精華,借鑑當代系統科學、行為決策科學和管理科學理論的研究成果,以期形成以區域經濟發展為核心的區域經濟理論體系.按照這個要求, 區域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體系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層面
1)哲學層面,即統領中國區域經濟科學研究的思維的基本哲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辯證法等.
2)基礎理論層面,即闡述區域經濟活動規律的基礎理論:包括微觀巨觀經濟理論、人地關係理論、系統科學理論、行為決策科學理論和管理科學理論等.
3)基本理論層面,即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關係進行調節和最佳化的理論:包括經濟地域分工與貿易理論、區域經濟成長與發展理論、區域空間作用與結構理論、區域經濟政策理論和區域經濟管理理論等.
4)方法論層面,即區域經濟的計量化實證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區域經濟的計量模型和區域政策效應的測度等,包括描述統計、回歸分析、數字分析、過程分析、系統分析、決策最佳化技術等方法套用於經濟基礎分析、區域投入產出分析、空間均衡模式等內容。

編輯推薦

區域經濟學是目前我國經濟學門類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新型套用經濟學科之一,由於社會需求巨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任務繁重,教學和研究隊伍正在日益擴大。然而,作為一門相對年輕的套用經濟學分支學科,在各方面還不盡成熟,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系列教材。正是基於這種狀況,我們著手撰寫、陸續出版這套教材。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所(原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是國內設立的第一個區域經濟教學與研究機構,也是全國最早確立的兩個區域經濟學博士點之一,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長期以來,我們努力堅持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學風,力求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在長期的學術交往與合作中,得到了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許多支持幫助,深受同行關注,也期望我們在研究生層次的教材建設方面做出貢獻。這些都是我們決定編寫這套教材的重要動力。
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工程”,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保證學科的持續發展。這套系列教材是我倡議編寫的,得到了全所教師的一致回響。為了編好教材,我們曾多次進行了封閉式研討。每本教材的大綱都是先由責任人擬定初稿,經集體討論,提出修改補充意見,最後確定下來。參加編寫的教師都是我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顯著的科研成果,他們都具有博士學位,大多數曾遊學國外在著名學府學習或研究。精幹的隊伍為編好這套教材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我來撰寫總序,並不表示我的學術水平比他們高,而僅僅是因為我作為所長擔負了組織協調工作。
全套教材總計六本:區域經濟理論、區域經濟分析方法、區域經濟政策、區域經濟規劃、區域融資與投資環境評價、中國區域經濟問題研究。這些內容也是我所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此外,城市經濟學和城市規劃等課程也在專業課之列,因為以後還要編寫城市經濟與管理系列教材,故未列入其中。
編寫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系列教材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們參考了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內容和結構上進行了新的開拓和探索。由於能力所限,加之時間緊迫,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批評指正。在此,我們要感謝商務印書館,作為我國最富盛名的出版機構之一,他們對本套教材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圖書目錄

導論:區域經濟學與區域經濟理論

1.1 區域的含義與區域的劃分
1.2 區域經濟中的行為主體
1.3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任務與內容體系

企業區位選擇理論:區位因素與區位決策

2.1 區位與企業的經營成果
2.2 區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2.3 區位選擇因素概述
2.4 本章小結

新古典區位理論:運輸費用的作用

3.1 運輸費用和價格
3.2 運輸費用最小的區位
3.3 運輸費用、產量和生產技術
3.4 運輸費用和區域壟斷
3.5 運輸費用分析的普遍性套用
3.6 本章小結

區位模式和區位結構理論

4.1 分散的和集中的區位模式
4.2 中心地理論
4.3 勃溫特對區位結構理論的整合
4.4 聚集效應的經濟學分析
4.5 外部效應的區域經濟政策合義
4.6 本章小結

區域產業結構理論

5.1 區域產業結構的演變與最佳化
5.2 區域專業化產業與主導產業選擇
5.3 區域經濟基礎理論與乘數效應
5.4 基礎部門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乘數估算方法
5.5 區域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分析
5.6 本章小結

區域經濟成長發展的決定因素及輸出基礎理論

6.1 經濟成長與發展的決定因素
6.2 區域間經濟成長與發展的相互作用
6.3 輸出基礎理論
6.4 本章小結

古典區域經濟成長理論

7.1 一個區域的經濟成長: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基本模型
7.2 通過要素流動實現均衡增長:兩區域模型Ⅰ
7.3 通過區際貿易實現均衡增長:兩區域模型Ⅱ
7.4 對新古典區域經濟成長與發展理論的評價
7.5 本章小結

區域經濟發展的極化理論

8.1 極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
8.2 極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8.3 倒U模型:從極化走向均衡?
8.4 本章小結

新增長與區域創新理論

9.1 新增長理論的主要內容
9.2 區域創新理論
9.3 柔性生產與新產業區
9.4 本章小結

區域分工與要素流動理論

10.1 區域分工的性質與影響因素
10.2 區域分工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10.3 區域要素流動理論
10.4 本章小結

產業梯度轉移與區域經濟格局演變理論

11.1 產業轉移和技術傳播的基礎
11.2 梯度理論
11.3 區域技術傳播理論
11.4 區域趨同理論
11.5 區域空間組織理論
11.6 本章小結

區域經濟干預理論

12.1 區域經濟與政府作用
12.2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中的政府干預思想
12.3 區域經濟關係協調理論中的政府干預思想
12.4 本章小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