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

北道

北道區(現已更名為麥積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屬黃河流域,處渭河中游。東接陝西省寶雞、鳳倒,南鄰兩當、徽縣、秦城區,西連甘谷縣,北靠秦安、清水縣。東西最長120公里,南北最寬50公里。總面積3486平方公里。轄19個鄉、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5418人,農業人口4438849人,民族16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蒙、藏、滿、維吾爾、東鄉、土、土家、朝鮮、彝、瑤、錫伯、裕固、布依、壯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道區
  • 面積:3486平方公里
  • 人口:555418人
人口位置,歷史沿革,自然地理,社會事業,城市建設,

人口位置

北道區政府所在地北道埠是隴上重鎮,稱謂甘肅的東大門,是輻射三省六地市的商貿中心和甘肅隴東南的物資集散地,人曰“旱碼頭”。北道區城鎮建設發展較快,旅遊服務、交通運輸、餐飲娛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並有廣闊的前景,常住人口約7.3萬人。
北道埠在隴海線天水站之濱,華雙公路中段,為甘肅省隴南地區物資集散地,麥積山旅遊區下榻處,通過方便,物資豐富。社棠鎮為輕紡和機械工業中心;馬跑泉鎮為農副產品交流、蔬菜交易重鎮。也是赴麥積山風景區的必經之路。社棠鎮常住人口約33425個左右,甘泉鎮常住人口約30132人左右,馬跑泉鎮常住人口約53584人之多。

歷史沿革

北道區歷史源遠流長,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渭河和藉河孕育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早在6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人文始祖伏羲在這裡畫八卦、建書契、制禮儀、教佃漁,肇啟了古老的東方文明。春秋秦武公(公元前688年)始設定 縣,秦統一後,改名為上 ,這是我國有史可考的最早設定的縣制行政單位,至今已有2691年的歷史。自這裡始置 縣以來,歷代王朝都很重視這塊“風水寶地”,在境內置縣設道,制州建廳,突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視之為隴右重地。漢朝設定望垣縣、罕縣、綿諸道;魏晉後為上 縣;唐、宋、元屬成紀縣;明、清歸秦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設縣,定名天水縣。
1949年8月天水縣解放後,縣城(今秦城區)析置為天水市,縣城以外農村為天水縣。天水市、天水縣俱隸屬甘肅省天水專區。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1961年12月,縣、市分設,天水縣縣治臨時設在今秦城區,1962年7月遷至北道埠。1984年9月天水市轄區擴大,境內中部5鄉(馬跑泉、社棠、二十里舖、甘泉、麥積)及北道鎮組建北道區,其餘仍為天水縣。區、縣均隸屬天水市(時天水市由原縣級市升副地級市,轄秦城區、北道區及天水縣)。1985年4月,北道區撤銷,屬地仍歸天水縣。1985年7月,天水撤地建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原天水縣,設立北道區。

自然地理

天水市北道區位於甘肅省及天水市的東南部,東接陝西省寶雞市,南鄰秦城區、兩當縣、徽縣,西靠甘谷縣,北連清水縣、秦安縣。地處東經105°25′~106°43′,北緯34°06′~34°48′之間,東西長123公里,南北最寬處50公里,最窄處不足5公里,全區總面積3452平方公里。
北道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MJ/M2,全年無霜期170多天。
北道地跨長江、黃河流域,以秦嶺為分水嶺,嶺北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積218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2.6%。渭河在境內長181公里,較大支流有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嶺南為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內主要支流有紅崖河、花廟河和白家河。

社會事業


街道進一步加大了對城鎮低保戶的審查力度,截止2009年底,轄區享受低保人員總戶數為3172戶,總人數 7873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各項補貼1500餘萬元,從而確保了這部分人員基本生活的穩定。同時年初對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138戶,231人及時進行了清理清查;對新申請的81戶,226人嚴格審核,及時上報,從而實現了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環、動態化管理;對轄區798戶享受城鎮廉租房補貼的住戶共發放補助金240餘萬元;全年共對110餘戶參保患者報銷醫療費用90餘萬元,從而切實減輕了這些人員的經濟負擔;對轄區參戰參試人員、孤寡老人、殘疾人、轄區特困戶、傷殘軍人及社會-分別進行了慰問和臨時救助,先後共救助了68戶232人,前後共發放各種撫恤金、慰問金86萬餘元及物品若干。通過這些措施,確確實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贏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好評。社會勞動保障方面共接收企業退休人員4850人,對轄區七個社區的居民失業、就業、勞務輸出、技能培訓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登記造冊並錄入微機,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積極落實了各種優惠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338個,月發放崗位補貼7.4萬多元,辦理《再就業優惠證》1620多本;新增就業人數553人,其中下崗失業再就業197人。
-

城市建設


辦事處地處麥積區主城區,是全區經濟、商貿、文化的中心,也是區三城聯創的重要成員單位,承擔著大量的 工作,壓力極大。對此,各社區要狠抓“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落實,進一步強化周檢查、月評比制度,利用區上開展的“社會衛生日”活動,廣泛發動轄區居民、低保戶、公益性崗位人員進行環境衛生大掃除,及時清理死角垃圾及“牛皮癬”,徹底根除髒、亂、差現象,以乾淨、整潔的市容市貌確保“三城聯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三城聯創”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綠化工作上,按照市、區三城聯創辦及綠化辦的相關會議精神,街道辦承擔著轄區12家單位綠景工程和庭院綠化達標任務的貫徹落實,這一項硬指標完成。利用即將來臨的春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督促相關單位採取各種方式,全面完成綠化達標任務。區上加大了對舊城及棚戶區的改造力度,在全區確定了18個片區的改造工程。實施了西環道、農機公司、輕工二部招待所及鋼材市場等片區的拆遷。以及實施的火車站以東、東工房片區的開發改造工程,焦化廠社區市場建設和北道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拆遷建設工程;街道理順情緒,確保該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