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渡鎮

北舞渡鎮

北舞渡鎮位於漯河市西35公里,舞陽縣城北25公里處,北距許昌市45公里,西距平頂山市36公里。鎮區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環抱,省道許泌路和時南路在鎮區交匯。全鎮轄20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鎮域面積43.2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舞渡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舞陽縣
  • 下轄地區:轄20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95
  • 郵政區碼:462412
  • 面積:43.2平方公里
  • 人口:3.3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 火車站:漯河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L
北舞渡鎮介紹,沿革,詳細介紹,悠久歷史,現狀發展,道路建設,教育設施,特色產業,文化古蹟,著名小吃,胡辣湯起源,胡辣湯食材,胡辣湯特色,胡辣湯發展,

北舞渡鎮介紹

北舞渡鎮位於舞陽縣北部,沙河南崖的沙灰河交匯處。北有侯集、南有馬村、西有章化、東有蓮花等鄉鎮。面積43.2平方千米,人口3.37萬人(2006年)。其中鎮區面積2.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官廳街、田李、鹿店、蒿莊、鹿莊、鄭李、文昌街、軍張、中山街、順河街、東魏、仲張、西大街、黃莊、左溝、坡楊、尚莊、賈湖、泥河王、菜園劉20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漯平、許泌公路在鎮中穿過。古蹟有清代山陝會館彩牌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賈湖遺址及古墓群。明清時代為水陸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現在是縣北部的貿易中心。
[代碼]411121102:~201官廳街村 ~202田李村 ~203鹿店村 ~204蒿莊村 ~205鹿莊村 ~206鄭李村 ~207文昌街村 ~208軍張村 ~209中山街村 ~210順河街村 ~211東魏村 ~212仲張村 ~213西大街村 ~214黃莊村 ~215左溝村 ~216坡楊村 ~217尚莊村 ~218賈湖村 ~219泥河王村 ~220菜園劉村

沿革

古稱定陵。據史書記載,距這裡西3千米的東不羹城為西周時的東不羹國封地,春秋末,楚滅不羹。戰國至漢代改為定陵城,到東晉後燕將慕榮農討賀耕於定陵毀棄此城,後移至現在沙、灰河交匯處的北舞渡鎮。東晉以後,北魏在此設定陵郡,東魏、北齊、隋唐設北舞陽縣,至唐開元縣廢遷回現在的舞陽城。元大德年間,舞陽與葉合併改為北舞渡巡檢司。
民國初年設定陵區,1931年改為舞陽縣第七區,1950年改為北舞渡區,1958年建北舞渡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文昌街、中山街、西大街、順河街、泥河王、菜園劉、尚莊、賈湖、坡楊、左溝、東魏、冢張、黃莊、鄭李、鹿莊、蒿莊、鹿店、田李、軍張、崔莊20個行政村。

詳細介紹

北舞渡鎮曾是豫中貨物集散地,史載:“北通汝路,南聯宛襄……江南山貨,東方海鹽,由此中轉。”明清兩代,北舞渡鎮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成為水陸交通要道,“陸行者易舟,舟行者易樂”,"山陝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鼎盛時期,北舞渡鎮的商號多達500餘家,素有“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其時北舞渡被譽為中州巨鎮,名揚周邊數省。明清兩代,北舞渡鎮擁有“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的盛名。統計下來,北舞渡鎮曾作為舞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1700多年。
舞陽北舞渡鎮百度地圖
北舞渡鎮現在還是舞陽縣北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現在已構築了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金山大道綜合市場、步行一條街、名吃一條街、大型集貿市場、木材市場、蔬菜批發市場各具特色,已初步形成農村商業超市,為商貿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幾千年來,漯河航運的發展,經歷了盛衰起伏的滄桑變化。它隨著金戈鐵馬的戰爭萌芽於西周,發展於漢晉,興盛於隋唐,經曆元明清。“填不完的北舞渡”開啟了漯河商業航運的繁華和昌盛,而至京漢鐵路通車之後,“水旱碼頭”的漯河又開始繼往開來書寫新的篇章和新的輝煌。
北舞渡是中州歷史名鎮,原名北舞鎮,古稱定陵鎮,是周代東不羹國所在地(鎮西有故城)。春秋時屬楚,戰國時屬定陵縣,北魏設定陵郡(轄三縣),隋唐改北舞縣,元改北舞鎮巡檢司,作為舞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一千七百餘年,明清時稱北舞渡鎮,後又稱沙河渡。北舞渡鎮民國初年設定陵區,1931年改為舞陽縣第七區,建國後,1950年為北舞渡區,1958年成立北舞渡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公社改鄉為北舞渡鄉198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改為北舞渡鎮。2000年5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鎮。
北舞渡鎮早在明清時期,就素有“水旱碼頭”、“小漢口”、“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是豫中貨物集散地“中州名鎮”。北舞渡文化源遠流長,鎮轄內名勝古蹟12處,誘引文人墨客、商賈藝人云集。山陝會館始建於清道光十年,館內有春秋樓大拜殿建築群體等;彩牌樓造型精湛、獨具風格,屬省一級保護文物;賈湖遺址屬新古器時代裴李崗文化遺址,在此出土的賈湖骨笛,被譽為“中華第一笛”,被稱為人類文明的重大發展。賈湖文化的發掘,把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3000年,該遺址屬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重點保護開發項目之一。另有樊噲廟、中國第一當鋪等名勝古蹟更加重了北舞渡的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悠久歷史

北舞渡是中州歷史名鎮,原名北舞鎮,古稱定陵鎮,是周代東不羹國所在地(鎮西有故城)。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及清代一些地方志記載:北舞 渡鎮春秋時屬楚地,戰國時屬定陵縣,隋唐時改為北舞縣,元代改為北舞鎮巡檢司,明清時屬舞陽縣。在北舞渡鎮的二郎廟內,刻於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 的碑文《護國聖烈惠靈顯仕佑仕王重修廟記》中說:"去縣北六十里,有鎮曰北舞……南北二鎮,千有餘家,皆有文廟書院,士夫宗文,行忠信之教……"當時北舞 渡鎮的繁華盛況從這篇碑文中可見一斑。北舞渡鎮曾是豫中貨物集散地,史載:"北通汝路,南聯宛襄……江南山貨,東方海鹽,由此中轉。"明清兩代,北舞渡鎮 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成為水陸交通要道,"陸行者易舟,舟行者易樂","山陝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明清兩代,商業經濟達到鼎盛時期,山陝商人云集 此地,鎮臨汝水(沙河),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南連荊楚,北通鄭卞,江南百雜商貨,沿海蘆鹽水產由此吐吞中轉。鼎盛時期,北舞渡鎮的商號多達500餘家, 素有"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其時北舞渡被譽為中州巨鎮,名揚周邊數省。北舞渡鎮擁有"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的盛名。可謂“市 面繁盛,甲於諸邑”。1905年,隨著京漢線的開通,這裡的交通優勢逐漸東移,商戶逐漸移至漯河,北舞渡也就日漸衰落了。統計下來,北舞渡鎮曾作為舞陽縣 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1700多年。明清時稱北舞渡鎮,後又稱沙河渡。北舞渡鎮民國初年設定陵區,1931年改為舞陽縣第七區,建國後,1950年為北 舞渡區,1958年成立北舞渡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公社改鄉為北舞渡鄉198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改為北舞渡鎮。2000年5月被確定 為省級重點鎮。
北舞渡鎮北舞渡鎮
北舞渡鎮早在明清時期,就素有“水旱碼頭”、“小漢口”、“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是豫中貨物集散地“中州名鎮”。北舞渡文化源遠流長,鎮轄內名勝古蹟12處,誘引文人墨客、商賈藝人云集。 山陝會館始建於清道光十年,館內有春秋樓大拜殿建築群體等;彩牌樓造型精湛、獨具風格,屬省一級保護文物;賈湖遺址屬新古器時代裴李崗文化遺址,在此出土的賈湖骨笛,被譽為“中華第一笛”,被稱為人類文明的重大發展。賈湖文化的發掘,把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3000年,該遺址屬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重點保護開發項目之一。另有樊噲廟、中國第一當鋪等名勝古蹟更加重了北舞渡的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北舞渡鎮北舞渡鎮

現狀發展

2002年,全鎮大力發展大田蔬菜,建蔬菜大棚,推廣優質糧種植。全鎮畜牧養殖呈現出“兔、羊、豬、牛、雞、魚”齊前頭並進的發展勢頭。全鎮形成長毛兔養殖規模小區13個,養兔、牛、豬、雞規模小區12個,堅持“民營興鎮”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鎮工高戶600多家,投資在50萬以上的民營企業發展到近100家。再生紙廠、鎮麵粉廠、再曉木業加工等一批骨幹企業發展迅猛,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北舞渡鎮具有以下十方面的發展優勢:
省級扶貧開發重點鎮的優勢
北舞渡鎮作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鎮,可以得到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以工代賑項目、扶貧貸款等方面的政策、資金支持,將有效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省級重點鎮優勢
北舞渡鎮是省、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具有強大的品牌優勢和上級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強大的後備力量。
交通優勢
許泌、時南兩條省道在鎮區交匯,構成了交通“十字架”,成為舞陽北部的交通樞紐,便利的交通為小城鎮快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歷史優勢
北舞渡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山陝會館、彩牌樓、典當行、樊噲廟等省級保護文物,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使北舞渡鎮更具鮮活生命力。
北舞渡鎮北舞渡鎮
商貿優勢
北舞渡歷史上就是商貿名鎮,有著濃厚的文化積澱,且現已構築了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是舞陽北部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和小商品集散地。
區位優勢
北舞渡鎮環境優美,沙河、灰河、泥河環抱全鎮,200畝的賈湖風光秀麗,為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
產業優勢
經過近幾年發展,已形成畜牧養殖、木材加工、蔬菜生產和商貿流通四大主導產業,具備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名吃優勢
各類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遠近聞名,吸引著八方來客,產生了巨大的品牌效應。
城鎮基礎優勢
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功能日漸完備,為小城鎮建設打造了硬環境。
人氣優勢
北舞渡鎮政通人和、社會文明,人氣旺盛,全鎮上下有幹大事、創大業的勇氣和毅力,具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頑強作風和鬥志。

道路建設

道路建設成效顯著,全鎮20個行政村全部有油路與省道相通,省道、縣道、鄉道與村道縱橫相連,四通八達,構成了優越便利的交通網路。北舞渡鎮於2001年成立了鎮自來水公司,自業水入戶已有500多家,完成了3500門程控電話擴容工程,電話入戶率已達65%以上,同時,完成了鎮有線電視台和縣有線電視網路中心聯網工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以上。鎮區南北主要大道金山大道高標準修建了2200米排水工程,路燈安裝及道牙彩磚鋪設和行道樹的栽植已全面完成,鎮區形成了白天綠樹成蔭,晚上燈火相映的街道美景,順河街道主要排水排污工程已開始發揮作用,全鎮大小橋涵共有50多座,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確保了農業旱澇保收。在2002年,全鎮開發建成了10200畝的生態園林,使北舞渡鎮創辦了綠色氧吧、綠色銀行,較好地改善了生態環境。鎮區形成了四縱(金山路、石頭街、中山街、文昌街)四橫(開發路、步行街、市場路、順河街)八條道路為支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發展格局。
北舞渡鎮北舞渡鎮

教育設施

北舞渡鎮教育基礎設施日漸完備,學校布局更為合理。全鎮有高級中學一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7所。鎮政府於2001年與市宋慶齡基金會聯合辦成了一座設施齊全,標準較高的鎮直幼稚園,各中國小校都配置了較為完備的教學設備。北舞渡鎮一中建成了市“田徑訓練網點”、市“田徑訓練中心”、省市“田徑傳統項目學校”。該校1997年和2000年兩次被評為全國業餘訓練先進單位和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鎮建有一所集預防、保健、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2002年鎮區高標準的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使孤寡老人真正能老有所養。建成了占800畝的鎮蔬菜批發市場、商貿一條街、名吃一條街等,占地200畝的民營工業園區已有3家大型企業入駐,為全鎮商貿業的快速發展營造了硬環境。

特色產業

北舞渡鎮根據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市場專業化”和“一街一業,一街一品”的思路,著力培育長毛兔購銷、木材深加工、蔬菜生產批發、糧食加工、商貿流通和名優小吃等特色產業。充分利用“豫南長毛兔養殖第一鎮”的優勢,建立和規範了中原兔毛市場,年購銷兔毛在200噸以上。以時南公路北舞渡境西段為軸心,規劃建立了大型木材購銷加工園區,依託鎮高效農業示範園,在時南公路北舞渡境內東段建立了舞陽北部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根據名鎮優勢,憑藉人流物流客流雲集的天然區位優勢,整修了“兩街三路”(步行街、名吃街、開發路、金山路、市場路),規範了五大專業市場(百貨批零市場、糧食市場、木材市場、兔毛市場、蔬菜批發市場),形成產業市場化、特色化發展格局,特色產業的優勢日漸突出。
北舞渡鎮北舞渡鎮

文化古蹟

河南清代牌樓建築之冠
山陝會館是秦晉商人接客迎仕,交際聯誼,同鄉集會的場所,由於北舞渡便利的水陸優勢,山陝商人看中此地商機,紛紛在此投資經商,並解囊捐資,興建而成。據碑石記載,這裡在清雍正年間就已開始興建,乾隆十八年時這裡就有春秋樓、大花樓,戲樓、大殿、鐵旗桿、鐘鼓樓、照壁……等建築。由於蒼桑巨變,歲月衽冉。這裡往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金碧輝煌的會館現僅存牌樓拜殿及左、右配殿。牌枋居予會館的中部、立於拜殿前與拜殿位於同一中軸線上,為三間、五樓、六柱,柱不出頭或牌樓建築,柱子排成工字形,邊柱斜出,邊柱與中柱成三角形狀,使兩邊的次樓成斜出的歇山頂。主次樓均用灰色筒板瓦覆蓋。主樓正脊用八節透雕花卉的脊筒組成,大吻吞脊前視。正脊中央矗立著造型優美、玲瓏秀麗的重詹樓閣式脊飾。樓閣兩邊為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駝珠奔獅,這些華麗的脊飾,更使樓貌增輝。主樓的垂脊與戧脊亦由透雕花卉的脊筒組成。脊端飾有造型生動的張口或閉口的垂獸和戧獸。戧脊外的岔脊,由筒瓦扣合而成。並用一微微翹起的勾頭瓦代替岔獸。次樓脊吻的構成情況基本與主樓相同。整個樓頂屋面曲線緩和,樓檐層層疊疊,翼角高高升起,婀娜多姿,翩翩欲飛。
主樓額枋下使用雕刻有花卉的變形花牙子騎馬雀替,雀替之上為小額枋。正面精雕著山水、奔獸,背面浮雕有纏枝花卉。其上為兩層花板,透雕山水、林木、人物、建築和花牙子、浮雕獅子、繡球和奔走的麒麟、寬大的龍鳳板中央懸掛“浩氣英風”匾額。龍鳳板上復置額枋。枋正面透雕二龍戲珠,背面透雕兩雙展翅翱翔的鳳凰。額枋上置斗拱,平身科五攢,皆十一踩出四翹大斗為訛角斗,里外拽爪拱。除用單材素麵拱外,還有透雕纏枝花卉的花板形拱,駝峰形拱以及浮雕花卉,林木的標準形拱。用花板代替廂拱,耍頭雕成張口齜牙的龍頭。柱頭科斗拱正側面皆為九踩三翹計心造。耍頭亦為張嘴龍頭。主樓前後共有四根垂花柱,柱頭雕刻四個瓣形花卉。垂花柱上置平板枋。平板枋上的柱頭科,為三踩單昂,象鼻形昂嘴上雕刻三幅雲,耍頭雕刻成龍頭狀;平板枋上的平身科為三踩單昂,耍頭兩邊出45°斜拱,斜拱上雕刻象首耍頭。
次樓的額枋下雕刻花牙子騎馬雀替。小額枋正面浮雕寶瓶、花牙子等。小額枋之上為龍鳳板,板上的刻字現已不存。其上復置額枋,枋面透雕磙龍和纏枝花卉。枋上置斗拱,平身科三攢,皆九踩三翹,大斗為訛角斗。柱頭科的正側兩面各出九踩三翹計心造斗拱,柱頭科、平身科及垂花柱形制皆同主樓。
樓身的中柱和邊柱均為圓形,柱下置墊鼓形桑墩(柱礎)每根柱均有製作規整抱鼓石。中柱正面的抱鼓石上雕刻一昂首張口蹲臥的石獅,背面抱鼓石上雕刻一變形石獅。四根邊柱的抱鼓石上,無雕飾。牌樓下的工字形石條基礎,把玲瓏秀麗的彩牌樓高高托起,顯得更加巍峨壯觀。
拜殿位於牌樓後三間弧脊懸山頂,額枋上雕以龍鳳等圖案,梁架為三重,上飾彩繪,用材考究,屋面以筒、板瓦覆蓋。與前邊的牌樓前後呼應,渾然天成。
拜殿左右兩側為配殿。山陝會館是北舞渡中晚期商業繁榮的一個縮影。從現存的精美建築中仍能顯現出當年他繁華的身影。
山陝會館牌樓造型設計匠心獨具,木雕石雕遍及樓體,其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堪稱當作絕倫,是古代建築的瑰寶。由於工程浩繁艱澀,曾有魯班下凡助建的故事流傳於世,院內碑刻林立,松柏繁盛,是人們休閒、訪古的好去處。因其特殊的歷史、藝術價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載入《中國名勝辭典》。
天下第一當鋪 巨資修建的當鋪院
北舞渡鎮當鋪遺址
建於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的當鋪院位於北舞渡鎮東老街,相傳是當時的山陝巨商所修,後轉為天主教堂。舞陽縣第一個地下黨組織--時雨學社就在這裡成立。解放後,這裡又成為中共北舞渡區委所在地。如今,當鋪院的舊址上是北舞渡鎮的天主教堂。
趕到當鋪院時,天色已經不早。從房屋的外觀上可以看出,當年修建當鋪院的老闆是花了大錢的。據鎮上的老人介紹,建當鋪院的材料相當講究,從土坯的打制到合縫用的灰粉都嚴格按照當時最高的建築標準執行。相傳,當鋪院的修建是由巨商的兒子負責的,建成後,巨商之子請老爺子來驗收。老爺子趕到北舞渡鎮,圍著房前屋後轉了一圈說:"房子建得不錯,可惜沒法裝上軲轆運回老家。"兒子一聽十分不解,原來,興建當鋪院投資過大,巨商已經無力經營。無奈之下,剛剛建成的當鋪院一天未用就轉讓給了當地的天主教士。
資料顯示,當鋪院整個建築坐東朝西,面闊五間,是一座二進四合院。前過廳(代大門)、後過廳和大廳在一條中軸線上。過廳均為圓圈窗,窗下鋪青石,石上鐫刻有花草、捲雲、麒麟等圖案的浮雕。南北廂房進深4米,寬七八米。眼下,這組結構嚴謹的建築群只剩下一進四合院,前院廂房也已坍塌了三間。現在的當鋪院舊址是北舞渡鎮天主教徒的主要活動場所

著名小吃

胡辣湯起源

北舞渡胡辣湯:香辣小吃譽中原
北舞渡的胡辣湯起源於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當時山西、陝西省的商賈在此創建了一座山陝會館,會館落成後,大宴賓客,此間太原府的一名大廚做一道深受名流紳士稱讚的湯,這道湯就是胡辣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北舞渡的胡辣湯又分為閃家、丁家、呂家和宛家四個專業大戶,且門店外擴,生意紅火,在漯河胡辣湯市場獨樹一幟。
北舞渡的胡辣湯由勤勞的回民發揚光大。據老人講,傳統的胡辣湯是由大銅鍋盛裝的,嵌在一輛紅色推車上,下面用炭火煨著。賣湯人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湯鍋里攪三攪,啪”一碗熱氣騰騰的糊辣湯便盛好,遞在喝湯人手中。技藝高超的賣湯人是不會在碗邊留下湯汁的。北舞渡的胡辣湯分閃、丁、呂、宛四家,都很有名氣。如今,他們後人在鄭州、漯河、平頂山、許昌、襄城縣等開設的胡辣湯店(攤)已成為當地人們早餐的首選。

胡辣湯食材

北舞渡的胡辣湯以羊肉為主,燉肉胡辣湯肉爛湯鮮,香辣綿口,回味無窮,是30幾種中草藥加上燉肉、糊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大概也就這些,據說這個是秘方,除了本家的,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真正的配方的。正宗的北舞渡的味道就是好,讓人興奮。湯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湯凝重些,味道上講,北舞渡的由於用了較多的糊椒,辣味十足。胡辣湯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胡辣湯“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有麵筋、海帶絲、冬粉、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糊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蔥花等。做法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麵團,然後不斷加水“洗”出麵筋。水燒開後下麵筋,麵筋熟後將洗麵筋的水,也就是稀澱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盛到碗裡後,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著粘乎乎、香噴噴,酸辣可口,於吞咽之餘又有東西可嚼,十分滿足。特別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湯下肚,額頭上會滲出細細的汗來,身子暖了,胃口也開了。

胡辣湯特色

胡辣湯是中原地區的風味小吃。辣是它主要特徵,但那種辣並不象吃重慶火鍋那樣辣得讓你跳腳,而是辣在嘴裡,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這種湯一般都要加點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種原料的綜合反應,香、滑、綿、潤,真讓人百感交集呀,如果偶然再吃到幾粒煮得軟爛的花生米,那就更是喜不自禁了。
胡辣湯是河南小吃系列中的一絕。雖然它源於清代,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卻花樣不斷翻新。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無論是春、夏、秋、冬的清晨,當各大賓館酒店的大門還是緊閉時,胡辣湯的香味便已四散飄開,吸引著人們的食慾。臨街三間大棚,青磚鋪地,散放著數十隻桌凳。乾淨的碗筷,涌動的食客,火熱的場景。正宗的、有名氣的胡辣湯攤點前,總是擠滿了人,一碗難求啊。湯中多牛肉、羊肉,價廉味美,只需一元、兩元的,配以油餅、牛肉水煎包,食之開胃,通體大爽。盛湯師傅手法的嫻熟也是一道美眼早餐:一支大勺翻轉起舞,勺柄並不於掌中落實,只是輕執即丟;料碗橫排於面前,各有小勺置於其中,每盛一碗湯來,只需一勺,不漫不溢,加料時以指尖輕點,小勺飛起,料入湯中,整個過程只需三四秒鐘。觀者沉醉,食之更美。寒風襲人的冬日,你坐在胡辣湯攤點上,然後,你咀嚼著胡辣湯的餘味,會精神飽滿地把一天的事做完。胡辣湯另外的一種吃法,把半碗糊辣湯和半碗豆腐腦兒摻在一起,叫做“兩摻兒”。賣糊辣湯的常捎帶賣豆腐腦兒。拿小勺稍微攪和一下,豆腐腦兒的細膩、清淡、微苦澀與胡辣湯的粘稠、酸辣、鮮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

胡辣湯發展

為弘揚飲食文化,大力發展旅遊經濟,舞陽縣縣旅遊局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舞陽旅遊地方名優小吃”挖掘整理工作,由廣大消費者直接投票評選出了“首屆舞陽縣十大旅遊地方名優小吃”,北舞渡隆源齋閃記胡辣湯(清真)等這些帶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風味傳統的小吃順理成章獲此榮譽。日前,舞陽縣正式命名“北舞渡隆源齋閃記胡辣湯”等十家小吃為“首屆舞陽縣十大旅遊地方名優小吃”,並為這十家小吃頒發了獎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