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毛家莊村

北毛家莊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城東南5公里處。北依國有南冶煤礦,南與南毛家莊、東與南冶自然村相銜接,西鄰田家鋪。全村374口人,土地面積251畝。 據1989年2月所立村碑記載:明朝初年毛姓建村,以姓名村毛家莊,因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毛家莊。今毛姓已不存在,村中也無記載,唯有村南嶺的毛家林為佐證。現村中居住著張、任、李、郝4姓,其中張、任二姓居多。600多年來,全村祖祖輩輩,不分貧富,和睦相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毛家莊村
  • 人口:374人
清朝至民國初期,屬萊蕪縣故事保管轄;1941年5月歸新甫縣南冶區;1943年10月歸顏莊區;1958年10月歸萊蕪縣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並人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辦事處;1985年10月歸南冶鎮;2001年10月又並歸高莊街道辦事處。
20世紀70年代初,北毛村開始“農業學大寨”,農田裡到處紅旗飄飄,戰天鬥地的場面熱鬧非凡,打石壘堰,深翻土地,把零零碎碎的小丘陵薄地連成了一片片豐產高產田。1979年以前全村靠天吃飯,沒有一塊水澆田,後來利用“六七四”電廠(萊蕪發電總廠的代稱)閒置一眼機井安裝了灌溉設備,糧食才獲得了大豐收。由於年久失修,水位下降,該機井已停用多年。現新的支部班子成立後,廣泛爭取民眾意見,堅持實事求是,多方籌措資金,準備安裝配齊設施,重新利用。
村民自古以耕作為生,不善經商,年復一年,勉強溫飽。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藉助礦區優勢和形勢的發展需要,先後出現了一批個體運輸戶、屠宰戶、皮革加工戶、飲食服務戶等,有的在外地搞鑄造、建築裝飾、跑買賣等,逐漸富裕起來。1976年村里開始發展工副業項目,在村東建起了煉焦廠,公共積累達到了10多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村。現在95%的村民住上了瓦房,還有的建起了二層住宅樓。
北毛雖是個小村,但很早就有許多有志青年自願參加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張玉亮、張慶榮、張慶恩、任學義等為祖國的解放赴湯蹈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張玉秋在孟良崮戰役中光榮負傷,是二等革命傷殘軍人。張慶秀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享受副廳級待遇,現離休在家。任學貢早年參加革命,曾擔任荷澤軍分區副司令員,現離職休養。張玉亭參加了抗美援越,榮立三等功。張同玉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功。
北毛家莊人自古重視教育,人人崇尚文明。清代有太學生張月增,是村內最早的秀才。建國前,本村與南毛合辦私塾,後又合辦毛家莊國小。1945年後,先後由張玉凡、李建篤、張同富、張同順、張同信、張守君、張守明等教書育人,傳播文化。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300多人的村子已有30多人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其中1978年張同秀以優異成績被山東大學錄取,也是恢復高考後村里考上的第一個大學生。
北毛村在21世紀將會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