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民間文化研究

北歐民間文化研究

《北歐民間文化研究》是2012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文。

基本介紹

  • 作者:王傑文
  • ISBN:9787507740707
  • 頁數:344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7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北歐民間文化研究(1972-2010)》分年度介紹,行文中的時間表述均以被介紹年度為出發點)在這些貌似散亂的“大事記”背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近40年來北歐民俗學連貫的“學術譜系”與“問題意識”,其中反映了北歐乃至國際民俗學界的困境、挑戰、機遇與願景。因此,《北歐民間文化研究(1972-2010)》雖然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材料,但是,它也許可以幫助像我一樣在學習民俗學的過程當中充滿困惑的同學也未可知。

作品目錄

引言 從勞里·航柯主持北歐民俗學協會談起
第一章 北歐民俗學研究的新取向(1972—1981)
一、北歐民俗學協會的新定位(1972年)
二、北歐民俗學協會的幾項成果(1973年)
三、北歐民俗學傳統的延續與來自新大陸的新氣息(1974年)
四、歐洲民俗學的核心議題(1975年)
五、北歐民俗學學科體系的建構(1976年)
六、民眾詩歌與民間醫藥的研究成果(1977年)
七、“交流”成為北歐民俗學的關鍵字(1978年)
八、北歐諸國的民俗及其民族國家的建構(1979年)
九、民俗學的研究範式與歷史人類學(1980年)
十、傳統研究的研究傳統(1981年)
第二章 保護民俗(1982—1990)
一、敘述、認同與類型(1982年)
二、北歐民俗研究的新路徑、新起點與新任務(1983年)
三、尋找民俗的意義(1984年)
四、《卡列瓦拉》研究150周年(1985年)
五、中芬三江聯合考察(1986年)
六、“民俗保護”的國際協作與規劃(1987年)
七、民俗與社會現實(1988年)
八、“民俗保護”意見的最終文本(1989年)
九、北歐民俗學協會的生存危機(1990年)
第三章 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1—2010)
一、民俗過程:第1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1年)
二、民間敘事與世界觀(1992年)
三、民俗過程中的傳統與革新:第2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3年)
四、時間與空間中的界限(1994年)
五、傳統與衝突的認同:第3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5年)
六、北歐民俗學協會走向終結(1996年)
七、傳統、地方性與多元文化的進程:第4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7年)
八、認知與思維:北歐民俗學研究的新方向(1998年)
九、口頭傳統中的變異與文本化:第5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1999年)
十、回到“文本”:千禧年的民俗學反思(2000年)
十一、愛沙尼亞民俗研究的崛起(2001年)
十二、記憶、回憶與創造性:第6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2002—2003)
十三、歷史與實踐:當代民俗研究的多面性(2004年)
十四、民間敘事的理論與當代實踐(2005年)
十五、全球化與傳統的更新(2006年)
十六、口頭詩歌與田野作業:第7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2007年)
十七、表征與傳播:口頭傳統的文本化(2008年)
十八、不同的研究歷史:國際民俗學的多元化走向(2009年)
十九、“新民俗學”之後:第8屆民俗學者的暑期培訓(2010年)
結語 “文化研究"或“後民俗學”
譯名對照表(人名、機構和組織名、期刊名)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