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鹽

北方的鹽

這本散文是她小說之外的一個美好的補充閱讀,它使得讀者看到小說背後繞出來的遲子建,從閱讀心理上講,這似乎更親切,也更真切。

基本介紹

  • 書名:北方的鹽
  • 作者:遲子建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書籍簡介,目錄,作品選讀,文章概況,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書籍簡介

當代文壇,遲子建以小說聞名;差不多二十年來,她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為出發點的小說,以其突出的“原生態”特質,獲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這種“原生態”特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她那基本上未被所謂“流派”、所謂“實驗”、所謂“技巧”矯正修改過的寫作方式,她的小說有一種根本意義上的樸素動人,很“笨”,很結實,很有分量;二是她飽滿、深邃、自然的女性視角和敘述方式,有一種出自黑土地的樸拙、直接和率真,穿透力很強,感染力很高。

目錄

木器時代
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
北方的鹽
故鄉的吃食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撕日曆的日子
油茶麵兒
祭奠魚群
家常豆腐
火爐閒話
蚊煙中的往事
木器時代
冰燈
哀蝶
泥濘
采山的人們
年年依舊的菜園
傷懷之美
魯鎮的黑夜與白天
阿央白
黃沙蔽天時
螢火一萬年
周莊遇痴
聽時光飛舞
十里堡的黃昏
空心含翠
傷懷之美
尼亞加拉的彩虹
石頭與流水的巴黎
最蒼涼的海岸
大西洋城
無夢的東京
北海道大雪
素麵朝天
一朵烏雲
迷舟的格非
閒適的蘇童
對方方的一次寫生
素麵朝天畢淑敏
“白水青菜”潘向黎
責編速寫
掛雪的樹枝不垂淚
戴妮與吉安拉
那一抹金秋的灰色
留名
擺舊書攤的老伯
盡頭
傻瓜的樂園
棺材與竹板
火災
啞巴與春天
花束紛紛
必要的喪失
昨日花束紛紛
遐想片斷
保護文字
斯人獨憔悴
總有慌張的時候
座中泣下誰最多
把哭聲放輕些
寧靜的輝煌
請接受殘酷
賜筆的“上帝”
怦然心動的瞬間
遺忘
為愛而告別
遙遠的境界
與周瑜相遇
女人與花朵
女人的手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雷雨中的風情
激情與滄桑
誰飲天河之水
晚風中眺望彼岸
窗里窗外的世界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
雪天音樂
春天最深切的懷念
尋石記
馬背上的民族
照相去
露天電影
燈祭
我說我
死亡的氣息
紅顏讀書郎
悼三姨夫
猜想白夜
一間自己的屋子
雪天音樂
好時光悄悄溜走
“原生態”的遲子建(編後記)

作品選讀

文章概況

這裡所選的散文是本書中的同名散文——《北方的鹽》

作品原文

北方的鹽
遲子建
鹽那雪白的顏色常使我聯想到雪。在北方,鹽與雪正如雷與電,它們的美是裹挾在一起呈現的。
鹽與雪來歷不同。雪從天上來,而鹽來自地下。雪的成因與低沉的雲氣有關,而鹽的提取有兩種途徑,其一是多年礦物質的沉積,其二便是海水的凝結。不論它們來自天上還是人間,其形成都有一個浪漫的過程。雲與海水作為雪與鹽的載體,其氤氳與浩淼的氣質總令人浮想聯翩,誰能想到縹緲的雲會幻化出那么輕盈、美麗、燦爛的雪花?誰能想到奔涌的海水會萃取出結晶的、閃著寶石一樣光澤的鹽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躚起舞,還是姿態婀娜的雪的降臨賦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與雪花是一對孿生姐妹,它們總是結伴而來,形影不離。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鄉北極村—————那個夏至時可以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進入冬季了,雪花會與還沒有享受夠暖陽的我們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還不大敢肯定這就是它們的落腳之地,所以雪下得很斯文,有點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們發現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們毫髮無損,且能保持其明艷的膚色時,它們就一改矜持的姿態,沸沸揚揚地騰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潔白、一片蒼茫。
雪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這時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綠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戰利品,被徹底地俘虜了,無聲無息。我童年記憶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鮮的綠色菜蔬的。不似現在,運輸的暢通和市場經濟的發達,數九天氣也能吃到來自南國的蔬菜。
鹽在漫漫寒冬中披著它銀色的鎧甲在北方閃亮登場了。它其實在秋天就亮著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醃菜的時節。家庭主婦們把還新鮮的豆角、辣椒、芹菜、黃瓜、蘿蔔、芥菜等等塞進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層又一層的鹽,做成鹹菜,以備冬季食用。北方人愛吃的、一直以來被大張旗鼓醃製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鹽。鹽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時候,會發出簌簌的聲響,好像鹽在唱歌。在秋天,山間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頭了,蘑菇除了曬乾外,還可以用鹽醃漬在罈子里存儲起來,冬天時用清水漂出它的鹽份,吃起來味道仍是鮮美的。所以鹽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後的清香中。如果你問一個北方人,你們的灶房裡什麼物件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衝口而出:鹹菜缸!的確,醃酸菜的大缸,醃蘿蔔和芥菜的中等型號的缸,以及醃糖蒜和韭菜花的罈子等等,就像樂池上擺放著的形形色色的樂器一樣,你一進灶房它們就會撲入你的視野,並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們的時候,為你奏出或沉鬱或清脆的樂聲。
鹹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宮娘娘”,在寒風呼嘯的日子裡占據著統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較其他地區的人攝鹽量大,形成了口重的習慣,似乎不多加鹽的食物都是寡淡無味的。北方人對鹽有種近乎崇拜的心理,認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間流傳著吃鹽長力氣的說法。那些靠力氣而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婦,對鹽的青睞可想而知了。記得童年時看電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裡因為多年吃不到鹽,而過早地白了少年頭的時候,鹽在我心目中還具有了烏髮的作用,這印象一直延續至今,根深蒂固。現代膳食講究低鹽少糖,這與北方人對鹽的巨大熱情是背道而馳的。北方人心腦血管的發病率遠遠高於江南,其氣候的寒冷與攝鹽過量無疑是兩大元兇。儘管如此,北方人對鹽仍然像對老朋友一樣緊緊相擁,人們並未將它當敵人一樣警惕著,雖然冬季可以從副食品商場購得新鮮蔬菜,紫白紅黃地點綴著餐桌,但在餐桌的一角,總會有幾碟顏色黯淡的醬菜與之唱和著,有如一部歌劇在結尾時撒下的裊裊餘音,它們呈現著舊時陽光的那種溫暖與美好,令人回味。
在過去的歲月中,當我們吃著醃製的醬菜望著窗外的雪花、聽著時光流逝的聲音時,濃雲會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會在遙遠的天際涌流。而當我們為著北方的凍土上所發生的那些故事無限感懷時,淚水便會悄然浮出眼眶。淚水一定來自大海,不然它為什麼總是鹹的?
因為有了寒冷,有了對寒冷盡頭的溫暖的永恆的渴望,有了對鹽那如同情人般的纏綿和依戀,我想北方人的淚水會比南方人的淚水更鹹。

作品鑑賞

遲子建的《北方的鹽》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北方的鹽浪漫、純樸、渾厚、蒼涼的美。讀《北方的鹽》,從中感覺到一種平靜致遠、悠然綿長的味道。
本篇題目是《北方的鹽》,一開篇卻用相當篇幅寫到了雪,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這不單因為鹽與雪的顏色相同,還由於,正是因為雪,“北方大地寸草不生”,“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戰利品”,於是,北方人的餐桌上“看不到新鮮的綠色萊蔬”,只有融化了鹽的鹹菜。正因如此,鹽與北方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無怪乎北方人對鹽的“青昧”、甚至“有種近乎崇拜的心理”,生活條件如此艱辛,卻又如此容易滿足的北方人!
於是,維持了北方人生活的普普通通的鹽有了溫度、情感和生命:它亮著白牙微笑著,它披著銀亮的鎧甲閃亮登場,它在唱歌,它融化在菜蔬的清香中,它是力量的化身,它可以烏髮,甚至它呈現著舊時陽光的溫暖與美好。文章看似讚美鹽,其實更是讚美那些“永恆渴望”、“寒冷盡頭的溫暖的”、對鹽“如同情人般的纏綿和依戀”的生活艱辛的北方人。
遲子建的語言樸實中飽含深情,北方的鹽這一原本普通之物在她筆下充滿了生命的質感。風格上,《北方的鹽》硬朗、樸拙、蒼涼,但又純淨、簡單、溫情脈脈,筆端時時流出細膩透明的情懷,飽含著一種蓄而不發的力量。遲子建對北方的鹽、北方人的讚美是平靜而略帶憂傷的,鹽是和過去的歲月、和北方人的情感與生命融合在一起的,正是鹽賦予了北方人深沉渾厚的情感和獷悍強勁的生命,而只有冰天雪地中苦苦掙扎的北方人才能真正理解鹽的真諦。

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一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
遲子建遲子建
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萬字,出版單行本四十餘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著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遲子建作品精華》三卷。曾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