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白毛女》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該片於1951年3月1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由同名歌劇改編而來,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占後,逃進深山叢林,頭髮全變白,後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王濱,水華
  • 編劇:水華、王濱、賀敬之丁毅楊潤身
  • 主演: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
  • 出品公司:東北電影製片廠
  • 發行公司:東北電影製片廠
  • 中文名:白毛女
  • 外文名:The White-haired Girl
  • 出品時間:1950年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 片長:130分鐘
  • 上映時間:1951年3月11日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黑白
  • imdb編碼:tt0483468
  • 主要獎項: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1957年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故事片一等獎
  • 線上播放平台:騰訊視頻、愛奇藝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製作,獲獎記錄,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解放前的華北農村,貧苦佃農楊白勞張守維飾)早年喪妻,膝下一女名喜兒田華飾),相依度日;鄰居王大嬸胡朋飾)及其子王大春李百萬飾)常給楊家父女多方照顧,兩家融洽和睦。喜兒和大春相處日久,情投意合,兩老商定秋後為他倆完婚。
惡霸地主黃世仁陳強飾)欲霸占年輕貌美的喜兒,遂與管家穆仁智李壬林飾)設計,以重租厚利強迫楊白勞於年內歸還欠債。舊曆除夕,楊白勞終因無力償還重利,被黃世仁威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畫押。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家後飲鹽滷自盡。初一早上,喜兒被搶入黃宅後,受盡折磨。黃世仁為斬斷喜兒對大春的情絲,奪回王家租地,驅逐王大嬸母子,又伺機將喜兒姦污。
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紅軍。懷有身孕的喜兒在黃家女傭張二嬸的幫助下逃離虎口,途中生下嬰兒,旋即夭折。後獨自入深山穴居,餐風宿露。由於長期缺少鹽分攝入,一頭青絲變成白髮。喜兒因常至破廟中取供品充飢,被村人迷信視為“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此時,黃世仁借村人迷信,製造“白毛仙姑”降災謠言惑眾。留鄉工作的大春為發動減租減息,提高民眾覺悟,十五之夜,親往跟蹤查探,竟在山洞中與喜兒相逢。
在全村公審會上,黃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嚴懲。地主被鎮壓了,喜兒報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莊,與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頭髮也漸漸變黑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喜兒田華----
黃世仁陳強----
王大嬸胡朋----
楊白勞張守維----
王大春李百萬----
穆仁智李壬林----
黃母李波----
張二嬸管林----
趙大叔趙路----

職員表

原著導演編劇攝影配樂美術設計造型設計錄音
賀敬之 丁毅王濱 水華水華 王濱 賀敬之 丁毅 楊潤身錢江 吳蔚雲瞿維盧淦孫月梅沙原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演員:田華
    佃農楊白勞的女兒,美麗天真,勤勞純潔,跟父艱難度日,曾與青年王大春戀愛。父慘死後,做了黃世仁的小老婆,受到黃世仁家殘酷虐待。終於忍受不了,就逃進深山,頭髮全部變成白色,村民們以為她是鬼,都怕她。後與大春重逢,雖已滿頭白髮,終於迎來伸冤報仇,與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頭髮也漸漸變黑。
  • 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演員:陳強
    地主,藉口佃戶楊白勞積欠地租,於臘月除夕,逼楊將女喜兒頂租,逼寫文契。楊悲憤自殺,黃命爪牙穆仁智搶走喜兒,使喜兒在黃家飽受凌虐。黃奪回王家租地,驅逐王大嬸母子,又伺機將喜兒姦污。陰謀將喜兒轉賣於人販,張二嬸計救喜兒逃走,黃追之不及。借村人迷信,製造“白毛仙姑”降災謠言惑眾。終於受到嚴懲。
  • 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王大春
    演員:李百萬
    王大嬸的兒子,與喜兒一家是鄰居,自幼與喜兒戀愛,兩家商定讓他們結婚。喜兒被地主黃世仁掠走,大春營救失敗,租地也被黃奪回,遂投奔紅軍。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聽到“白毛仙姑”降災謠言,為發動減租減息,提高民眾覺悟,親往跟蹤查探,竟與喜兒相逢。全村公審黃世仁、穆仁智,大春業與喜兒建立家庭。
  • 白毛女(1950年王濱、水華執導電影)
    演員:張守維
    喜兒的父親,勤勞、忠厚、善良,租種地主黃世仁的田地。與女兒相依為命,與大春一家是鄰居,兩家商定為喜兒和大春完婚。因為交不上租子、還不了債,不得不離家出去躲帳。大年三十的深夜,地主就派穆仁智來逼討租債,強逼楊白勞在喜兒的賣身契上按了手印。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家後飲鹽滷自盡。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名填詞作曲演唱者備註
《北風吹》
賀敬之、丁毅
主題曲
《扎紅頭繩》
-
-
-
插曲
《剪喜字》
-
-
-
插曲
《太陽出來了》
-
-
合唱
插曲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人物原型
白毛女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其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顧名思義被稱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這部1940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這部歌劇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一特殊時期創作的文藝作品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
創作背景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後,電影局局長袁牧之和藝術處處長陳波兒決定把舞台歌劇《白毛女》拍成電影。舞台歌劇《白毛女》產生在解放區延安。拍成電影以後,可以把延安產生的新文藝推廣到全中國。生產任務落實到東北電影製片廠,編劇和導演的任務落實到導演王濱和導演水華的肩上,他們聯合導演,王濱是第一導演。
1950年春,由王濱、水華、瞿維三人先到河北省平山縣調查,在平山了解白毛女的傳說在當地流傳的經過,同時也考察人民的生活狀況。王濱、水華原希望仍由主創歌劇《白毛女》的賀敬之來編寫電影文學劇本,但因他無法抽身,只好改邀河北農村土生土長、14 歲就參加八路軍的作家楊潤身一同創作。楊潤身對當地的風俗習慣非常熟悉,可以幫助電影增加地方特色。攝製組經過爭論和反覆權衡之後,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即拍成音樂片。重做的歌詞由賀敬之和張松如二位詞作家創作,重做的歌曲由瞿維、張魯和馬可三位作曲家創作。王濱導演在改編過程中,重點增加帶有傳奇色彩的唱腔。
拍攝過程
王濱召開攝製組會議,決定去河北平山縣洪子店拍攝外景。1950年8月,拍攝時值收割季節,雖未發生莊稼倒伏、落穗或大雨的毀壞,但因拍電影,難免造成一部分損失,劇組給了農民以滿意的賠償。10月,在東影長春的攝影棚里,攝製組開始了內景的拍攝,王濱導演用視覺形象和比喻的蒙太奇,達到了好的藝術效果。在攝影棚拍戲期間,抗美援朝的防空演習警報聲經常響徹天空。
田華雖然已活躍戲劇舞台多年,但對電影表演還非常陌生。水華詳細地講述典型環境中喜兒的思想、情緒,逐漸把田華引到劇本所提示的規定情境中去,使之很快入戲。陳強隨劇組到“白毛仙姑”傳說起源地的河北平山縣深入生活,親身體驗翻身佃農傾吐苦水的悲憤情景,加深了對黃世仁形象的認識與把握,促使他作出黃世仁“人面獸心”的笑面虎的總體設計。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屆次類型獲獎對象結果
1951年
第六屆
特別榮譽獎
《白毛女》
獲獎
1957年
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
-
一等獎
《白毛女》
獲獎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為時代、題材和創作思想及創作人員構成所決定,帶有那個時代鮮明的,無法逃避的“為政治服務”的痕跡,堪稱一部進行階級教育的“教材”,有力地配合了當時的解放全中國、土地改革運動。該片實際上反映著當時中國絕大多數下層人對新的階級、新的政黨、新的社會、新的生活的樸素的、善良的、美好的願望。
該片通過藝術形象說明了推翻舊政權、建立新中國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從而證明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的道理,反映了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該片的確起到了時代要求它的宣傳、教育的作用。正因為這樣,它也必然帶有那個時代的印跡,影片並沒有如後人評價的那樣塑造了什麼典型。恰恰相反,該片中的藝術形象主要是類型化的,而不是典型化的。這是一種時代的需要,是為它的功利性所規定的。該片適應了這種需求,達到了時代賦予它的社會功利性目的。這是它在當時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中國電影名片鑑賞辭典》評)
該片之所以能夠成為新中國“十七年”電影的“正典化”之作,不僅僅在於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技巧能夠很好地服務於它的內容和目標。在意識形態與民間倫理敘事之間,在復仇與革命之間,在愛情與政治之間,影片是需要做出選擇的,儘管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擇,但是,孰輕孰重的問題,還是要編導者去拿捏。政治話語、主流文化和延安文藝傳統畢竟占主導地位。因此,為了彰顯該片的主題,必須讓愛情為政治服務,復仇必須轉化為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民間傳統只有在革命的大旗下才能獲得現實意義。於是,男女之愛、階級之恨、革命之爭在該片中就成了一回事兒。
綜上所述,僅僅是改編自經典歌劇並不能保證該片的成功,革命和階級鬥爭的題材也並不能使該片征服中外觀眾。編導對愛情和復仇母題的改寫,民間傳統敘事與“五四”文藝新潮的合謀才是這部紅色經典成功的根本原因(《當代電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