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七·五”慘案

北平“七·五”慘案,是指1948年7月5日,國民黨軍警在北平鎮壓東北流亡學生,造成的流血事件。1947年底,東北民主聯軍繼夏、秋季攻勢之後,發起冬季攻勢。在三十月內,殲滅國民黨軍13.6萬人,解放城中18座,將國民黨軍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等幾個孤立地區。在潰敗中,國民黨政府為爭奪利用東北青年,以建立東北臨時大學、臨時中學為名,將大批東北大、中學生騙入關內,流亡北平。7月4日,北平中參議會通過《救濟來平學生辦法》,決定停發東北流亡學生的公費,企圖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然後投入內戰前線。5日,流亡北平的東北人、中學生數千人,群集北平東交民巷市參議會議長許惠東住宅,憤怒抗議市參議會通過《徵召全部東北(流亡)學生當兵的議案》,遭到預伏的國民黨軍警開槍鎮壓,9人被打死,100餘人受傷。事件的發生,在北平學生界引起強烈反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平“七·五”慘案
  • 發生時間:1948年7月5日
  • 發生地點:北京
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主要影響,

事件經過

1948年,內戰全面開始,東北遼、吉兩省的大、中學生約3000人迫於戰火,紛紛流向北平,衣食住及讀書問題均無法解決,他們派代表向北平市參議會交涉,但未得到答覆。後來聽說參議會會長許惠東要把他們送去當兵,學生們無比憤怒。7月5日晨,全體學生集合在市參議會門前,找許惠東及李宗仁質問,仍未得到肯定的答覆。學生們四處碰壁,群情激憤,決定再次去找許惠東交涉。北平警備司令陳繼承急忙調動大批憲警,企圖阻止學生進入東交民巷。
下午4時,學生們到達東交民巷許惠東家的大門口。後來學生又衝破大門蜂擁入院。憲警用木棍、槍托把學生逐出大門。雙方對峙了一會,秩序逐漸平靜下來。警備總部的王參謀長叫學生派代表談判,不料在談判期間,陳繼承從北平西苑調來青年軍的一個營,把學生團團圍住,架起機槍,裝上刺刀,作出射擊姿勢。學生們都已知道代表正在談判,見此情景,既詫異又氣憤,但為避免衝突,大家仍忍耐著坐在地上等候代表的訊息。會客室內談判的雙方,均不知道外邊的情況。當協定達成後,雙方代表向大門口走來,準備向學生們宣布,外面的學生見代表出來,歡聲雷動,紛紛擁向門口詢問訊息,青年軍阻止不住,隨即開槍射擊,機槍聲、衝鋒鎗聲響成一片。學生們匆忙就地臥倒,但當學生們起來時,槍聲又起,直至王參謀長派人專門通知,才制止住射擊,青年軍見惹出大禍,匆忙撤走,當時學生隊伍也很混亂,除少數人留下救死扶傷外,其餘均撤回住地。在這場慘案中,進步學生死傷百餘人。

事件結果

7月7日,華北學聯成立了“華北13院校學生抗議‘七·五’慘案後援會。北平各校同學以各種形式支援東北同學,開展募捐和慰問活動。7月9日,在地下學委的組織領導下,北平、東北萬餘名學生舉行遊行示威,抗議國民黨當局製造“七·五”慘案,高呼“反剿民要活命”的口號,前往行轅主任李宗仁處請願。派代表與李談判,提出嚴懲兇手,取消對集會、言論、請願的禁令,厚恤死難者家屬,建立東北臨中、臨大等10項要求。經過三批代表反覆交涉,李宗仁被迫作了一些讓步。在鬥爭取得了一定勝利後,遊行隊伍回到北大民主廣場集會,宣布成立“東北、華北學生抗議‘七·五’慘案聯合會”。
7月12日,北平各大學教授、講師、助教404人,簽名發表“七·五”事件抗議書登在大公報上,在這份抗議書上籤名的著名教授有:左宗綸朱自清張奚若張申府張伯鈞金岳霖梁思成鄧以蟄、傅漢斯、許德珩費青傅銅、杜庚、章友江吳晗等人。清華、北大教授會、講助教會發表告社會人士書,揭露國民黨法西斯暴行。16日,清華、北大、燕京、師院123名教授、講師、助教、職員、工警和學生自治會一起,聯合向北乎警備司令部提出嚴重抗議。
南京政府見勢不妙,急忙派代表處理。後來由傅作義下令,對肇事頭目撤職查辦,優撫死傷學生,並答應解決學生的生活及讀書問題,一場風波才算暫時平息。

主要影響

蔣介石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又一次暴露了自己與人民為敵的反動面目,東北同學開始覺醒了,為了自身權利,與北平同學團結在一起繼續進行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