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常村(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丁莊鎮下轄村)

北常村(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丁莊鎮下轄村)

北常村是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丁莊鎮下轄村,該村村共有185戶,680口人,耕地面積1690畝,其中林地面積180畝,黨員24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常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丁莊鎮下轄村
  • 人口:680口人
歷史沿革,村政歷史,經濟概況,發展歷程,村莊建設,黨支部,

歷史沿革

1673年常姓由王崗場遷來永常莊,宋姓於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縣分發廣饒城北宋王村後遷往永常莊。因常、宋兩姓各建一自然村,是村居此故命名北常村。
隸屬沿革明、清兩代樂安縣、端智鄉,一九一一年七區,一九四一年一月廣北七區,一九四五年九月廣饒縣七區,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七區三柳鄉,一九五七年十一月趙嘴鄉,一九五八年九月東風十一社,十月趙嘴公社,一九六○年一月廣北農場十分場,一九七四年二月廣饒縣趙嘴公社,一九八四年七月丁莊鄉,一九九四年四月丁莊鎮。

村政歷史

1943年宋本維經季洪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發展常中清、宋本傑入黨。同年建立村黨支部,常中清任書記,相繼建立健全了村政機及群團組織。黨支部發動民眾發展秤支援前線。至1945年冬該村參軍人數達45人,其中一門雙英雄的8戶。婦女會組織紡線、織布、做軍鞋,婦女會長周美玉女士縣授於“共前模範”光榮稱號。同年該村被縣委授於“民族先鋒”大匾(此匾在縣博物館收藏)。

經濟概況

200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村集體收入20萬元,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建築業。2006年,被評為市級小康文明示範村。
截至2006年,該村有個體私營業戶18家,汽車6部,200餘名勞力從事建築、運輸、經商等工作。2006年人均收入達到6200元。

發展歷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農機縣有大型拖拉機兩台,脫粒機8台耕耙括農縣齊全。全部農用實行統一耕、統一種、統一灌溉、統一種植,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勞動力,所剩餘人員從事建築、捕撈、運輸、養殖、經商等行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集體經濟快速加強。1985年秋全村在全鎮率先安裝了照明用電,進行了新村規劃,建起了高標準校舍。1990年村內鋪設了柏油路,修建了壓力灌鋪設了自來水管,全村人吃水全部到家到屋。1994年春,村里自己安裝了小程電話機,電話安裝量達到90%以上,村內打電話不計收費用極大的方便了廣大村民。2002年村新打深水吃水井一眼,徹底解決村民吃水性問題。2000年環村栽種冬棗樹102畝,村內街道實行了高標準綠化。2006年建設全民健身廣場一處,配套了健身器材。2007年春投資120萬元,把村內所有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配套路邊溝,安裝了路燈60盞。

村莊建設

截至2006年,該村投資150萬元對村內大街小巷進行了硬化,襯砌了路邊溝,安裝了路燈,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建設了農民健身廣場,配套了健身器材。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該村非常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村莊周圍20米範圍內全部種植冬棗速生楊,以高檔綠化花木為主,實施了村內綠化,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效果;大力開展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和“一池三改”工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制定完善了村莊衛生管理制度,村委會與各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契約書。組織退休老幹部、老黨員成立了環境衛生檢查小組,每月進行檢查,做到條條街道衛生清潔,家家庭院整潔美觀。村“兩委”成員堅定為民服務意識,開通了“民情直通車”欄目,村民有什麼困難只要寫在民情欄內,值班幹部就負責為其解決。實行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遇到重大事情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進行公決,讓民眾真正參與到村級事務管理當中,充分發揮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的作用,促進了村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黨支部

2006年3月,該村黨支部實行了黨員責任區制度。本著“方便管理、相對穩定、全面覆蓋”的原則,按照村民居住區域,將全村劃分為3個黨員責任區,設立責任區負責人3人,責任黨員17名,聯繫160個農戶。責任黨員負責傳達落實上級政策及村黨支部做出的決定,帶領民眾開展新農村建設,適時組織農業生產,管理用水用電,組織清掃街巷衛生,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調解鄰里矛盾糾紛等。建立了“黨員一條街”,設定了宣傳牌、宣傳版面、宣傳畫,懸掛了橫幅,粉刷了標語,營造了濃厚的教育氛圍。街區相連,黨員帶民眾,搭建起了黨員發揮先進性的有效載體,形成了黨群齊心幹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該制度實施以來,黨員帶領民眾不斷開拓致富門路,特色種植、建築、運輸等行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及時調解矛盾糾紛1起,實現了“小事不出責任區,大事不出村”,村內持續穩定。全民動員,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投資5餘萬元建設了健身廣場,成為村民休閒、娛樂、健身的良好場所。實施村莊綠化,栽植了高檔景觀林,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建設環村林40多畝,美化了村莊環境。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成為全鎮新農村建設示範區重點村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