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鎮(廣東省廣寧縣下轄鎮)

北市鎮(廣東省廣寧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市鎮位於廣寧縣境東北部,東與清遠市清新區接壤,北與陽山縣交界,處在“兩市三縣”的交結點上,南連江屯鎮、螺崗鎮,西依赤坑鎮,地勢東高西低,距縣城35千米(在建螺崗段),省道260線貫穿全境。古水河發源於北市,貫穿全境,流入綏江。全鎮總面積230.24平方千米(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市鎮
  • 外文名稱:Beishi Town
  • 別名:扶溪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
  • 下轄地區:扶溪社區、北市村、同文村
  • 政府駐地:扶溪社區
  • 電話區號:0758
  • 郵政區碼:526333
  • 地理位置:23°50′24″N 112°34′31″E
  • 面積:230.2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810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螺殼山、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廣寧大屋村
  • 火車站廣寧站
  • 車牌代碼:粵H
  • 初級中學:北市中學
  • 國小:北市鎮江海清中心國小等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自然資源,人口民族,交通,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文化體育,教育,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北市鎮古稱“扶溪”。清道光年間,北市屬拆石鋪第三堡域地。民國26年(1937)屬揚善鄉。建國後,先後屬二區、江屯區、紅十月公社管轄,1961年獨設北市公社。1983年秋改為北市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2003年接並原葵洞鎮和深坑鄉。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市鎮位於縣境東北部,東鄰清遠市,北交深坑、葵垌鄉,南靠江屯鎮、螺崗鄉.西依赤坑鎮。地勢東高西低,230.24平方千米(2017年)。鎮政府駐地北市圩,距縣城46公里。

水文

主要河流有扶溪河,源於轄內的烏坂村委會,流經新文、新樓、石屋、高橋、國光、永福、北市等村,向西流8公里至赤坑鎮花山扶落口注入古水河,全長28公里,年最大流量3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1.50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北市有豐富的資源。一是水利資源。主要是雨量充足,地貌植被好,集雨面積遼闊,落差大,對發展小水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還有3500千瓦的水力資源有待開發。二是林業資源。主要有杉、松、各類雜木、青竹、厘竹等。總有林業用地19448公頃。森林覆蓋率81%。且形成了基地化、規模化。三是礦產資源。主要有瓷土、黃金、花崗岩、烏礦、鋶離礦、鉀長石等,儲量大小各異,瓷土和黃金分布在轄內石樓、深坑和北市片。
花崗岩和烏礦、鋶離礦分布在葵洞一帶。這些礦產,早在解放前後曾經進行過土法開採,其中黃金儲量豐富,1986年曾出現一段大規模民間採掘黃金熱潮,出現了很多黃金暴發戶。但大多在深層未能開發。四是耕地資源。全鎮總有耕地面積9118畝。屬有機質土類,質地腐殖好,土壤肥沃。特別有利於經濟作物的生長。種植反季節蔬菜,辣椒、紫色茄瓜、黃金瓜、韭菜花等一批。並形成了基地規模化。
2015年,全鎮有山地面積31.84萬畝,耕地面積1.02萬畝,林業用地29萬畝。

人口民族

2015年,全鎮總人口2.35萬人,總戶數7244戶,其中農業戶6264戶2.2萬人,非農業戶980戶1492人。
201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2元,增長27%。
18108人(2017年)。

交通

有省道水坭瀝青公路直貫該鎮,通往陽山懷集清新區等地。距四會市中心76公里,距廣州市中心117公里,每天開往廣州佛山四會廣寧肇慶等地班車共30班次。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農業方面,該鎮為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把調整農業生產布局工作作為發展農村經濟重要措施來抓,重點以引導民眾發展反季節蔬菜、水果及經濟林為主,尖椒200畝,蕃茄400畝,龍鬚菜200畝,青瓜100畝,沙糖桔1000畝。速生豐產林基地租賃7700畝,大大地提高了民眾收入增長點。
該鎮的特色農產品是反季節蔬菜。由於該鎮冬寒秋涼,夏熱春濕,相對濕度9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不低於1800毫米,晝夜溫差大,平均最高氣溫35.5℃,最低氣溫–5℃,且土質肥沃,極為適宜發展反季節蔬菜。
該鎮新文村小部分農民於2001年引進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並取得成功後,經過2002年的發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推廣良種良法,連片種植,合理輪作,提高產值。去年秋天全村反季節蔬菜栽培面積已達700多畝,主要品種有:蕃茄、尖椒、青瓜等,並湧現出不少種植大戶,經濟效益也日益明顯,預計今年栽培面積可達1000多畝。該村想方設法拓寬產品流通渠道,引進清遠菜商設立反季節蔬菜購銷站,將產品外銷到廣州、東莞等地。
至2014年,全鎮種植業以種植水稻、薯類、沙糖桔為主。年內糧食播種面積1.74萬畝,糧食總產量5650噸,增長6%。水稻種植面積1.3萬畝,稻穀總產量4561噸,增長5%。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8.6公頃,沙糖桔種植面積315畝。完成造林490畝,生產木材2.12萬立方米。飼養山羊1050頭,生豬存欄量7699頭,凼仔養魚216噸,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6億元,增長7.32%。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資金45萬元完成葵洞村水渠修建3.9千米,惠及三元、黃茅、格崗等村。

第二產業

2014年,全鎮有工業企業36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790萬元,比上年增長106.42%。全鎮擁有小水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1.03萬千瓦,年發電量3680萬千瓦時,售電收入1472萬元,增長1.2%。

第三產業

【商業貿易】 2014年,圩鎮有集貿市場1個,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大小商鋪392間,從業人員1228人,每月逢公曆1、4、7日為圩期,主要經營農產品、日常生活用品、家電產品和飯店等。全年社會消費商品銷售總額1.73億元,年成交額2850萬元。
財稅 金融】 2014年,國稅完成入縣庫83.6萬元,地稅入縣庫141.5萬元。鎮內有廣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北市分社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市營業所2家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84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36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120萬元,分別增長5.2%和5.6%。

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

2014年,鎮委、鎮政府投入資金4.5萬元,民眾自籌18萬元,創建同文村委會濱崗一、二村和浸米村委會坑垾村3條衛生村。11月,通過省檢查驗收,受益人口900人。

基礎設施

2014年,投入資金79萬元,完成高橋、同文等村道硬底化改造,總長3.3千米。完成省道260過境公路北市段工程的拆遷、設計、立項、招投標、表土清理、平整路面工作。投入資金60萬元,完成圩鎮街道扶溪西路和福安路硬底化、下水道鋪設工程,總長2.6千米。

文化體育

北市鎮有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綜合大樓,占地總面積1180平方米,中心大樓建築總面積800平方米,內設舞台、圖書閱覽室、科技講座室、展覽廳、計算機室、文化娛樂室、舞蹈室和辦公室等。文化廣場舉辦各類活動5次,其中舉辦一場大型民眾性七一文藝晚會。10個村(居)委會均建有體育健身場及配備健身器材,總面積1.08萬平方米,各村委會配備桌球台1張,全鎮有籃球場22個。各行政村建有圖書室,總藏書3.8萬冊。

教育

2014年,北市鎮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54人,在校學生473人,完成普高送招人數69人;國小1所,教學點4個,教職工71人,在校學生118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入學率100%;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380人。

風景名勝

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廣寧大屋村)始建於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裡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客家大屋建築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築之精華。
2005年7月4日,廣寧縣政府公布“仁善里”客家大屋為廣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仁善里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仁善里大屋正門門框由厚厚的麻石板砌成,門框外沿被雕刻成長條圓柱體,減去了純石棱為邊的單調。門檻上貼門框兩邊各建有一個石礅,石礅雕鏤成形。兩個石礅一邊刻有麒麟、大鵬等吉祥之物,表明大屋主人嚮往富貴安定的心愿。另一邊是荷葉、青蛙,刻畫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令人驚訝的是,天井建有兩處供進出廳內外的小台階,台階兩邊還有階欄,讓天井可獨立成景。天井四角相對,緊靠廂房檐下的牆上面分別書寫著“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草書大字,可見屋主人生活之悠閒雅致,這更有正門背面頂牆上的詩作為證:
長愛西街風景閒,到君居處便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影塘頭數點山。
硤種碧松過月朗,多栽紅杏待春還。
莫言誰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在風起雲湧、變幻不定的亂世之中,大屋主人能如此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過著採菊東籬山,悠然在南山的田園生活,讓人欽佩。
仁善里大宅書房天井牆壁上有一幅十八學士圖特有意味。佛家有十八羅漢坐鎮佛壇以昭佛法無邊,而這大屋主人則用十八學士表明學無止境。圖畫背景是一處庭院,房屋、花園之間,十八位學士或三五成群圍聚石桌暢談,揮斥書生意氣;或對弈廝殺,在棋盤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單個品茗,怡然自樂;有的則在書房撫卷苦讀,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躍龍門。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 在仁善里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陸續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群。

  

  
螺殼山
螺殼山位於廣寧縣東北部,海拔1338米,屬南嶺余脈,被譽為“粵西第一山”。民謠唱:“螺殼山高,離天三尺,人過低頭,馬過貼脊”。景區交通便利,省道S260貫穿全境;
1857年(鹹豐七年),農民起義軍首領馮天恩、李汝端以螺殼山為據點,自稱“應天承命左、右都大之帥”,組織瑤、苗、漢各族農民義軍數萬人,多次擊敗官軍,數次率兵攻打廣州、英德,令朝廷震驚。1859年朝廷先後派出兵部侍郎、兩廣總督統領官軍七萬人,對義軍進行血腥鎮壓,義軍回防大羅山(螺殼山)。在鎮壓農民軍起義後,兩廣總督認為“螺殼山一帶山多地廣、政令不通”,聽取了端州知府的建議“驅逐瑤居,增立縣治”方為久安,於1859年設定廣寧縣,後有“廣泛安寧”之說。
螺殼山省級森林公園裡,3000多株櫻花在春風中爭相怒放,吸引不少遊客賞花拍照留念,更有櫻花雪景可觀。
櫻花谷:位於螺殼山省級森林公園北部的“瑤仔坑”,此處四面環山,氣候宜人,地理條件優越,十分適宜櫻花的生長繁殖。櫻花品種主要為野生櫻花,均為數十年樹齡的老樹,花期約兩個星期左右。每年三月中下旬,滿山遍野的花海蔚為壯觀,白的像雪,粉的似霞,清風吹過,花瓣隨風飄舞,猶如春雨如絮飄舞,一片嶺南櫻花奇景呈現在遊人的面前。
六層飛瀑:在六層電站上游,與省道260交界處。瀑布是由兩條溪流匯集而成,頗為壯觀。瀑高90m,寬8~10m,下面潭池約50m2。豐水期瀑布聲勢浩大,進入景區,未見其景,先聞其聲,水流拍打岩石濺起層層水花發出陣陣震耳欲聾的響聲,整個山谷水霧瀰漫,清新怡人。
奇石:螺殼山中溪澗岩石遍布,巨石千姿百態,或俯或臥,惟妙惟肖。尤其以奇石峪最為著名,人間瑤池、三龜探旅、龍抬頭、神龜盼侶、天馬腳印等景觀更增添了神話色彩。
螺殼山氣勢磅礴,恢宏壯麗。遠觀,層巒疊嶂,雲遮霧饒,-蒼茫,風光秀麗;近看,飛瀑流泉,古木參天,奇石天工,溶洞窈然……山光水色,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四季景色風情萬種:陽春山花爛漫,爭奇鬥豔;盛夏濃蔭避日,涼風習習;深秋霜林如醉,漫山盡染;隆冬銀妝素裹,千樹瓊瑤,“南國哈爾濱”之譽誠不為過。
螺殼山還是一個天然動植物寶庫,有蟒蛇,娃娃魚,穿山甲等國家保護動物;有櫻花,莎欏,三尖杉,穗花杉,紫花含笑等國家珍稀植物。在這裡奇花異草,隨處可見;珍禽走獸,時或可睹。
螺殼山森林面積六萬餘畝,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五。負離子濃度極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螺殼山著名景點分布在肇慶市國有林業總場葵洞林場境內,有:奇石浴,翡翠湖,層潭映碧,六層飛瀑,陰元瀑布,人間瑤池等,絕色美景令你流連往返。山中的清溪魚、苦筍、蕨菜、野菇等地道天然美食,更使你食指大動,大快朵頤。
螺殼山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品氧洗肺、休閒養生的好去處,是自駕車族和旅遊愛好者的理想之選。
花山水庫
花山水庫於1990年10月動工興建,1994年3月蓄水運行。水庫集雨面積224.5平方公里,總庫容量63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高程247米,相應庫容量5500萬立方米,死水位高程212米,有效庫容量4620萬立方米,是一座集發電、防洪、灌溉於一體的中型水庫。水庫水質清新,無任何工業污染,適合魚類養殖,目前建有尋鱘龍魚養殖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