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鈞瓷茶盞

北宋鈞瓷茶盞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北宋鈞窯天藍釉盞托,盞與托連燒,圓口,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體施天藍色釉,高5.6cm,口徑5.9cm,底徑4cm,造型精緻,釉水肥厚,十分珍貴。

北宋鈞瓷茶盞
名 稱: 鈞瓷茶盞
年 代: 北宋
寬 度: 直徑 12CM
高 度: 6CM
厚 度: 足徑 3.5CM
盞托又稱茶托子,為古人品茗用具,以防手持茶盞燙手,最早見於唐代。據唐代《資暇集》記載:“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燙指,以碟子乘之……人人為便。”其後開始不斷出現各種材質與形狀的盞托。宋代鬥茶之風大盛,因便於觀察茶沫白色的緣故,所以特別崇尚建窯和永和窯的黑釉盞,宋徽宗趙佶皇帝也不例外。他在《大觀茶論》中直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有玉毫條的盞即是人們常說的兔毫盞,產自福建建陽窯。宋時盞型大致有兩種:一為小淺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種為撇口,如喇叭,小淺圈足,腹壁斜直。宋代除建窯外,官窯、鈞窯、哥窯、定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制茶盞及盞托。文獻資料證明,瓷盞托在東晉時已有製作,器形餅狀平底足,施青釉,開細碎紋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