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二劉

北宋二劉

古代文學上指北宋文學家劉敞劉攽兄弟的並稱。“二劉”博學多才,為文敏贍,世人注目。

基本介紹

  • 本名:北宋二劉
  • 別稱劉敞劉攽
  • 字號:原甫、貢夫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釋義,劉敞,劉攽,

釋義

宋王應麟《國小紺珠 氏族》:“二劉,宋劉敞、攽。”劉敞善制詔,劉攽則通史學,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影響更大。“二劉”又善詩,敞詩呆板,攽詩則較工練。

劉敞

劉敞,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自幼聰明,勤奮好學,精讀經書。慶曆六年(1046)與弟劉攽參加丙戌科會試,同中進士。劉敞廷對時本為第一,因編排官、翰林學士王堯臣(天聖五年丁卯科狀元)系劉敞內兄,為避嫌疑,宋仁宗將劉敞列為第二,將河南鄧縣賈黯列為第一。  劉敞進士及第之後,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今河南汝陽縣)。慶曆八年(1048)十一月,因父親去世,請假回家守喪。皇祐三年(1051)二月,守服期滿,奉召還朝,試學士院,遷太子中允集賢院。第二年,任吏部南曹、考功員外郎。同年八月,權判三司開拆司皇祐五年(1053)四月,又權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1054)八月,同修起居注,九月召試,遷右正言知制誥。次年八月,出使契丹,在契丹一年。還京後,出知揚州(今江蘇揚州市)。不久又遷起居舍人,知鄆州(今山東東平縣),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接著又召返,糾察在京刑獄,並曾主試嘉祐四年(1059)的禮部考試。後因呂溱犯有過失被貶,劉敞認為呂溱過輕而朝廷罰重,與台諫官多次爭論,得罪了許多人。於是有的官員與執政宰輔合力攻擊劉敞。劉敞自知不能在朝廷立足,適逢永興軍(在今陝西西安市)缺編,劉敞便主動請求出守永興軍。於是以翰林學士充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嘉祐八年(1063)八月,奉召還朝,判三班院,徙判太常寺英宗即位後,侍英宗講讀,深得英宗嘉許。劉敞多病,要求出守外郡,遂出知汝州(治今河南臨汝縣)。治平三年(1066)召還,但劉敞已病重,不能上朝,於是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御史台

劉攽

劉攽與兄敞同舉仁宗慶曆六年(1046)進士。歷仕州縣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熙寧中(1072),判尚書考功,同知太常禮院。因考試開封舉人時與同院官爭執,為御史所劾;又因致書王安石,論新法不便,貶泰州通判遷知曹州。曹州為盜區,重法不能止;攽為治尚寬平,盜亦衰息。遷京東轉運使,知兗、亳二州。吳居厚代京東轉運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職廢弛,貶監衡州鹽倉。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為秘書少監,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數月,召拜中書舍人元祐四年卒。攽為人疏雋,不修威儀,喜諧謔,數招怨悔,終不能改。
劉攽邃於史學,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鑑》,專職漢史,作《東漢刊誤》,為人稱誦。 劉攽、劉敞與敞之子劉世奉嘗合著《漢書標註》,世稱三人為“墨莊三劉”。“墨莊劉氏”被奉為古代親職教育典範。劉氏卒後,家中除藏書千卷外別無財產。其妻指藏書對子女曰:此乃“墨莊”,將詩書作為家產教子女傳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