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吳(中國古國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 虞國 的別稱。《漢書·地理志下》:“ 大伯 初奔 荊蠻 , 荊蠻 歸之,號曰 句吳 。 大伯 卒, 仲雍 立,至曾孫 周章 ,而 武王 克 殷 ,因而封之。又封 周章 弟 中 於 河 北,是為 北吳 ,後世謂之 虞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吳
  • 拼音:běi wú 
  • 注音:ㄅㄟˇ ㄨˊ
  • 出自:《漢書·地理志下》
běi wú ㄅㄟˇ ㄨˊ 北吳
關於吳姓的來源主要有四種: 以諸侯國號為氏,出自姬姓,乃黃帝軒轅氏直系後裔。商末時,黃帝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周太王生有泰伯、仲雍與季歷三個兒子。季歷之子昌聰明早慧,周太王想傳位於昌,泰伯就與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勾吳古國。周滅商後,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傳至壽夢時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如闔閭、夫差等吳國國君,但仍屬姬姓,越滅吳後,其後代隨國而姓,視為南吳;另一支則奉季札為開氏始祖,後裔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氏的絕大部分,視為北吳。 在上古的時候,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為虞字發音同吳,所以舜後有吳姓。 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 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或者名字漢譯後所產生。如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