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靈峰寺

北侖靈峰寺

北侖靈峰寺是一所佛、道教結合的千年古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侖靈峰寺
  • 類型:一所佛、道教結合的千年古剎
  • 號稱:“第一靈山”
  • 地址:寧波北侖區大碶街道
寺廟位置,寺廟簡介,歷史沿革,民間故事,葛洪背母逃生,葛洪救百姓,葛母教子有方,民風習俗,十二勝景,周邊景觀,茅洋寺,孝子嶺,靈峰山,旅遊提示,靈峰寺門票,靈峰水庫燒烤,最佳旅遊時間,地理位置,旅遊路線,

寺廟位置

號稱“第一靈山” 的靈峰禪寺,座落在寧波北侖區大碶街道的靈峰山燕窩岩上,占地18000平方米,西離寧波老市區20公里,東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南和阿育王寺山巒相連,是名聞遐邇的浙東佛教聖地。靈峰寺最初可追溯到公元327年(東晉鹹和二年)方士葛洪到此煉丹;公元502年,南北朝時正式建寺;北宋時(1064年)被朝廷賜額《靈峰禪寺》,已與鄰近的天童寺阿育王寺齊名被列為寧波的三大名寺之一。
靈峰寺靈峰寺

寺廟簡介

靈峰寺,始建於南北朝[502年----519年],之前有方士葛洪在此煉丹,北宋治平元年[1064] 賜額“靈峰禪寺”, 經宋,明,清代,寺院不斷擴建,在鼎盛時期[清康熙年間],擁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佛殿,三聖殿,弘法殿,客寮僧房等百餘間,於60年代,寺毀殆盡,然遺蹟尚存。1992年,寧波市府批准修復開放“靈峰寺”,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葛仙殿,聖母殿,丹井亭等。
現在寺院寬廣宏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佛殿、弘法殿、三聖殿以及客寮僧房等,高聳的建築在坡頂上顯得格外的巍峨。門前的台階有數十米寬,三扇拱形的山門鑲嵌在一堵巍峨的石牆之中,牆的兩端連著山體,進入寺院山門,可見一堵更高的石牆,同樣由巨形的塊石壘成,牆的上方矗立著一排照壁,照壁之後還有一尊矗立的觀音石像,“石牆、照壁、雕像”三者的垂直高度有三、四十米。寺內的殿堂樓閣層層疊疊,皆有連廊相接,穿行其中,如入迷宮。所有建築的用材都很講究,都是石料和青磚實木。
靈峰寺內的布局最為獨特的是佛家和道家的結合,兩晉南北朝時期,佛家傳入中國之初和道家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後來佛與道漸行漸遠,最終分離,但靈峰古寺還是保留著古代佛、道結合的傳統。在寺院後面與弘法殿並排的是“葛仙殿”,裡面供奉著葛洪的塑像,他是道家中有代表性的真人。

歷史沿革

和國內眾多伽藍名剎一樣,靈峰寺也經歷了1400年風風雨雨。據志載,東漢水平年間(58-75年),此地已有“佛國道場”之稱。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僧普定始結精舍於此。東晉鹹和二年(327年),方士葛洪到此煉丹。南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建寺于山上,然當時僅小舍數間。五代十國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全禪師才增建殿宇,定名“保全禪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賜額“靈峰禪寺”,民間稱作“第一靈山”,與鄰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齊名。明崇禎十年(1637年),僧覺明擴建寺宇,並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聞全面修葺並增建殿堂。康熙四十年(1701年),僧圓常新建鐘樓及山門。鹹豐年間寺毀於火。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1969年,寺毀殆盡;然遺蹟尚存,四方香客仍綿綿不絕。1990年,由甬籍僑胞聞儒根捐資,在仙靈橋畔建造“靈峰亭”,可謂拉開了“重光靈峰”的帷幕。
1992年,寧波市府發文批准修復開放靈峰寺。1993年,北侖區佛教協會八方籌集資金重建殿宇,重塑金身。現已建成東西佛殿各5間,港台同胞敬助香爐、琉璃燈、寶針、香鼎、觀音佛像和元寶供桌等。靜寂多年的晨鐘暮鼓、梵唄弦樂重新在群峰幽谷間飄揚。如今在寺院的中軸線上驟然矗立起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梵宇琳宮,簇新而輝煌,在其他佛殿和多間廂寮烘托下,千年古剎充盈著青春活力。

民間故事

葛洪背母逃生

葛仙翁,名葛洪,字孝先,祖籍江蘇勾容,其母葛門洪氏名翠鳳,生於西晉太康(公曆327年)四月初十,二十歲生葛洪,二十八歲喪偶,後與子及長子媳移居浙江舟山東灣,由於政權腐敗,民心意亂,地殼運動,劫難來臨,玉帝派呂仙下凡以賣油為名測試人心,大桶小壺只收分文,眾人貪痴其事,反感為運,唯聖母囑子將多油退還,呂仙感動曰:城邑將陷,如見廟前石獅眼血,即背母向西逃之免遭災難。是日,屠夫獅眼染血,葛仙視之,立即背母向大陸逃難,東京即塌於大海,“塌東京漲崇明”傳說源於此。葛仙背母在金塘島暫棲數日最終達到茅洋崗寺,母見此地,勝景如畫,決定在此修煉。葛洪插筷成竹扎茅為蓬,為母建舍,自去隔山靈峰普定禪寺煉丹,平時常來探母,以孝為天,母煉丹、採藥為民治病,普度眾生,功德屢屢,感動蒼天,觀音接引,極樂成佛,還如婆娑,再度眾生。葛母生日時,百姓為鼓勵、答謝友人前去茅洋山祝壽,葛母非但不收壽禮,還要倒給祝壽者每人一千兩銀子。從此“靈峰趕茅洋,銀子一千兩”成為千年佳話,流傳至今。信眾建寺塔祭祀,流芳百世,以此祝願佛道業林,萬古千秋。

葛洪救百姓

葛洪是東晉時道教的一個理論家,他精通煉丹之術,對醫道亦深有研究,每到一地,煉丹採藥,行醫治病。並且走訪名醫,蒐集偏方,加以驗證、整理,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等醫書,著作頗豐,對醫學、化學作出一定貢獻。據傳,他為避戰禍,足跡遍及南京杭州普陀等地。相傳在靈峰修道煉丹時,適逢當地疫病流行,許多百姓生命垂危。葛洪見此情景,便上山採集草藥,搗爛製成藥丸,並佐以針灸之法進行治療,使不少人絕處逢生,並且消除了這一帶的疫災。因而,後來人們為感念葛洪的恩德,在他煉過丹的靈峰寺內,建殿塑像以供奉。俗諺有云:“上有葛仙翁下有娘娘宮”。被尊稱為“葛仙翁”。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十是人們盼望的日子,也是葛仙翁的生辰,在大香期(農曆四月初一至初十),香客彌山,,那盛況真可謂“香咽和雲霧交織,紅燭與日月齊光”。更有虔誠者三步一拜上山,不惜跪破膝蓋磕破腦袋,爭相求得“戒牒”(又叫“葛牒”、“靈峰牒”,被善男信女視作靈驗無比的“葛仙的神符”)。據說得到這張“戒牒”便可保平安,所以舊時來此求這“戒牒”的人,多是舟山群島的漁民。他們長年累月在海上謀生,與風浪搏鬥,極其缺乏安全感,無奈之下,只得來此求這位靈驗的神明來保佑了。
寺院賣戒牒的收入相當可觀,據記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度曾把這筆香金用於當時北侖地區有名的靈山書院的教育經費。

葛母教子有方

我們的祖先在祈拜“葛仙翁”同時,沒有忘記教子有方的葛母。傳說云:葛母諄諄教誨兒子,做人要清白、正直、誠篤;既要為民治病,更要為民除害;要戒盡酒色財氣,靜心修煉……葛洪唯命是從,並付諸行動。後葛洪成仙,化作金龍,飛入東海大洋。葛母因思念兒子,常常登上山崗,眺望呼喊。以後人們便把此山崗命名為“望洋崗”(別稱“茅洋崗”),並在崗上建造“茅洋庵”。千百年來,上靈峰禮佛叩仙的香客,大多不辭辛勞,翻山越壑,去“茅洋庵”敬拜“聖母娘娘”(俗稱“茅娘”)。1998年,靈峰寺又一座別具一格的殿宇落成,那便是“聖母殿”。從此,靈峰又為佛教信徒新增了一座懺拜聖殿。

民風習俗

舟山群島的漁民們來此朝香,順便也用乾魚蝦來大陸換一點芋艿等易保存的菜蔬食品回去。漁民們在海上長年吃不到蔬菜,因而把山邊的土產看作珍饈。山下的村民換來昂貴魚蝦,往往把它曬乾了保存好,製成“魚鯗”、“蝦皮”、“烤頭”,留到兩個月以後的農忙,讓最辛苦的當家人在流盡了汗水後,回家來還能沾上一點魚腥味。讓“山珍”和“海味”在這個場合交換,確是一件雙贏的事。所以從那時開始,當地人就有了獨具一格的菜餚,如“蝦子沾芋艿”、“蟹醬”、“鹹蟹”、“烤頭”、“蝦皮”、“臭冬瓜”、“醃茄糊”、“莧菜管”、“鹹筍”……

十二勝景

禪關夜月
農曆四月初八至初十,每天有上萬人在山中寺院坐夜。明月和風夜,清泉石上流,萬人虔誠心,盡說葛仙翁。場面既熱烈、壯觀,又恬靜、祥和。
寺後蜃潭
潭中蛤蜊出沒,蜃氣氤氳,能預測天氣晴雨
仙翁箸竹
相傳古時有一天寺僧道安和道士葛仙翁共餐,互比法術高低,葛仙翁插筷成竹
丹井流香
靈峰寺旁有丹井,外形正方,傳說這是葛玄煉丹處,泉水清冽,碧藍如玉。據傳:飲此丹井水,能養生延年。前人有詩:泉眼還從洗藥開,青芝瓊草隱根荄,只今但有澄清水,飲著可令老轉孩
橫門玉案
面前案山蒼翠,橫于山門,如書桌案幾
九曲捫蘿
由橫門玉案下山,山路左折右彎。傳說古時路邊雜草叢生,上山要用手握住薛蘿(即
石髓甘泉
道路上端水聲潺潺,路邊古木森森
巨壑噴珠
瀑布流瀉,其聲震徹山谷,極其壯觀
還可領略“西山爽氣”;“孤峰卓筆”若隱若現;“松坪晚照”、“溪莊綠雪”隨處可見

周邊景觀

茅洋寺

茅洋禪寺[又謂望娘寺]位於寧波北侖小港鎮依山村的茅洋崗上,離寧波市區17公里,是寧東天童,育王,靈峰,茅洋,四大佛教聖地,茅洋寺是葛仙聖母修道成佛之地,原為洋中之山,山中之峰,峰中之天,為天燈陰陽八卦型[又象金燕棲窩]。 東為“金龍沐日臥山崗”, 西為“銀虎賞月安守門”, 南為“朱雀息在大元寶”, 北為“玄門大開通四海”,常年雲霧磅礴,清涼無染,獨特之處是:泉水往西流,千古難得有,茅洋崗上的泉水飲而能使百病消散,延年益壽

孝子嶺

在靈峰寺與茅洋寺之間有一條古老的卵石路,俗稱孝子嶺,全長約2公里,道路蜿蜒陡峭,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孝子嶺古道孝子嶺古道
因為葛仙翁非常孝敬母親,雖然他為老百姓治病繁忙,但他總是不忘記母親,每天爬山越嶺去看望母親,風雨無阻,有時,葛仙翁要把自己的母親從茅洋寺接到自己住的靈峰寺,全程都是背過來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葛仙翁的孝子之心,把這條路取名為孝子嶺。現在後人為了表達自己對長輩的孝心,故都會去爬孝子嶺。
“茅洋走靈峰,腳底走青腫,靈峰走茅洋,銀子好打牆”是講了爬山的艱辛,和葛仙翁對母親的孝順。人們為了懷念葛仙翁為民治病救死扶傷的精神,都不辭辛勞到了靈峰會再去茅洋拜叩葛仙聖母。
2011年3月31日,“孝子嶺古道”入選為 “寧波十大文化古道”之一。

靈峰山

靈峰在北侖區鄔隘地段,又稱靈峰山、瓶壺山,海拔364米。山麓有靈峰水庫,水色碧綠澄清。山中還有靈岩、佛國岩、善才岩等,引出岩鄉岩河故事多。人說山無水不秀,山無石不奇,靈峰集秀麗和雄奇於一體,堪稱“天地有靈氣,凝聚在此間,勝跡掌故多,流傳兩千年”!每年春天,靈峰山上漫山綻放紅艷艷的杜鵑花,煞是好看。元劉仁本詩讚:“樓閣煙霞出翠岑,瓶壺山色壯叢林。天池水闊千峰動,松徑人行九曲深。魚鼓不傳僧入定,鶴童能伴客幽尋。岩前桂子紛紛落,散出天花滿地金。”
遠眺北侖港,巨輪游弋,城區新樓爭艷。現代化建設的交響樂和眼前“靈山仙境”的清幽靜謐的山水畫居然結合得出奇的和諧。

旅遊提示

靈峰寺門票

靈峰寺現在對外免費開放,暫不需要購買門票

靈峰水庫燒烤

水庫旁背山面水(朝南)有50多個烤坑,平時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農曆四月初九、初十,是靈峰寺的大香期。

地理位置

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先鋒村或林頭方村
靈峰寺位置

旅遊路線

自駕游:
一.行車從通途路拐進沿山公路(新安江中路),可以選擇從先鋒村或林頭方村上山
二.行車從329國道經過阿育王寺、瓔珞寺拐進沿山公路(新安江中路),選擇從林頭方村或先鋒村上山
三.行車在329國道在鄔隘村附近拐進靈峰山路,一直行駛到山腳下的先鋒菜場,選擇從林頭方村或先鋒村上山
個體游:
乘車到達大碶車站,在車站內換乘703-3(大碶到莘岙的車),在林頭方村站下車、上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