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評書

北京評書

北京評書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2008年6月7日,北京評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評書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Ⅴ-57   
  • 遺產類型:曲藝
  • 申報地區:北京宣武、遼寧鞍山、本溪、營口
歷史源流,傳承人,傳承意義,

歷史源流

北京評書是北方評書的主體,它形成於北京,盛行於京、津、冀和東三省等地。綜觀北京評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清初開創時期,代表人物王鴻興,為北京評書開山之祖。清末民初奠基時期,代表人物雙厚坪、潘誠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興盛時期,著名人物有王傑魁、連闊如、陳士和等,此時名家輩出,傑作薈萃。解放後拓新時期,著名人物有袁闊成、李鑫荃、連麗如等。
北京評書早期為一人坐在桌子後面,以摺扇和醒木為道具,身著長衫。至上世紀中葉,漸漸變成站立說演,衣著也不再固定。傳統評書的表演程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人情事理為主。
北京評書發展堪憂,隨著老一輩評書名家的逝去,書壇後繼乏人。同時,市場模式化運作困難、書場演出已近消失、漸漸淡出電視,僅有廣播評書、電子評書還在勉力支撐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承人

連麗如,女,滿族。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60年隨父連闊如學藝,是連派評書的唯一繼承人。十幾年來為各省市電台、電視台錄製了《東漢演義》、《三國演義》、《鹿鼎記》等十幾部長篇評書,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多次到新加坡為“麗的呼聲”電台和國際廣播電台錄製了《聊齋》、《紅樓夢》、《水滸傳》等大書,並應邀到美國、馬來西亞演出,為中國評書走出國門打開了道路。主要作品有:《水滸傳》、《紅樓夢》、《鹿鼎記》、《斬莽劍》、《康熙大帝》、《三國演義》、《康熙私訪》、《劉墉傳奇》、《智聖東方朔》、《大隋唐》、《東漢演義》等。
北京評書
袁闊成:北京人。出生於天津。出身評書世家,伯父袁傑亭、袁傑英和父親袁傑武號稱“袁氏三傑”,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被大家合稱“四大評書表演藝術家”,以擅說《五女七貞》而著名,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因其家學淵源,功底深厚,家喻戶曉。袁闊成倡導說新書,將小舞台的傳統評書術帶到大舞台上,使評書真正成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作品:《三國演義》、《趙子龍》、《大鬧大名府》、《大鬧神州擂》、《燕青打擂》、《水滸外傳》等。
北京評書

傳承意義

“古事今說,佐以評論”是評書藝術的重要特徵,從論古而談今,收醒世之效果。評書貴在“評”,精在“評”。可以說,以北京評書為代表的中國評書藝術,是最具中國民族特點、最富中國審美特色的藝術類型之一。但由於傳承、宣傳等問題使北京評書未能發揚光大,比之京劇已經天壤之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