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

北京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

北京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位於北京火車站東側,東便門角樓北側,東二環路西側,2015年4月初,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8月竣工。該公園設計了“雉堞鋪翠”、“角樓映秀”、“玉棠新綠”三個景觀節點,是一座展示古城牆風貌,追尋歷史記憶的文化休閒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
  • 占地面積:1.44萬平方米
  • 開工時間:2015年4月3日
  • 預計竣工:2015年8月底
歷史背景,規劃設計,公園開工,

歷史背景

重要碼頭
緊鄰北京東二環的東便門曾經有個規模龐大的漕運碼頭。
北京明朝的時候,這裡曾經是重要的貨運碼頭,也是北京城重要的客運碼頭,旅人都經東便門碼頭入城或是由此乘船南下;北京城的生活污水和雨季的洪水,大部分也是通過這裡經通惠河、北運河入海。20世紀,由於河水減少,東便門碼頭已經不能再行船。新中國成立後,明城牆遺址被大量的居民、單位占用。有的住房拆除城磚、挖掉城牆夯土;有的將城牆打洞改做後山牆。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的所在位置,就是原北京第二開關廠的廠址所在地。
北京東便門歷史上曾有一處十分重要的漕運碼頭,在這裡,南來貨物、客流由此進入京城。在東便門東南興建“漕運碼頭公園”,為市民增添綠色空間,並通過浮雕等手段,展現當年老北京漕運東便門段的熱鬧景象。
公園效果圖公園效果圖
“漕運碼頭公園”是即將開工建設的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南角綠化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老北京民生命脈的東便門漕運碼頭就位於此處。
在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印象里,漕運碼頭位於朝陽高碑店、通州等處,並不知道東便門歷史上也有碼頭。該公園的建立,為大家揭示一段逐漸被淡忘的歷史。
在元代修建大都城時,為了解決南方大運河通往大都城的漕運,著名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疏通了大都城至通州的通惠河。宣德七年(1432年)改建北京城,將通惠河圈入皇城中,城內不通航,遂改東便門的大通橋為起點,通惠河改稱大通河。通惠河出北京城東便門向東與通州北運河匯流南下杭州,從東便門到北運河全程21公里。
經明初幾次修治,至嘉靖七年(1528年)在東便門到北運河段的通惠河上改建成五座船閘,通惠河通過五座船閘,提升航道水位,以解決運糧漕船負重逆行進入大都的難題。東便門外的大通閘作為頭閘,是連線大運河與北京城的重要節點。
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生活污水和雨季的洪水,大部分通過這裡經通惠河、北運河入海。大通橋東是明清兩代京城漕運的糧食碼頭,南方的漕糧通過北運河轉通惠河至此。大通橋頭建有中轉糧庫,再通過駁船運至朝陽門,或者由大車運到京城各處。
大通橋碼頭不僅是漕糧碼頭,還是京城重要的客運碼頭,南來北往的旅人在大通橋碼頭入城,或是由此乘船南下。當年很多名人曾在大通橋碼頭留下送別的詩篇,如清末詩人俞陛雲、譚嗣同,再有曹雪芹在小說《紅樓夢》中,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林黛玉就是在大通橋碼頭上岸步入京城的。

規劃設計

2015年,北京東城區啟動了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南角綠化工程。計畫在平整出來的1.44萬平方米土地上,建成開放式的“漕運碼頭公園”,設定“雉堞鋪翠”、“角樓映秀”、“玉棠新綠”3大景觀,還特意在場地中間設定了波浪式的條石、主題雕塑等來展示消失的漕運文化。其中,公園中心將設定長10米的青銅浮雕《東便門的記憶》,為遊人呈現往昔漕運碼頭的熱鬧場景。
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開建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開建
建成後的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在場地中將設定波浪式的條石、主題雕塑等來展示消失的漕運文化,提供休息場所的同時烘托場地文化特質。在廣場南側將設定主題雕塑《東便門的記憶》,雕塑作品為遊人呈現出現已不復存在的東便門區域內的城牆水道等歷史設施。

公園開工

挖坑、培土、澆水,200餘人的植樹隊伍幹得熱火朝天。2015年4月3日上午,不到1個小時的工夫,一棵棵挺拔的油松、白皮松,一株株掛滿紫色花朵的玉蘭,被種植在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南角剛剛平整出來的空地上。被鐵鍬翻起的濕潤泥土,在空中散發出清新的質樸氣息,混合著玉蘭的花香陣陣瀰漫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