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文樓

化州文樓

文樓鎮位於化州市北部,東鄰播揚鎮,南連平定鎮,西接廣西陸川縣,北靠廣西北流市,縣道X660、X620是以文樓圩為中心呈Y字形出省,是粵桂兩省三市的交通要道。總面積159.5平方公里,有耕地2.6萬畝、山地14萬畝,林木資源林業種植面積達12萬多畝。轄1個居委會和16個村委會,有334個自然村,總人口7.2萬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化州文樓
  • 地理位置:化州市北部
  • 占地面積:159.5平方公里
  • 人口:7.2萬多人
概況,文樓白石,文樓淮山,概況,開發優勢,存在問題,發展規劃,文樓鎮特產,

概況

化州文樓
屬丘陵地帶,氣候溫和,林密水秀,風景怡人,植被一年四季常清。
生活習俗:文樓流行兩種方言,一是與廣州話有少少出入的“白話”,粵語的次方言;一是“涯話”,為粵西廣西南部等地區的一類客家語方言。
該鎮擁有優質白石、金、鐵、鉀長石、石英、雲母、滑石、六柱石、葉臘石等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白石馳名中外,總儲量達50億噸,碳酸鈣含量98%,白度達93%,品位居全國之首,有“白石之鎮”的譽稱。產品可廣泛用於橡膠、塑膠、造紙、玻璃、高級水泥、人造革、油墨、冶金、禽畜飼料和精細化工等行業,是一種新型的原材料和補強填充劑,遠銷國內外。同時,該鎮擁有山地14萬畝,林木種植面積達12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8%,林地綠化率達96%,是茂名市的林業建設重鎮。近十年,該鎮充分依靠良好的資源優勢,有效發展了白石生產、林木加工,使其成為當地的兩大支柱產業,建成了那訓、平福兩個白石、建材加工系列工業區,有白石企業30多家、林木加工企業20多家。
該鎮有鄉鎮企業近2000多家,從業人數1.5萬人。建有文樓、雙坡2個工業園區,文樓、甲隆、白梅3個開發區了,開通工業用電專線,自來水日供水量3500多立方米。交通、通訊及生活設施較為完善,鎮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0%;建立手機差轉塔5座,手機信號覆蓋全鎮;建成面積7000多平方米的文樓商貿新區。
文樓鎮以圩名鎮。明代,化州城郊董家祠附近有個門樓坡村(今化州絲廠所在地),住董姓人家,其中有叔侄3戶遷居至此。當時文樓還是一片荒涼,尚無地名,故襲用原地名,叫門樓坡。後來文諧門音,叫文樓坡。民國期間屬化縣第六區。新中國成立初屬化北區,1953年為化縣第十三區,1958年成立文樓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區,1987年年2月撤區建鎮。
該鎮大約一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活了,在那訓村鬼兒堂嶺頂部發現新石器時代生活遺址。遺址西距羅江3里,東枕大山,面積約1200平方米,相對高度50米,遺物暴露於地表,有石器和陶器碎片。石器有打制和磨製的紡輪、裝飾石珠、石斧幾種,陶器紋飾有拍紋、綢紋、方格紋、水波紋等。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近年來該鎮努力克服金融危機的衝擊,促使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生產總值等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11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3.8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44億元, 同比增長8.5%,農業總產值3.02億元,同比增長2.37%,第三產業總產值2.42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財政總收入631.8萬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國稅收入226.4萬元,同比增長3.24%,地稅收入363.4萬元,同比增長40.5%,農業兩稅收入42萬元,同比增長15.6%,財稅收入綜合增長率排在全化州市第13位;2011年底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同比增長1.58%。
工業企業發展迅猛。文樓鎮黨委、政府府按照“工業強鎮、農業立鎮、資源興鎮、商貿旺鎮、人文優勢競爭”的工作思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資源開發高效化的要求,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力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工業得到發展迅速。2011年完成固定投資600多萬元的市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主要生產卡西歐包裝盒和手錶錶帶配件的東莞嘉傑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化州分廠產業轉移到該鎮雙坡村。白石、林木等企業實現社會生產總值約6.9億元,上交稅款約350多萬元。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2011年,文樓鎮黨委、政府進一步最佳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全鎮農業向基地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1.6萬畝以上;新種植淮山、香蕉、蠶桑等經濟作物3000多畝;新開發魚塘1000多畝;新發展畜牧養殖場10多家。目前,豐產林、淮山、香蕉、荔枝、龍眼、藿香、淡水魚等特色農業初具規模。
林業穩步發展。 全鎮林木資源豐富,木材儲量達50萬立方米,速生豐產林種植面積達8.5萬畝,是茂名市林業重鎮。同時,該鎮積極引進資金成立永茂林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方式,發展速生豐產林,開辦切片廠,形成了種植、生產、加工一條龍,大大提高了林木的附加值。從事林木加工的企業發展到20多家,年稅收超過150萬元。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2011年該鎮大力發展和壯大批發零售、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擁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永佳大型超市落戶,商貿氣氛逐步濃厚,批發零售、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等傳統產業不斷壯大;保險、信息、社區服務不斷發展。
民生保障工程有新成績。投資1100萬元的出省通道文雙路擴改建設項目,已完成路基擴改工程,路面項目建設正在推進;籌集資金150萬元,建設好新德、平福、樟平、那訓等10多公里村道硬底化道路;建設投入使用文樓鎮臨時客運車站;15個村建起了客運候車亭。全鎮民眾行路難、候車難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文樓110千伏輸變電站項目的選址、征地工作已完成,文樓攔河閘工程項目已開始設計和報批。認真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大力整治圩鎮髒亂差、亂搭亂建的現象,圩鎮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在2012年春節前多方籌集資金完成圩鎮街道路燈工程,贏得了廣大幹部民眾的一致稱讚。各種補助款實現社會化發放,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通過省的驗收,2012年度農合資金收繳工作100%完成,“雙到”扶貧開發有序開展完成285戶危房戶危房改造,使全鎮民眾享受到了黨的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帶來的福利。全鎮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連續六年被化州市評為綜治維穩先進單位。
教育事業形勢喜人。 教育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近年來共投入3000多萬元,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鎮中國小全部實現教學樓房化。全鎮有茂名市美麗校園2所,化州市美麗校園2所。文樓鎮獎學助學基金會每年9月對在高考、中考、小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文樓籍學生進行表彰獎勵,全鎮勤教好學新風尚的氛圍日益濃厚。
科技事業有新進步 。建立健全鎮、村、組三級農科網路,共有農科技術人員510人,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攻關,荔枝、香蕉、淮山、豐產林等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加強最新農科技術的推廣普及,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顯著提高,促進了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

文樓白石

文樓鎮的白石資源具有儲藏量大、品位高、用途廣、效益好四大優點。經廣東省地質局科學勘探,在文樓鎮共發現東(平福—那訓)、西(平福—垌生—嶺咀)兩條礦帶,估計白石資源儲藏量50億噸,經省地質局對礦石的化學分析,礦石碳酸鈣含量高達98%,純白度大於95%,是全國稀有的白石資源,屬優質碳酸鈣原料。按常規年采500萬噸的開採規模,可連續開採1000年以上不衰。文樓白石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好,。在整個亞洲,經有關專家認定文樓白石品質最好,因此,有“亞洲第一礦”之美稱。
這些原料廣泛用於造紙、塑膠、橡膠、塗料、飼料、日用化工、玻璃、水泥、陶瓷、醫藥工業、化妝品、去污粉、工業脫硫等方面,經濟價值十分廣闊。目前,文樓鎮共有白石粗加工企業20家,產值1.5億元,去年上繳國地兩稅96萬元。此外,還有豐富林業資源和金、鐵、鉀長石、高嶺土、石英、雲母、滑石、六柱石、葉臘石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前景廣闊。
文樓鎮離化州縣城80公里,離茂名市區130公里,離湛江港170公里,離廣西陸川縣城50公里,離廣西北流縣城8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文樓白石的侵蝕基準面經勘察,“長”在地表3—6米以下。但由於技術、資金等多種原因,開採和加工白石目前仍處於初始或“零加工”階段。因此,如能在化州建起較大型超細活性化重質碳酸鈣廠(文樓白石分子結構為“重質碳酸鈣”),不僅可獲較大利潤,更能填補我國碳酸鈣工業生產的空缺。按年產24萬噸計算,項目總投資約需2900萬美元,而年產值則可達3000萬美元以上。

文樓淮山

概況

文樓鎮地處化州市西北部山區,屬革命老區,與廣西陸川縣、北北流市接壤,系粵桂兩省三市的交通要道。文樓鎮盛產淮山薯,歷史悠久,引種時間長達300年,是粵西地區主要產地。
文樓鎮種植的淮山達6000畝,主要分布在大柘、甲隆、新德、那樓、那播、樟平、文樓、雙坡等村委會,已建立淮山種植示範基地9個。近年來,文樓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特色農業”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全鎮的農民民眾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淮山種植,全鎮適合種植淮山的約有1.5萬畝。同時鼓勵農民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淮山的品質。做強做大淮山產業,抓好淮山高產栽培技術示範基地建設。狠抓淮山品質改良工作,積極實施淮山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改變了過去淮山產量低、市場供應期短,大大提高了淮山的產量和品質。在提高淮山產量、品質的同時,還積極做好淮山的流通工作。組織村里一些有經營頭腦的農民組成銷售隊伍,架起了生產與市場之間的橋樑,實現產銷一條龍,探索出了以淮山種植為支柱產業的致富路子。
目前,文樓該鎮淮山種植畝產2000-4000公斤,畝產值5000-8000元,每畝純利3000-6000元,種植淮山成為當地民眾增收的主渠道。文樓鎮所產的淮山薯,產量大,質量好,用途廣,已是化州傳統特色農產品之一。

開發優勢

1、產品優勢。淮山是一種銷售廣、易種植、易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經濟作物,其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可改善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尿頻,虛熱,焦渴等症狀。文樓的淮山肉色雪白,肉質細嫩,其味鮮美,具有高能量、低脂肪、多纖維的特點,是一種營養較為全面的蔬、藥兼用的保健食品,用其作主料的清補涼可暢銷各地餐飲市場,將其加工成片、粉、飲料可銷售各類商場,配以蓮子加工成粉可作老人及嬰幼兒的營養佳品,開發市場前景可觀。
2、地理優勢。文樓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平均氣溫21℃,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900mm,全年光照達2500小時以上,極適宜淮山生長。文樓鎮屬於粵桂兩省三市的交通咽喉要地,距省道S285線11公里,離化州縣城80公里,離茂名市區130公里,離湛江港170公里,離廣西陸川縣城50公里,離廣西北流縣城80公里,交通便利。
3、政策優勢。文樓鎮屬於山區地區、革命老區,享有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政策優勢,中央、省委、市、鎮給予的貸款、辦證、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照顧,利於各類投資創業。
4、基礎優勢。淮山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無論砂土、壤土、黏土都能正常生長,但實踐證明砂土生產薯的產量較高。文樓鎮多數村莊,地處羅江河畔,全鎮擁有優質沙質地近8千畝,土地肥沃疏鬆,且排水條件好,很適宜淮山種植,這些村種植的淮山肉質細嫩、體圓且長,同時具有一種獨特的香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要比其它產地高出一截。加上文樓種植淮山歷史悠久,廣大民眾都有種植淮山經驗豐富,基礎好,技術含量高。同時,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建有工業園1個、開發區3個,鎮村道路硬化率達到75%;建立手機差轉塔5座,手機信號覆蓋全鎮;拉通了工業用電專線;擁有日供水量3500多立方米的鎮自來水公司。

存在問題

1、銷售出路。文樓生產的淮山雖然產量大,質量好,但由於缺少品牌,缺乏精細加工產品,以出售生薯為主,市場局限性很大,銷售門徑少,價錢較為低廉。
2、缺少加工企業。在文樓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淮山加工企業,產業鏈短,附加值有限,真正的經濟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
3、蟲害病害。淮山在苗期受蟓甲類危害最嚴重,還容易受炭疽病危害,生長旺盛的地塊,受危害程度較嚴重,一定程度影響了沒有種植經驗的民眾對種植淮山的積極性。
4、技術傳統。目前,文樓的淮山幾乎都是夏種冬收,缺乏反季節種植技術,加上貯藏、保鮮條件有限,致使文樓的淮山都是集中一個時期銷售,造成貨多價低。
5、融資困難。現在的文樓淮山種植多是以家庭單位,規模較小,融資渠道有限,很多困難的農戶無法解決化肥、農藥等的日常生產問題。

發展規劃

1、發展前景
淮山是藥與食兩用佳品,含豐富的磷、鉀等營養和藥用成份,可製成淮山片、淮山糊、粉、飲料、保健飲品,還可加工成乾品藥用,極具開發利用價值。隨著人們對綠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發展淮山種植及綜合開發淮山系列產品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文樓種植淮山具有上百年的傳統歷史,民眾技術基礎紮實,種植效益高,種出的淮山味道香醇,煮熟時也不會溶散,廣受周邊市場的歡迎。目前,文樓已擁有6000畝的淮山基地,同時潛力巨大,可以擴種到1萬畝—1.5萬畝,還發揮輻射能力帶動平定、合江、播揚、那務、烏石、清湖、東華等兩廣鄉鎮廣泛種植,規模將達5萬畝以上,按每畝6000斤計算,產量將達15萬噸,生薯貨源充足,完全可以滿足三家以上的大中型加工企業需求。初步效益評估,淮山生產加工企業投資回報率為 25% ,3年(含建設期)可收回投資。
2、發展思路
以“打造淮山專業鎮”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完善淮山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實現區域化布局和規模化生產;推廣標準化種植,提高淮山產品質量;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引進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促進產品流通,組建淮山行業協會,增強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牽動、企業帶動、基地連結等作用,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基本實現農業產業化。
3、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形成共識。
要牢固樹立以農業為基礎,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成立文樓淮山產業化領導小組,鎮委、鎮政府主要領導要親抓,辦好示範區,為項目順利開展提供領導保證。各村、各部門要各司其職,按照文樓鎮淮山產業化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制訂實施計畫,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務必取得實質性進展,創造文樓鎮經濟成長新優勢。
(2)引進企業,創造名牌。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2012年引進1至2家以合資或客方獨資的合作方式投資資金500萬元-1000萬元的中型淮山加工企業在文樓落戶,開發淮山深加工產品,搞活流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民眾大面積種植的信心,增加農民的收入和地方稅收。加大培植力度,推廣“企業+基地+農戶”、“市場+基地+農戶”或“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運作模式,打破目前優質淮山散種散買的局面,打造連營企業,走市場化、規模化、效益化的發展道路,形成規模經營、集約化生產,實現基地生產、管理、經營一體化發展的良性循環,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同時實施名牌戰略,抓緊“文樓淮山”專利註冊工作,打造品牌,促使其成為農村經濟的新增長點和民眾增收的新途徑。
(3)爭取資金,創辦示範區。
積極向中央、省、市各級有關部門爭取扶持資金,在甲隆片區和白梅片區創辦2個淮山省級標準化示範區,輻射全鎮,帶動發展。同時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要爭取在2年內全面推行標準化。逐步實現產品的檔次升級,在獲得無公害認證的基礎上,爭取用3年時間進行綠色食品認證,
(4)發動民眾,廣泛種植。
以打造“淮山專業鎮”為目標,以“公司出資,農戶種植,公司回收”的形式,廣泛發動全鎮民眾大力種植淮山,做到一年上規模,二年大發展,三年成基地,力爭3年內辦成1個萬畝以上的品牌示範基地。
(5)加強指導,提升技術。
聯繫和組織省地市鎮的農技部門人員下鄉到基地到農戶,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市場信息、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等方面的指導,提升技術含量,特別要推行反季節種植技術,使淮山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收,增加市場競爭力。
(6)加強宣傳,輻射周邊。
加強淮山產業的宣傳,通過發揮文樓淮山龍頭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平定、合江、播揚、那務、烏石、清湖、東華等兩廣鄉鎮發展,使文樓成為淮山產業中心,逐步成為粵西地區的農產品集散地,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
(7)完善體系,加速進程
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措施。一是科技服務。要加強農科體系建設,健全鎮、村二級農科網路,定期舉辦淮山種植專業技術培訓班,通過組織民眾培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二是組建淮山產業化產銷服務組織,制訂扶持種植專業戶的優惠政策,從資金、技術、信息、種苗、物資、運銷等方面提供服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資金和信貸服務。通過資金和信貸服務,有效解決民眾實際困難,提高他們大種淮山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增效,農民增收。

文樓鎮特產

文樓鎮盛產淮山薯,歷史悠久,引種時間長達300年,是粵西地區主要產地。文樓鎮民眾種植淮山薯的經驗豐富,技術含量高,所產的淮山薯,產量大,質量好,用途廣,是化州傳統特色農產品之一。
一、產品功能。
淮山(又名深薯)是一種銷售廣、易種植、易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經濟作物。本品集藥用、美食、保健三大功能於一體。據《本草綱目》記載,其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之功效。本品在中醫學上被稱為山藥,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可改善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尿頻,虛熱,焦渴等症狀。祛痰功效明顯,傳統名方如六味丸、八味丸、參苓白朮散等都含有淮山成份;用淮山作主料的清補涼暢銷粵港澳市場;將淮山配以蓮子加工成粉,可作老人及嬰幼兒的營養佳品。
二、發展現狀。
淮山是文樓鎮傳統特色農產品之一。文樓鎮種植的淮山達8000畝,主要分布在大柘、甲隆、新德、那樓、那播、樟平、文樓、雙坡等村委會。這些村種植的淮山肉質細嫩、體圓且長,質量上等,價廉物美,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目前,該鎮淮山種植畝產2000-4000公斤,畝產值5000-8000元,每畝純利3000-6000元,種植淮山成為當地民眾增收的主渠道,在文樓鎮很多地方,一幢幢“深薯樓”拔地而起,民眾生活日益改善。
三、產品加工。
淮山易作加工,市場空間寬廣。淮山可加工成中藥淮山以及淮山粉,可添加到奶粉中製作淮山奶粉進入市場。可將鮮薯除皮、切塊、定量包裝投放超市,減少麻煩,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尤其是廣大家庭主婦的要求。
文樓鎮離化州縣城80公里,離茂名市區130公里,離湛江港170公里,離廣西陸川縣城50公里,離廣西北流縣城8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