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德靜

包德靜,出生於安徽黃山,中國畫家。

2003年,“獻給祖國獻給母親”中國書畫名家大展金獎。2008年,“錢塘弄潮”中國美術學院山水本科研修班作品展;同年“話說黃山”書畫作品展“黃賓虹藝術獎”。2009年,“皖山徽水”安徽省書畫家系列組畫創作,作品《黃海晴雲》被安徽省文史館收藏;同年,十一屆全國美展 安徽省作品展;同年在合肥的“盛世風采”中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民革中央畫院安徽書畫作品展。2010年,中國畫名家扇面邀請展;同年,“紀念漸江誕辰400周年暨安徽省美協成立50周年”作品展。2011年,“水墨心象——包德靜、聶松中國山水畫作品展”;同年參加“水墨徽州——包德靜山水畫作品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德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畫家
畫家簡介,藝術成就,藝術歷程,藝術認識,作品欣賞,

畫家簡介

包德靜(半禪):黃山人,幼從新安畫派老畫師洪震先生習畫,後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系。現為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黃山市美協副秘書長、新安畫派研究會會員、水墨藝術畫院副院長、黃山中國畫研究院特聘畫家。
包德靜先生近照包德靜先生近照

藝術成就

2003年,“獻給祖國獻給母親”中國書畫名家大展金獎。(南京)
2008年,“錢塘弄潮”中國美術學院山水本科研修班作品展。(杭州)
2008年,“話說黃山”書畫作品展“黃賓虹藝術獎”(黃山)
2009年,“皖山徽水”安徽省書畫家系列組畫創作,作品《黃海晴雲》被安徽省文史館收藏。(合肥)
2009年,十一屆全國美展 安徽省作品展。(合肥)
2009年,“盛世風采”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民革中央畫院安徽書畫作品展。(合肥)
2010年,中國畫名家扇面邀請展。(合肥)
2010年,“紀念漸江誕辰400周年暨安徽省美協成立50周年”作品展。(黃山)
2011年,“水墨心象——包德靜、聶松中國山水畫作品展”。(河南海天藝術館)
2011年,“水墨徽州——包德靜山水畫作品展”。(天津南開大學)
2011年,“松風靜思——包德靜聶松山水畫展”(天津逸梵藝術中心)

藝術歷程

投拜百里先生門下十八載——記恩師洪百里先生
投拜百里先生門下十八載,一直感受著恩師的那份超然恬淡、和藹慈善。猶記得入門的第一日,先生沒有對我談起關於繪畫上的事,整整半天的時間和我說的都是,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醫的有醫德,練武的有武德,畫畫的一定要有藝德。新安畫派源遠流長、高手眾多你學畫當謙虛求教,不可為自己的些許小小成就沾沾自喜,而生驕意。”這些話一直伴我至今,令我不敢有片時懈怠。十八年的時間轉眼成煙逝去,在先生的教誨和鞭策下,我從對國畫的一無所知到略有小成,從十幾歲的少年到早過而立的青年,每每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浸染薰陶。
先生1915年生於岩寺上街,祖先生韻瀾先生,精岐黃,善鑑賞,家中收藏甚富,與翰林許承蕘為善交。先生幼年聰穎深受薰陶,每以父親包藥紙張作畫,至少年時期所作六尺大幅《水滸一百單八將》即被川軍首領唐式遵高價收購。先生才思機敏深得許承蕘厚愛,特從易經“震驚百里”句里取名百里相賜。而後恩師又多次隨采白先生前往許翰林處觀摩學習歷代名家作品。先生作畫由宋元入手,至明清新安諸家無不悉心臨摹,嘗於先生處見其23歲時在許翰林家臨摹之漸江《曉江風便圖》,筆法謹嚴、氣韻生動,深得漸公神韻。恩師從其表兄汪采白先生習畫,更兼黃賓虹先生為其族姐夫常得悉心教授。後來許多書畫大家見其作品皆評:“有采白之秀,得賓虹之韻。”先生青年時期多有際遇,張大千之兄,虎痴張善子先生游黃山,至岩寺聞說有童善畫貓,覓而見之,大為欣賞,贈之《山君造像》圖冊,授以畫虎訣竅。1937年張大千游黃山,先生即拜之為師並陪同上山寫生半月。後張大千先生赴敦煌摹寫壁畫,曾力邀前往,先生因故未得成行。解放前夕張大千先生欲移居台灣,又致信先生同往,恩師不忍棄家再次未赴,從此一別便未謀面。後江兆申先生回岩寺時看望兒時畫友,轉告大千先生生前囑咐:“你回去要找到姓洪的工筆畫家,叫他到敦煌看看,一定很有用......”後文革期間先生也因於張大千先生的通信而遇劫難。家中所藏曆代名畫及寫生稿件數櫃,皆付之一炬,其餘盡數流散。先生也因此而突然中風,臥床不起。棄筆十餘載。後經多年湯藥調理,先生沉疴盡得大愈。正因為此次劫難,先生豁然而有所得。從此安於淡泊,靜心作畫。洪老每思大千先生教授人物畫時之語:“畫羅漢,要有古人《十八羅漢下瀛洲》之情態,喜怒哀樂,形態各異始得眾生像”,以書畫修身,不理紛雜。先生深居簡出,但交往甚廣,當今名流多有相處。唐雲賴少其徐悲鴻潘天壽張仃方濟眾.......,每處既得其歡,唐雲至歙,徑直進其家中大呼,“寧願在你家吃完面,也不願進飯店”並於洪老即興合作《松石圖》,賴少其題款。先生蟄居家中,靠賣畫補貼家用,北京榮寶齋,杭州書畫社,靈隱寺常致函購畫。中國美協,致函先生入會,先生一笑而棄,CCTV和香港衛視鳳凰台,登門拍專題片,先生以怕煩為由一一婉拒。嘗對我言,文革之後,心已隨那些畫作灰飛煙滅了,只願安安靜靜地畫畫怡情。先生為人處事淡泊待人寬厚。每日讀書、繪畫、散步似乎總是一成不變,簡單而極具規律。對絡繹不絕的登門求教者,必悉心指點,激勵後學,盡情呵護,從未直接否定後生之不是,而多委婉勸導。在別人的眼裡,他永遠都沒有絲毫所謂名人架子,新安畫壇對先生的評價也多是“德高望重”四字。而求先生畫者眾多,或愛其畫作、或以畫盈利。談及潤筆先生總是略取少許以示意,對誠心愛畫之人也多不取一文,以至於先生畫價在市面上很低。先生常一笑而過淡然說道:“哈哈,那是身外物,人有愛畫之心,我當給之。”常遇誠心愛先生之畫,而欲為先生抬高身價之人,卻一一委婉謝絕,託言年歲已高,身體不適以不耐繁瑣而棄之。身體不晚年洪老專心繪事,所作山水,一改其早年清潤之氣愈見蒼渾,用筆老辣而氣韻愈發清遠,直至去世之前猶做工筆佛像仕女,飛禽走獸,無不筆墨嚴謹元氣淋漓,詩情畫意絲絲瀰漫,每每讓人欽服。先生以畫終其一生至死方輟,筆墨成其永遠可游可居之精神寓所。謹以此文悼念我的恩師、新安畫派古典主義的最後傳承人----洪震先生。

藝術認識

遊藝於心——淺論中國畫的藝術寫生 中國畫的意境是畫家內在思想的外現,是通過作品來表達對大自然的體悟。作品是情感的升華、是自我、是心聲。筆墨不僅僅是簡單的技法,其中更是富含哲學思想。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是建立在傳統人文思想上的獨立體,這是中國畫的根本性和核心性。筆墨是中國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於技法層面追求思想境界---即透過外在看本質。由此體現出最終的藝術水平,是修為的結果,是思想境界的高度。畫家通過和自然的對話交流,最終達到物我統一,從物狀象(外觀)到筆墨象(內在)生成轉化過程。寫生是畫家到自然中印證的修煉方法,尋找自我真性,提煉合乎於“道”的符號語言。當確定了需要表達的創作意向,尋找到合適的表現對象時,通過仔細的物象觀察生髮個人情感,使表達的主體承載作者的主觀情感。師古與自然的互證,是吸收、溶合、組織、發展。對物象的細緻觀察,是寫生的第一步,“遠觀其勢,近觀其質”,總結表達對象的特點,具體的物象一定要服從抽象的筆墨,不為形式所困,提取出具有特質的形象符號在複雜的自然形象中找出最簡單本質形式(陰陽、剛柔、虛實等)來無限生髮,寫生應視而不見其表,無用者大膽捨棄,有用處,深入放大刻畫,一切都要服從表達主體,通過畫面虛實和筆墨的虛實來造境,利用出合理的氣眼(如雲水、建築、山石樹叢間的空白等)來表現畫面的陰陽虛實。在寫生中通過移物換景產生理想的空間感,面對實景多用減法,多表現空間,主景多聚密濃,次景多弱化刪減,寫生完全不等於收集資料,而是要注重通過物象表現畫理,表現陰陽、虛實、主次……,物我統一是為情,情的關係是對話,是和諧相處。有我之境是有情有思之境,是情景交融之境。中國畫的造境,體現在層次的豐富中,(主體層次,筆墨層次),層次越多境界越高,而層次的具體表現是通過陰陽、虛實、大小、黑白,剛柔…..等無窮的變化來表述的,在畫面中製造出層出不窮的對立面,通過對矛盾的統一平衡,來體現情與景的循環溶合,,最終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回歸於無的混沌世界。景物和人的統一是由景及情,有感而發,意是感情的升華,寓意於景,最終作品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因而和自然對話的過程是天人合一,自然一統的過程,是從體現個人感情的小我到合乎於“道的”無我大境。中國畫的傳統性和時代性,都是要在物象中尋找永恆的本質,要在無常中求有常,古意中展新意,古意是“恆”新意是“變”,無常形而有常變。寫生就是在自然中找變化,摳本質、取特點,得其意而忘其形。(意是本質,形式表象)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