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者為王(漢語辭彙)

勝者為王(漢語辭彙)

勝者為王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shèng zhě wéi wáng,意思是勝利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勝利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含有勝利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的意思。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俗語“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前半句。語出《莊子.盜跖》:滿苟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勝者為王
  • 讀音:shèng zhě wéi wáng
  • 釋義:含有勝利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
  • 出處:《莊子.盜跖》
引申,出處,

引申

【來源】源自《莊子.盜跖》:滿苟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昔者恆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也,不亦拂乎!故《書》曰:‘孰惡熟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

出處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於春秋智伯。他身為晉國執政大臣,五長過人“須髯飄逸,身材高大;擅長弓箭,力能駕車;技能出眾,才藝超群;能言善辯,文辭流暢;堅強果斷,恆毅勇敢”。南征北戰,為晉國開疆拓土。本想恢復晉國霸業,對內削弱卿族實力加強王權,但在晉陽之戰中,韓魏臨陣反水,串通趙氏將智伯打敗,然後三家瓜分晉國,然後各自建立自己的國家。三家在記載歷史時都刻意將智伯刻畫成狂妄自大,貪婪刻薄之人,給人一種智伯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韓趙魏打敗智伯,瓜分晉國也是歷史的必然,頗讓人費解。要知道智伯的家臣豫讓,他為了給智伯報仇,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智伯和豫讓的時代雖已遠去,但豫讓留下的忠義精神,不僅捍衛了智伯的尊嚴,也用自己生命捍衛智伯的人格,給後人看待歷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