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

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

《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內容簡介: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古代,河南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溝通、匯聚中外文化的中心區域和向四周輻射的起點之一。但是,宋元以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河南社會發展呈現出緩慢、停滯的局面。近代以來,沿海、沿江地區近代化歷程開啟,並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有了較快發展,而地處內陸的河南則進一步拉大了與上述地區的差距。直到清末民初,河南才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開始了新的轉型。但是,政局的混亂、新舊社會問題的交織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制約,使河南社會進步阻力重重,發展緩慢。“動盪與嬗變”是民國時期河南社會轉型的基本特點,從巨觀角度橫向比較,這一特點似乎和國內不少省區具有共性;從區域性微觀考察出發,則帶有不可替代的地方特色。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16
  • 品牌:大象出版社
  • 作者:徐有禮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7711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共和政體的紊亂與裂變
一、“共和”招牌下的軍閥政治
(一)武人當政與政壇亂局
(二)曇花一現的“新氣象”
二、“訓政”名義下的國民政府統治
(一)歷經坎坷的“訓政”之途
(二)黨政關係與吏治整飭
三、人民政權的出現和勝利
(一)新型政權的出現
(二)人民政權的勝利
第二章躑躅緩變的社會經濟
一、自然經濟的蹣跚解體
(一)外國資本的侵入和活動
(二)農業生產的新變化
(三)家庭手工業的變化
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緩慢發展
(一)近代工礦業的艱難發展
(二)商業城鎮的興起和銀號的慘澹經營
三、抗戰時期經濟的衰敗和人民負擔的畸重
(一)抗戰時期日本對河南淪陷區的經濟掠奪
(二)抗戰時期經濟建設事業的萎縮
(三)人民負擔的畸重
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一)土地制度的變革
(二)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建設
第三章地方自治和社會風尚改良
一、官民交織的地方自治活動
(一)官方掌控下的地方自治
(二)自治追求下改良實踐的興衰
二、剔除陋習的勵俗活動
(一)馮玉祥“破舊立新”
(二)新生活運動的推行
(三)20世紀30年代社會風俗“教化”活動
第四章社會問題及其治理
一、槍會:秘密會社的公開與異化
(一)槍會的活躍與消沉
(二)其他民間會社
二、土匪:反抗與禍患的糾結
(一)武裝起義和打家劫舍的互悖
(二)“多似亂虱”的“土匪世界”
(三)土匪日益政治化與走向末路
三、災荒的困擾和救災
(一)民國初年到抗日戰爭前的災荒
(二)抗日戰爭時期的災荒
參考書目
後記

編輯推薦

徐有禮編著的《動盪與嬗變--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研究(精)》是一部河南地方史的研究著作,全書圍繞著政權體制、經濟、地方自治、社會問題及其治理等問題,對民國時期的河南社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展示和剖析,實事求是的再現當年的社會現象,力圖探討和總結近代河南乃至中原地區的社會發展規律。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古代,河南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溝通、匯聚中外文化的中心區域和向四周輻射的起點之一。但是,宋元以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河南社會發展呈現出緩慢、停滯的局面。近代以來,沿海、沿江地區近代化歷程開啟,並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有了較快發展,而地處內陸的河南則進一步拉大了與上述地區的差距。直到清末民初,河南才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開始了新的轉型。

目錄

第一章共和政體的紊亂與裂變
一、“共和”招牌下的軍閥政治
(一)武人當政與政壇亂局
(二)曇花一現的“新氣象”
二、“訓政”名義下的國民政府統治
(一)歷經坎坷的“訓政”之途
(二)黨政關係與吏治整飭
三、人民政權的出現和勝利
(一)新型政權的出現
(二)人民政權的勝利
第二章躑躅緩變的社會經濟
一、自然經濟的蹣跚解體
(一)外國資本的侵入和活動
(二)農業生產的新變化
(三)家庭手工業的變化
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緩慢發展
(一)近代工礦業的艱難發展
(二)商業城鎮的興起和銀號的慘澹經營
三、抗戰時期經濟的衰敗和人民負擔的畸重
(一)抗戰時期日本對河南淪陷區的經濟掠奪
(二)抗戰時期經濟建設事業的萎縮
(三)人民負擔的畸重
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一)土地制度的變革
(二)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建設
第三章地方自治和社會風尚改良
一、官民交織的地方自治活動
(一)官方掌控下的地方自治
(二)自治追求下改良實踐的興衰
二、剔除陋習的勵俗活動
(一)馮玉祥“破舊立新”
(二)新生活運動的推行
(三)20世紀30年代社會風俗“教化”活動
第四章社會問題及其治理
一、槍會:秘密會社的公開與異化
(一)槍會的活躍與消沉
(二)其他民間會社
二、土匪:反抗與禍患的糾結
(一)武裝起義和打家劫舍的互悖
(二)“多似亂虱”的“土匪世界”
(三)土匪日益政治化與走向末路
三、災荒的困擾和救災
(一)民國初年到抗日戰爭前的災荒
(二)抗日戰爭時期的災荒
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簡介

徐有禮,男,1950年生,河南安陽人。1981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及河南地方史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合著有《三十年代宛西鄉村建設模式研究》、《河南現代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