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齋集

勉齋集

黃乾號勉齋,故以名集。《宋史·藝文志》著錄此書,所載與今本卷數相同,知是原本。對儒家思想深入的解讀,國學研讀必修。

基本介紹

  • 書名:勉齋集
  • 作者:黃乾
  • 原版名稱:黃勉齋集
  • 類別:國學
  • 頁數:40卷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主要內容,流傳版本,

基本信息

《勉齋集》,四十卷,黃乾撰。

作者簡介

黃乾,字直卿,南宋閩縣(今福州郊區洪山鎮東門村浦下)人,祖籍長樂,幼欲從朱熹受業,適逢朱熹外出,黃乾竟寓居客舍等了兩個月,使朱熹大受感動。入學後,“夜不設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倚或至達曙”,志堅思苦,因此朱熹贊他“與之處甚有益”,並以女妻之。後朱熹在建陽建成“竹林精舍”,請黃乾代為即席講學。朱熹又委託黃乾編撰《家禮》一書中的喪、祭部分。書成,評曰:“所立規模、次第,縝密有條理”。宋慶元末年(1200年),朱熹彌留時,把所著之書,全部面托給黃乾,並立遺囑曰:“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逝世後,黃乾持“心喪”3年,後調嘉興府石門酒庫,不久為撫州臨川令,改知臨江軍,但未上任,又知漢陽軍。漢陽為吳、蜀要衝之地。黃乾在任,校閱卒伍,召募壯勇,修軍政,嚴法紀,固邊備,堅決抗金,上下皆服。不久知安慶府,又改知和令州。黃乾力辭,入廬山,盤旋玉淵三峽間,俛仰朱熹所游舊跡,講乾坤二卦於白鹿書院。未幾,召除大理寺丞,但黃乾不受,歸里著書立說,為理學大儒。以後朝廷又命他為潮州知府。他仍力辭不就,於是主管亳州明道宮,才一個多月病逝,追謚為文肅,稱勉齋,歸葬北峰石牌村。遺著有《黃勉齋集》。

主要內容

黃乾號勉齋,故以名集。《宋史·藝文志》著錄此書,所載與今本卷數相同,知是原本。黃乾少學於朱熹,後為朱熹之婿,是朱子高足,據《宋史·黃乾傳》記載,朱子作竹林精舍成,寫信給黃乾,約其“他時便可請直卿代即講席。”故黃乾最能堅守師說,始終不貳。此書中包括《講義》、《經學》三卷,《雜文》三十六卷,《詩》一卷。《講義》為黃乾代替朱子講學的講稿,朱子的理學道統思想盡括於其中,同時,黃乾在朱子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發揮,如他認為道是“君之仁。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與人交之信,根於吾心之本然而形見於事為之當然者”,顯然,他進一步發揮了朱子的“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的唯心主義觀點,把“道”作為維護封建倫理的理論根據;黃乾又認為,“天道不外乎陰陽”,“人之道不外乎仁義”,並聲稱此“道”之原出於“天”,只要“萬物皆備於我,則與天地合”。黃乾一生沒有專門的經學著述,《經說》是他研究儒家諸經典的彙編。《雜文》部分以守郡公移案牘之辭為多。黃乾為宋子早期弟子,此書既可為研究黃乾理學思想、師承淵源提供較全的參考資料,又可為研究洛、閩之學設教之初的教育思想及手段與方法提供一定的參考。

流傳版本

傳本有清康熙年間福建刊本、《四庫全書》本及《叢書集成》本。現有台北商務印書館1969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