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米底亞輕騎兵(努米底亞騎兵)

努米底亞輕騎兵

努米底亞騎兵一般指本詞條

阿爾及利亞北部和突尼西亞西部,古代被稱為努米底亞。這裡曾經居住著一個遊牧民族,被稱為柏柏爾人(Berber),他們以部落為單位分布在大漠各處。最強大的兩股是東部的Massyli族和西部的Masaesyli族。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努米底亞為迦太基統治,每年向這個奴隸制國家提供輕騎兵作為僱傭軍。

歷史,優勢,外貌,

歷史

努米底亞人(Numidian)即柏柏爾人,他們先和迦太基聯盟,後有受羅馬帝國的保護。"Berber"一詞原為羅馬人所稱的「野蠻人」之意,"Barbary"一詞原指的是非洲北岸。柏柏爾人在7世紀時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但最後卻皈依了伊斯蘭教。許多柏柏爾人也用阿拉伯語,因此被阿拉伯社會同化。柏柏爾人在8世紀伊斯蘭教徒征服西班牙時扮演重要角色,11∼13世紀阿爾摩拉維德人(Almoravids)和阿爾摩哈德人(Almohads)兩個柏柏爾部落聯盟在非洲西北部和西班牙建立伊斯蘭帝國。12世紀入侵的一批貝都因阿拉伯人(Bedouin Arab),在北非沿海破壞了柏柏爾人的農業經濟,使很多定居部落變為遊牧部落。
這支部隊由清一色的非洲黑人組成,身手敏捷,御馬不用籠頭,只用一根短繩。騎手們不穿任何盔甲,只穿短褲和背心,同時只帶幾根標槍,一支短矛和一麵皮盾。每個騎手都配有兩三匹馬,馬種都是耐力極強的北非矮馬,於是在長途奔襲中有驚人的機動力。憑著這一點資本,努米底亞可以在地中海強權的陰影下勉強生存。
公元前二世紀以前,努米底亞都是迦太基的盟國。而第一個發現一個世紀過去了,羅馬人踏上北非,努米底亞開始面臨被征服的命運,最後一任國王Jugurtha的組織了最後的抵抗。前110年的卡瑪(Clama)會戰中,崎嶇的地形讓羅馬的軍團作戰失去了用武之地,倒是土生土長的輕騎兵和北非矮種馬如履平地。羅馬人最後靠著人數和厚重的甲盾,將對手擠到一處,限制其機動性,最終取得勝利。努米底亞民族的概念從此消失。努米底亞輕騎兵威力的將領,正是迦太基的英雄漢尼拔。漢尼拔是多兵種混合作戰的天才,也只有他才能把獨特兵種的獨特效用發揮到最大。坎尼一役,漢尼拔手下的4000努米底亞輕騎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只是羅馬人的克制對手能力實在太強。第一次布匿戰爭看到迦太基的克里特弓兵眼紅,就出高價讓他們背離了迦太基。(如上篇所述)如今見到努米底亞輕騎兵如此了得,自然想要如法炮製。可巧公元前210年前後努米底亞國內因為繼承權的問題起了內戰,迦太基支持一邊。羅馬正好支持另一邊。這樣在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和漢尼拔會戰於扎馬的時候,兩邊都有努米底亞輕騎兵,正好互相抵消。
前218-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努米底亞分成兩派作戰。最早屬於迦太基陣營,
Masaesyli的酋長錫法克斯(Sypax)廢除了國王馬西尼沙(Masinissa),於是後者投向羅馬一方。 在202BC的撒瑪會戰中,漢尼拔的3000名努米底亞輕騎兵最早發動了衝擊,但西庇阿擁有4000名騎兵和馬西尼沙的6000名努米底亞僱傭軍,靠著騎兵和運氣,羅馬贏得了地中海的支配權。

優勢

努米底亞輕騎兵擅長於偵察、追擊、埋伏和快攻,他們的裝備很簡陋︰兩三支標槍,一支輕矛,防護也僅有一麵皮盾。但每人有兩三匹換乘的坐騎,根據李維(Livius 羅馬歷史學家)的記載,努米底亞人可以在高速賓士時,從一匹馬跳上另一匹馬。發出狂野的吼叫,能連續幾次發動衝鋒。當然,如果是正式會戰的場合,他們後面要有步兵支持,以便在撤退的時候提供掩護。

外貌

根據李維的描述,努米底亞人是"黑皮膚人種,穿短褲和無袖的束腰外衣。騎壯實迅捷的北非矮馬,不用籠頭,只靠一根短韁繩,或者靠呼喝吼叫。" 沒有足夠的資料說明,他們作為僱傭軍在歐洲作戰時的裝束。到了相對較冷的氣候下,想必會像漢尼拔的士兵一樣披上斗蓬或獸皮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