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制

助教制

各國大學的本科教學中都有一支重要的教學輔助力量——助教,他們在教授們授課之後,專門負責課後的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我國直到80年代初高校中還有這支隊伍,但後來隨著高教事業的快速發展,專業教師缺乏,新補充進來的教師,即使還有“助教”職稱,但逐漸無人再做助教工作。久而久之,助教制度在不少學校就自然消失了(叫“名存實亡”更確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助教制
  • 外文名:Teaching assistant system
  • 優點:分散了教授們的教學精力
  • 作用:負責課後的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
助教制度的自然消失弊病不少:
l.分散了教授們(包括講師)的教學精力。教授又要講課又要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加之課時較多,就無力鑽研教學,自我充電提高和更新知識,時間長了,教學質量就難以保證,甚至會下降。這一點我自己體會很深,每學期應付2-3門課,疲於奔命,想學點新東西,補充點新材料根本沒時間。所以對於改進教學即使有點想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教授們不得不在教學環節上“偷工減料”,儘量減少或者不安排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有不少課甚至一學期一次作業也不布置。實在不能不批改作業時,就讓學生輪流交作業,每次收3、5本10來本,進行“示範批改”,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對答案。那些學習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因此也就可以不做或少做作業了。我60年代初上大學時,各門功課都經常有作業,高數、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課程幾乎每次都有作業,而且每次都由助教認真批改,過一段時間還要將作業中的普遍問題歸納起來集中講解和糾正。對於牢靠掌握這些知識起到很大作用,這對那些學習自覺性不高的同學也是一個有力的督促。
3.教授講課沒有助教做“教”和“學”的信息傳遞媒介,不利於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質量的提高。助教不僅做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還要適當聽一部分課,這樣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授課的反饋信息。
4.青年教師在走上講台正式講課之前,沒有通過做助教,在教授的帶領和幫助下,學習和體驗教學全過程和各個環節。這是不少新上崗的教師雖然按人事部門的要求學過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但上課還是缺乏規範,不得要領,教學效果也不好的重要制度原因。
恢復助教制度有沒有可行性呢?我覺得有:
第一,目前國家教育部正在下力氣抓本科教育的質量,特彆強調教授、副教授都要給本科生講課。這是一個很好的背景。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講課只是一個環節,如果能恢復助教制度,才可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隨著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選用在讀研究生做助教,既可解決各系“助教”不足的實際困難,又可通過這個途徑鍛鍊研究生,加強研究生的培養。同時,還可以部分解決家庭貧困的研究生的經濟困難。
第三,新教師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都要求他先做一年(或半年)的助教,一面做助教工作,同時在主講教師指導下學習教學,一面準備將要承擔的課程。這不僅對他所做助教的這門課有幫助,而且對將來他要承擔講授的課程也有好處。我們常說“傳、幫、帶”,有的中老年教師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這種方式傳給新教師,幫助新教師學習教學,帶出好的傳統和作風,我覺得很有意義,也很必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