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暴旱記

《加州暴旱記》2015年獲得美國普利茲新聞獎寫作獎的一篇特稿。作者是黛安娜·馬爾科姆,共分5篇陸續發表於2014年5月30日至12月18日的《洛杉磯時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州暴旱記
  • 作者:黛安娜·馬爾科姆
特稿簡述,作譯介紹,相關連結,

特稿簡述

《加州暴旱記》是搜狐網2015年4月20日公布的2015年美國普利茲新聞獎特稿寫作獎作品的全文翻譯。

作譯介紹

作者/黛安娜·馬爾科姆
譯校/檀彥傑、周霽、郝思斯

相關連結

普利茲獎的特稿獎一直是美式特稿寫作的典範。這篇由黛安娜·馬爾科姆採訪撰寫的長報導,共分5篇陸續發表於2014年5月30日至12月18日的洛杉磯時報,是典型的環境災害系列報導,在漫長的時間裡,馬爾科姆幾乎就生活在美國19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一場旱災的重災區,她的側重點在於描寫旱災中農民特別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移民的艱難生活,在大量的細節中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同時她也不忘在最後的結尾處留下希望,留下人與人互相幫助的溫暖。
這個系列報導的原題名為California's Dust Bowl。Dust Bowl(塵盆)在美語中是一個極具歷史感的專有名詞。1930年代,美國俄克拉荷馬頻發沙塵暴,原因在於長期乾旱及土地過度使用,到1934年,殘酷的旱災將大平原(Great Plains)變成沙漠,這個沙漠就是有名的塵暴乾旱區(Dust Bowl)。馬爾科姆將2013年前後加利福尼亞嚴重的乾旱與Dust Bowl相聯繫,當然是有所指,那便是嚴峻的環境災難正在重新襲來。
如果讀者有心,可與1939年出版的美國文學名著《憤怒的葡萄》對照來讀,那部小說的大背景,正是俄克拉荷馬州的沙塵暴和乾旱時期,它也是1940年普利茲文學獎的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