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冠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漢劉向 《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冠
  • 分類:古代的一種禮數
  • 行禮性別:男子
  • 行禮年齡:二十歲
  • 行禮地點:宗廟
  • 主持人:父親或兄長
來歷,弱冠來歷,冠禮儀式,加冠禮的程式,

來歷

弱冠指男子20歲,也稱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到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時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加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也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弱冠來歷

《元史王利傳》上載“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又唐詩人杜甫的《進三大禮賦表》說“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行四十載矣。與麋鹿同群而處浪跡於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矣。”另《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善弱冠時曾游括蒼白馬出石室內遇三神人。”這些古文中的“弱冠”都是指二十歲左右的男子。可是為什麼把二十歲的男子稱為“弱冠”呢?《禮記曲禮上》載有“二十曰弱冠。”又唐《孔穎達義》“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是說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後來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古人非常視冠禮《禮記冠義》上說“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又《儀禮》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禮》。《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歲行過冠禮並為自己取個“字”(別名自即表示他已是個成年人了。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據專家考證古代早期的原始社會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稱為“成丁禮”、“入社禮”而這種“成丁禮”後來就演變成冠禮。

冠禮儀式

舉行加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宗廟裡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可以參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後人必須設酒宴招賓贊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併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明朝直到滿清入關強令中國人移風易俗,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加冠禮的程式

加冠禮的程式有:1、布席告祖、筮卜吉期。 2、主人戒賓。
3、禮饌於西塾。 4、徹筮席
5、布加冠席。 6、厥明告天。
7、厥明告祖。 8、東榮盥洗。
9、陳獻禮器。
10、司禮就位於「堂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